字词 | 耳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耳蜗ěr wō内耳的一部分。1936年《科学画报》第三卷第二十四期:“图中箭头表示声波传递的路径,自耳鼓,经过一串小骨、耳蜗和听觉神经,以达于脑。”1939年Teh-Ching Leo,Cousland's English-Chinese Medical Lexicon:“aquaeductus cochlea,耳蜗小管外口。”◇螺纹骨、螺纹管、螺文管、螺丝管、蜗牛壳。 耳蜗cochlea内耳的一部分。分为骨性的耳蜗及膜性的蜗管。前者位于颞骨内,形似蜗壳旋转的骨质小管;后者位于耳蜗内,其横切面呈三角形,下壁(螺旋板)有感觉上皮隆起形成的螺旋器(又称科蒂氏器官)。 耳蜗 耳蜗erwo位听器官内耳骨迷路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传导并感受声波的结构。耳蜗是一螺旋形骨管,绕蜗轴卷曲两周半。由蜗轴向管的中央伸出一片簿骨,叫骨质螺板。耳蜗外壁有螺旋韧带。骨质螺旋板的游离缘连着一富有弹性的纤维膜,称为基底膜,延伸到骨管对侧壁与螺旋韧带相接。把耳蜗骨管分成上下两部,上部称前庭阶,下部称鼓阶,两管中充满外淋巴液。前庭阶的一端为前庭窗,鼓阶一端为蜗窗。两部分在蜗顶处的蜗孔相通。在骨质螺旋板近底处有一薄膜,称前庭膜,由前庭膜、基底膜和一部分螺旋韧带围成膜质蜗管,管中充满内淋巴液。螺旋器(Corti氏器)是感受声波刺激的听觉感受器,由支持细胞和毛细胞等组成,毛细胞为声波感受细胞,每个毛细胞均与神经纤维形成突触联系。毛细胞的上方有盖膜,与毛细胞的纤毛相接触。外界声波通过淋巴液而震动盖膜,盖膜又触动了毛细胞,最后由毛细胞转换成神经冲动经听位神经而传到听觉中枢。 ☚ 耳 听觉 ☛ 耳蜗cochlea系内耳骨迷路的组成部分。耳蜗形如蜗牛,尖端朝向前外,叫蜗顶;底(即内耳道底)部朝向后内,叫蜗底。耳蜗实为骨质的蜗螺旋管,环绕蜗轴卷曲两圈半,蜗螺旋管起于前庭,以盲端终于蜗顶,蜗轴近似水平位,骨质疏松。自蜗轴发出骨螺旋板突入蜗螺旋管,此板远端游离,未达螺旋管的外壁,因此将蜗螺旋管分隔为不全的上下两半,上半叫前庭阶,下半叫鼓阶。骨螺旋板至蜗顶附近,离开蜗轴,形成镰状的游离骨片,骨片外连膜螺旋板,与蜗轴间形成一个小孔,叫蜗孔。鼓阶壁上有蜗小管的开口,通过蜗小管外口,外淋巴借此通蛛网膜下腔。 耳蜗cochlea 耳蜗 耳蜗cochlea内耳的一个解剖结构。和前庭迷路一起组成内耳骨迷路,其形状与蜗牛壳相似,故称。耳蜗是外周听觉系统的组成部分。其核心部分为柯蒂氏器,是传导并感受声波的器官,负责将来自中耳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相应的神经电信号,交送大脑的中枢听觉系统作进一步处理,最终实现听觉。耳蜗的病变和多种听觉障碍密切相关。 ☚ 内耳 半规管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