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耆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耆老qí lǎo老年人。卢纶《送张郎中还蜀歌》:迎车拜舞多耆老,旧卒新营遍青草。张籍《送杨少尹赴满城》:自废田园今作主,每逢耆老不呼名。 耆老長老。班固《兩都賦》序:“西土耆老,咸懷怨思。” 耆老qí lǎo老人。张籍《送杨少尹赴满城》:“自废田园今作主,每逢耆老不呼名。” 耆老qílǎo〈名〉指德高望重的老年人。 耆老致仕及鄉中老賢者。《禮記·王制》:“耆老皆朝於庠。” 鄭玄注: “耆老,致仕及鄉中老賢者。” 耆老、耆宿、长老;孺子、竖子、稚子○耆老qí lǎo(名)〈书〉老年人。特指德行高尚受尊敬的老人:尊重~|聆听~之教诲。 ○耆宿qí sù(名)〈书〉年高而有道德学问之人:老人确属~之辈|~大贤,多见废弃。 ○长老zhǎng lǎo(名)〈书〉年纪大的人:前面走来一位白发苍苍、银髯飘飘的~|这位~精神抖擞,气度不凡|养~,慈幼孤。 ●孺子rú zǐ(名)〈书〉小孩子;儿童:黄口~|俯首甘为~牛|~可教也。 ●竖子shù zǐ(名)〈书〉小子(含鄙视意):时无英雄,遂使~成名|~不足与谋|老成凋谢,~当国,轻举妄动,祸人害己。 ●稚子zhì zǐ(名)〈书〉幼儿;小孩儿:~绕膝|僮仆欢迎,~候门|老妻画线为棋局,~敲针作钓钩|~才十三个月。 耆老年老,老年人。《汉书·宣帝纪》:“朕惟~之人,发齿堕落。”《礼记·王制》:“养~以致孝,恤孤独以逮不足。” 绅士 绅士绅(士绅;乡绅;袗绅) ☚ 有权势的人 有关的人 ☛ 老人 老人老(老公;老色;犁老;梨老;黎老;黧老;耆老;耄老;耋老;长老;老年人) 艾(耆艾) 傁 叟耆年 高年 弥年 大耋 另见:年老 老年 年纪 寿数 ☚ 老人 各种老人 ☛ 善说的人 善说的人口齿伶俐的人:利齿儿 ☚ 善做事的人 主要人物 ☛ 诚实的人 诚实的人信人 ☚ 品行好的人 正直的人 ☛ 年老 年老迈(年迈) 旄 耄(髦荒;晚耄)耇(胡耇;黄耇) 暮(暮老;暮耋;齿暮;晚暮) 晚莫 短日 乡杖 岁衰 衰迟 年艾 年高 年衰 年尊 高邈 宿昔 龙钟 黑花 耋老 耆老 耆指 晚耆 古老 老巴巴 上年纪 上岁数 ☚ 年龄大 年龄小 ☛ 耆老 耆老用于对六、七十岁老人的尊称。古以六十岁为“耆”,七十岁为“老”。 ☚ 故老 耆艾 ☛ 耆老qí lǎo老人,特指受人尊重的长者。《礼记·檀弓》:“天不遗~~,莫相予位焉。” 耆老old people 耆老老年人,多指在地方上有身分地位的。 耆老乡的教化人员。唐制以五里为乡,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每乡置长一人,佐一人,至十五年(公元641年)省,此后改设耆老,或称耆寿。唐代县以下的基层组织为乡、里两级。乡一级组织是虚的,耆老并无具体的职权规定。里是实际行施基层政权的单位,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中,很多簿籍和文牒都是以乡为中心制作或申报,但文书后面的署名往往是一个或几个里正连署,没有乡一级负责人的签名,正好说明乡的耆老对于这些文书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而且也未必参与实际工作。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