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耳瘘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耳瘘

耳瘘

发生于耳前或耳后等部位的瘘管,称为“耳瘘”。发于耳前者,称耳前瘘;发于耳后者,称耳后瘘。耳前瘘,多属先天性,可在一耳或双耳之耳轮脚前方或耳垂、耳壳处,见一个或多个瘘口。未染毒的耳前瘘,一般无自觉症状,只在挤压时有少量稀薄粘液或豆腐渣样物,自瘘口溢出,微臭,用探针探之,内有管道,通向周围或深处。若因感染风热邪毒,则局部化脓红肿、疼痛,溃脓,愈后结疤,但常反复发作。耳后瘘,多因耳根毒治疗不彻底,或体虚,气血不足,邪毒去之不尽,溃口经久不愈而成。症见耳后完骨处有瘘口,经常渗溢清稀脓液,瘘口难以愈合。
未经感染的耳前瘘,一般不需治疗,只宜注意局部清洁,防其发作。若因染毒而局部红肿疼痛者,则宜清热解毒消肿,选用柴胡栀子散或五味消毒饮加减。若因体虚,耳前或耳后瘘口,渗脓清稀,瘘口不愈合者,宜补益气血,托毒排脓,生肌敛口,选用托里消毒散、神功内托散、四妙勇安汤或用阳和汤以温阳通络,活血消疽。亦可配合手术治疗,切除瘘管,或用挂线方法,去除瘘管。

☚ 耳痒症   耳胀痛 ☛

耳瘘

耳瘘

本病维吾尔医学名为那苏如力 欧孜尼,是指耳内脓疮日久不愈,常流黄水或流脓为主要特征的病证。本病又称中耳炎。病因多由在各种体内外不良因素的影响下,某一种体液的偏盛,体质的虚弱促使病菌在耳部产生腐化,导致耳内各种炎肿和脓疮,久而不愈所致。凡是婴儿耳内误入奶汁、呕吐物和洗澡水,鼻部和咽喉部位的各种炎肿及时不愈蔓延致耳部,各种急性耳部炎肿及脓疮的不及时治或久而不愈等均可成为诱发本病之因素。
症见急性初期耳流黄水,不愈可变成为耳流脓液不止,微臭,有时感染引起肿胀、疼痛影响听力。有时甚至被感染后,病菌侵犯脑部,可并发脑膜炎、脑炎、耳外乳头炎、听神经炎、耳静脉炎等危及生命的严重病证。治宜消炎除脓,杀菌通阻为主。方选用可从艾比 阿亚热吉 小丸、艾比 库克亚 小丸、买朱尼 确比其尼 蜜膏、艾比 克比日提 小丸等中根据病情选用一种内服。耳内红肿者,宜用白蜀葵花、天山堇菜、苣菊叶、新鲜芫荽、龙葵叶研成糊状,加赤石脂外敷于患处。亦可宜用樟脑在橄榄油或芝麻油中溶化滴于耳内。除脓,方选用买日合米 米日 软膏涂于患处。亦可宜用甘草味胶或密陀僧与等量蜂蜜混匀,用棉棒涂于患处。流脓不止,宜用牛胆二分、蜂蜜一分混匀,用棉棒涂于耳道。亦可用没食子研成细末吹于患处。

☚ 耳脓疮   耳聋 ☛
0002465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4: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