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耳源性脑积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耳源性脑积水

耳源性脑积水

耳源性脑积水系中耳感染所致颅内压增高,又称良性颅内压增高症。
本病多见于儿童或青年,常继发于急性或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尤以胆脂瘤型中耳炎有颅内并发症者多见。国外报道以女性占多数。国内报告的病例则无性别差异。
此病的颅内压增高既不是脑室脉络膜产生脑脊液过多,亦非仅由于乙状窦血栓阻塞所致。而是乙状窦栓塞引起的逆行性血栓性静脉炎蔓延至上矢状窦,引起蛛网膜绒毛对脑脊液吸收障碍,加之静脉窦阻塞以致静脉瘀血,遂使颅内压增高。有时无乙状窦栓塞而仅有壁性血栓时,由于血块进入上矢状窦阻塞蛛网膜绒毛,虽未阻塞窦腔,同样可引起颅内压增高。这种血块机化贯通后,循环可得到恢复,颅内压增高症状即随之消失。在解剖学上,上矢状窦多汇入右侧横窦,故本病较多见于右耳病变。
单纯耳源性脑积水的病情发展缓慢,仅有颅内压增高的各种症状与体征: 发作性而较剧烈的头胀痛,常伴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程度不一,可出现于患侧或双侧,持续时间较长,有达一年之久,甚至使乳头萎缩而致视力减退。眼底有时有小出血与渗出。脑脊液压力显著增高,常达300mmH2O以上,细胞数与生化检验均无明显改变。展神经瘫痪为常见症状,多见于同侧。无并发症者体温与脉搏正常,但本病常伴随乙状窦周围炎、栓塞或脑膜炎等,故早期常有高热。偶有嗜睡,但多无昏迷。
本病常易与脑脓肿、脑膜炎混淆,应鉴别。根据本病发展缓慢,过程平稳,颅内压虽增高,而无神经系定位体征,超声波检查无中线移位,脑室造影无明显变异等,诊断一般不难。
治疗中首先要彻底根除中耳与乳突病灶,并用抗生素治疗并发症及预防继发感染。同时对反复呕吐者要注意电解质紊乱,支持疗法亦甚重要。一般经上述治疗均可获痊愈。如颅内压较高,可给脱水药物如甘露醇、高渗葡萄糖液、尿素或地塞米松等。亦可每日或隔日作腰椎穿刺放出脑脊液,其量不宜过多。颞下减压术可用于严重视乳头水肿的患者。若有嗜睡或昏迷,必要时可作脑室引流术以缓解危象。

☚ 耳源性脑脓肿   贝尔面瘫 ☛
0001194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5:3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