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耕耙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耕耙耱techniques of ploughing,harrow-ing and leveling

中国北方旱地一项配套的土壤耕作技术体系。这种翻耕法,大约是在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基础是翻耕,翻耕的前提条件是使用有壁犁,中国大约是在秦汉时开始使用大型三角犁铧和犁壁的。在犁铧上安装犁壁之后,不仅使耕犁的松土和碎土能力大为提高,而且使耕犁具有了翻垡的功能,从而为实行翻耕法奠定了基础。实行翻耕法还必须在翻耕后配合以适当的整地作业才能使农田土壤达到地面平整和土块细碎的目的。秦汉时代在翻耕后主要是用“摩”来磨平地面和磨碎土块,《氾胜之书》中所说的“平摩其块”或“摩平以待种时”就说的是翻耕后的整地作业。但是,实践表明,仅仅依靠“摩”这种整地工具还不能保证达到整平磨细的目的。为了提高整地质量,人们又经过一段时期的研究和探索,大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又发明了铁齿耙这种整地工具,于是翻耕法才逐步形成了耕后有耙,耙后有耱这种耕、耙、耱三位一体的耕作体系。人们可以从嘉峪关魏晋墓室画像砖上清晰地看到当时“耕耙耱”的生动形象(见图1~3)。


图1 甘肃嘉峪关出土魏晋耕地画像砖



图2 甘肃嘉峪关出土魏晋耙地画像砖



图3 甘肃嘉峪关出土魏晋耱地画像砖


后魏时代的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这部农学巨著中首先总结了翻耕法耕耙耱三位一体的耕作经验。 如耕田篇中所说的“耕荒毕,以铁齿𨱐楱再遍耙之,漫掷黍穄,劳亦再遍”,就说的是翻耕法是由耕一遍,耙两遍、劳两遍这些耕作环节组成的。这里所说的“铁齿𨱐楱”, 即现在所说的铁齿耙,有方形和人字形两种。
贾思勰所说的“劳”就指的是耱地作业,有的地方也叫“盖”。
唐宋以后,翻耕法又增加了浅耕灭茬和细致耙耢的新内容,成书于金元时代的《韩氏直说》中首先总结了浅耕灭茬和细致耙耢的经验。《种莳直说》中则提出了“犁深耙细”和“犁一耙六”的要求。
翻耕法由于作业次数较多,在耕翻整地的过程中散失的水分也多,所以在保墒防旱上必须记住深耕蓄墒是基础,耙耱保墒是关键,镇压提墒是保证这样三个环节。

耕耙耱ploughingharrowin gsmoothing

中国北方旱地在采行翻耕法后,保墒防旱的耕作体系。是在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采用翻耕法,必须在翻耕后配合适当的整地作业.才能使农田土壤达到地平土细的要求。秦汉时代,在翻耕后,主要靠“摩”来摩平地面和摩碎土块。但仅靠“摩”还不足以达到整平摩细的质量要求。大约在魏晋时期又发明和使用了铁齿耙,翻耕法才形成了耕后有耙,耙后有耱,这种“耕—耙—耱”“三位一体”的耕作体系。后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具体说“耕—耙—耱”是耕一遍,耙两遍,耢(即耱)两遍。

耕耙耱

026 耕耙耱

中国北方旱地在秦汉以后,随着框形犁的形成和犁壁的发明与使用,始采行翻耕法。采行翻耕法,必须把翻耕后的土地及时整平磨细,然后播种。秦汉时代,翻耕后的整平磨细作业,主要靠“摩”来完成,由于“摩”是使用枝柴耙之类的整地工具,重量轻,碎土性能差,所以很难达到整平磨细的要求。其后,又经过长期的探索,大约到了魏晋时代才发明了铁齿耙,于是在翻耕后,首先要用铁齿耙耙过,然后再用枝柴耙来耱,这样才能使翻耕质量大为提高。这种耕后有耙,耙后有耱,“耕耙耱”三位一体的耕作体系,首先在魏晋墓室的画像砖上被形象生动地刻画下来,后来在《齐民要术》中被记录下来。这种耕作体系的保墒防旱机理是由深耕蓄墒、耙耱保墒,镇压提墒等三个环节所组成的。

☚ 𥡦种法   耕耙耖 ☛
0000912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