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耳局部常用药物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耳局部常用药物

耳局部常用药物

耳局部用药常按病变所在部位——皮肤或粘膜——以及位置的深浅而采用不同的制剂(如粉、水、甘油、酒精、凡士林等制剂),并应以不过分刺激局部组织和影响引流为原则。
收敛防腐剂
5~10%氧化锌软膏: 其收敛及防腐作用微弱,有干燥作用。用于外耳皮炎或湿疹。
5%白降汞软膏: 有抑菌作用,对组织的刺激性不强,适用范围同上。
3 %硼酸甘油: 有温和的抗炎、消毒作用。用于小儿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1~2%酚甘油: 有消毒、杀菌作用,浓度高时有镇痛和止痒作用,用于急性外耳道炎及早期急性中耳炎。5~10%鱼石脂甘油: 有温和的刺激、防腐和制菌作用,能消炎、退肿、止痛,用于外耳道疖肿及慢性外耳湿疹。
抗生素制剂
0.5%新霉素液: 是广谱抗生素,对多数革兰染色阳性及阴性细菌和结核杆菌有显著抗菌作用,对绿脓杆菌、放线菌及螺旋体亦有效,常用于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0.25~0.5%氯霉素甘油: 亦属广谱抗生素,对革兰染色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抗菌作用,对革兰染色阴性杆菌的作用较强,常用于变形杆菌及绿脓杆菌所致急、慢性中耳炎。
0.1%多粘菌素 (基质为丙二醇) 对革兰染色阴性细菌有抗菌作用,尤其对绿脓杆菌及其他假单胞菌属感染的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以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有效。
杆菌肽液: 每毫升含1000单位,对革兰染色阳性菌和阴性球菌有杀菌作用,但对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并无作用。故适用于染色阴性杆菌以外的细菌感染性急、慢性中耳炎。
类固醇激素: 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能抑制感染性炎症和非感染性炎症,缓解红肿热痛等症状。对于过敏产生的充血、水肿、渗液等反应亦有抑制作用。此外还可减轻细胞损伤,缓解毒血症状。最常用的制剂为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局部应用者常制成药液和软膏,并常与抗生素合成,起相互协同作用。
(1) 复方新霉素可的松: 除抗炎外尚有消肿和抗过敏作用,用于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急性湿疹性皮炎和急、慢性中耳炎。
(2) 0.025%肤轻松软膏: 有消肿、止痒、抗过敏的作用。对急慢性外耳道炎、湿疹性皮炎有良好疗效。
上述新霉素、氯霉素和多粘菌素等均为耳毒性药物,用时宜谨慎。
制霉剂 1%制霉菌素: 能抑制真菌感染,用于外耳道霉菌病及霉菌性中耳炎。
1~2%水杨酸酒精: 对细菌和真菌有抑制作用,并有止痒之效,用于外耳道霉菌病。
1~2%麝香草脑酒精: 有抑制真菌作用,适用于外耳道霉菌病。
粉剂
磺胺硼酸粉: 由等量磺胺嘧啶及硼酸粉研细合成,能抑制大多数革兰染色阳性及一些阴性细菌和少数真菌,有防腐和干燥作用。多用于中耳乳突手术后及耳霉菌感染,可用喷粉器喷入,对磺胺有过敏者忌用。
20%氯霉素硼酸粉: 对多数细菌有制菌作用,对革兰染色阴性杆菌更有效。用于大穿孔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乳突手术后,喷入耳内不宜过多。
1%碘硼酸粉: 碘具有较强杀菌和制霉作用,适用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乳突手术后的细菌或霉菌感染。
清洁剂
3 %双氧水: 与组织中触酶相遇,立即分解释氧,产生泡沫,将脓液、血块及坏死组织向外排出,有清洁、抗菌及除臭作用。用于急、慢性中耳炎分泌物粘稠不易排出时。
4%硼酸酒精: 能使蛋白变性而起杀菌作用,常用于清洁耳道和急、慢性中耳炎。
耵聍软化剂 3~5%碳酸氢钠: 利用其溶脂和产气膨胀作用,溶解和软化耵聍。用于耵聍栓塞,每日滴药数次,2~3日后用耵聍钩钩出或用生理盐水冲出。
腐蚀剂
15%鬼臼脂 (Podophyllin):有腐蚀作用,用于外耳道乳头状瘤,每日或隔日涂患处一次,10次为一疗程。
30%鸦胆子油: 有腐蚀作用,用于外耳道乳头状瘤,每日一次涂患处,二周为一疗程。
三氯醋酸饱和液: 有腐蚀、烧灼作用,用于鼓膜穿孔,破坏其边缘上皮,促进穿孔愈合。
麻醉剂
鼓膜表面麻醉液 (Bonain液): 由可卡因、石炭酸和薄荷脑等份合成,用小棉片蘸药后敷于鼓膜上,约10分钟即有麻醉作用,用于鼓膜穿刺、切开或放中耳通气管。

☚ 颈静脉体瘤   耳局部用药方法 ☛
0001198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4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