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考工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考工记

 《考工记》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关手工生产的科学技术文献,也是手工制度和技术规范的汇集。西汉时整理经书,因 《周官》 (东汉起称 《周礼》) 6篇中佚 “冬官”一篇,遂以《考工记》补“冬官”之阙。从此《考工记》成为《周礼》中重要的一篇,同时也藉《周礼》而流传至今。《考工记》的版本可参阅本书“周礼”条,但它有相对的独立性。唐宋时期出现《考工记》的注疏单本;自南宋有人提出 “冬官”未亡之说后,元明时期单解《考工记》的著述增多;清代在考据风行之下更是如此。较著名的版本如王安石《考工记解》(永乐大典本、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本 《周官新义》 16卷附《考工记解》2卷),林希逸 《鬳斋考工记解》 (四库全书本;原本又曾于明万历二十六年由张鼎思补图、屠本畯补释,以题《考工记图解》刊印),徐光启 《考工记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影印版),戴震《考工记图》(1935年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本及1955年本),程瑶田 《考工创物小记》(见其著《通艺录》及阮元《皇清经解》) 等。
 关于《考工记》的作者、成书年代与地点问题,大概从汉代起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郭沫若推断为 “春秋末年齐国的官书” (见《十批判书》)新文艺出版社,1951,第30页;《天地玄黄》,新文艺出版社,1954,第605页),在学术界已被广泛征引。近年有人主张是战国初期齐国文儒编纂而成,该说法也有理、有据。
 现流行的《考工记》一般分为2卷,总约万余字。前约600字相当该书序言,后分别对木工、金工、皮工、色工、刮摩工、抟埴工计6类30个工种加以论述。其中木工包括轮、舆、弓、庐、匠、车、梓7个工种;金工包括筑、冶、凫、栗、段、桃6个工种;皮工包括函、鲍、 、 韦、裘5个工种;色工包括画、缋、钟、筐、幌5个工种;刮摩工包括玉、榔、雕、矢、磬5 个工种;抟埴工包括陶、旊2个工种。在这30个工种中,有6个工种的文字已阙。它们是段、韦、裘、筐、榔、雕。
 《考工记》以 “百工”为圣人,将手工业列为国中“六职”之一。可见当时手工业在社会上所占的重要地位。它的技术内容包括车辆制造、兵器、乐器、容器、玉器、皮革、练丝与染色、陶瓷、建筑和水利工程等项目。每项目下有更细的分工。如车辆制造,除 “车人”外,还有专门制造轮子的 “轮人”,专门制造车厢的“舆人”,专门制造车辕的“辀人”等。这种手工艺专门化与分工精细的倾向是当时手工业生产技术高度发达的标志。
 《考工记》在记述各种手工业生产的设计要求、制作工艺外,还力图阐明其中的科学道理,使该书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上也是 一本最早、最详细的科学技术文献。
 在车辆制造方面,从运输实践中讨论了斜面引重和车架结构力学知识、惯性现象以及车轮的滚动磨擦与其直径的关系。在弓箭、矢与矛等兵器制作方面,述及复合材料、合理用材、材料性能的分析,提出了检验材料强度与其质量均匀性的经验方法,对箭的结构比例及其飞行力学问题作了经验记述,讨论了皮革形变与其强度的关系。在钟、磬、鼓等一类乐器中,不仅涉及设计规范、尺寸比例,而且阐述其中的振动与声学的经验知识。在青铜冶铸方面,总结了合金比例,提出了火焰颜色与火候气温的关系,成为近世光测高温的滥觞。在练丝染色技术方面,记述了麻织物染色前的预处理技术,以及多次浸染的套色法。在建筑方面,在城镇和宫室的规划设计,最早以文字体现中国传统的轴对称的建筑布置。在水利工程方面,记述了水流与泥沙运动的关系,弯道水流的特性,更重要的是提出了有关堤坝设计的定量的科学理论。在实用数学方面,有分数、角度和标准器容积的计算等知识。另外,在陶瓷制造、生物地理分布、动物分类、度量衡、天象等方面也有不少有关的记载。值得指出的是,《考工记》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本有关生产管理的科学文献,它通过总体设计、部件标准、乃至分工、选料、检验,以及最优化思想、造型艺术和美学,使所制产品达到 “材美工巧”之的。《考工记》堪称我国古代一部有关手工工艺的科技百科全书。
 《考工记》 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很长久的重大影响。历代宫廷之器具制作、礼乐制度的修改往往以《周礼》或 《考工记》为托辞。《考工记》中诸如青铜合金比例的一段文字,为现代冶金史家所称道。元、明、清三代对《考工记》注疏、句解之作逐渐增多,甚而发展到对《考工记》某些篇目或工种进行研究和考订之作。本世纪以来,尤其是近二十年随着考古学的重大发展,对《考工记》的研究已从经学、小学转入到活跃的考古学、科技史、物理学、金属学、铸造工程学各界,将出土的先秦文物与《考工记》的文字记述紧相结合、二者互补,从而达到一个崭新的科学认识水平。
 《考工记》所记述的科学技术,其内容之富、时间之早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仅就其编钟制造的一段文字而言,只254字,却将编钟规范、音响效果、调音技术与声学特性都叙述到了,而且层次分明、逻辑严谨。这是古代一篇极为精练的科技论文。以它成书战国初年而论,它比欧洲几乎同样内容的文章要早15个世纪。
 《考工记》大约在唐代随《周礼》而传播到日本、朝鲜等国,19世纪传播到欧洲大陆。其中有关科学技术的内容也日益受到欧美学术界的重视。

《考工记》

中国手工艺专著。战国时期开始流传。全书7000多字。主要记述木工、金工、皮革工、染色工、玉工、陶工等6大类的30个工种,其中6种工种已失传,后又衍生出1种,实存25种。

考工记

266 考工记

先秦时期科学技术专著。作者不详。据考证,《考工记》是春秋末齐国人记录手工业技术的官书。相传西汉时《周官》一书缺《冬官》篇,以此书补入;刘歆时改《周官》为《周礼》,故亦称《周礼·考工记》。该书7000余字,记述了木工、金工、皮革工、染色工、玉工、陶工六大类30个工种(后因丢失剩25个工种),介绍了单辕双轮马车的设计,详述了车的4种主要部件“轮、盖、舆、辕”,特别是车轮的制造工艺和检验方法。书中介绍的造车方法已纠正了商周战车尺寸比例不合理及重心偏高等缺点。该书还介绍了各种兵器的形状、大小和结构,对弓箭制造工艺论述详细,还记述了用水浮法检验质量分布的平衡性等。《考工记》还将商周以来积累的冶金经验归纳为“金有六齐”,指出青铜机械性能随含锡量而变化的规律性,这是世界上关于青铜配制的最早论述。该书还包含了数学、力学、声学、建筑学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总结。《考工记》是研究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文献。

☚ 著述   耒耜经 ☛
考工记

《考工记》

《考工记》 又名 《周礼·考工记》,成书于公元前5世纪,是先秦古籍中的重要科学技术著作。据后人考证,它是春秋末齐国人记录手工业技术的官书,西汉河涧献王 (刘德) 因 《周官》 缺 《冬官》 篇,便以此书补入,刘歆时改 《周官》 为 《周礼》,故亦称 《周礼·考工记》。它是在手工业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对人的丰富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据 《考工记》 称,当时“国有六职”——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农夫和妇功,表明手工业者在社会上有较重要的地位。他们以 “牢曲而势、以饰五材、以辨民器” 为己任,担负着各种工业品的生产任务。
据 《考工记》 载,当时官府手工业包括有30项专门的生产部门,涉及运输和生产工具、乐器、玉器、皮革、染色、建筑等项目。每一项又有更细的分工,比如车辆的制作,具体分为车辕、车厢、车轮、车轴等部分; 各大部分再细分,加上马具和辔饰,其名目有几十种之多。各个项目的制作都有明确的分工,除所谓 “车人” 外,还有专门造轮子的 “轮人”,专门制车厢的 “舆人” 和专门制造车辕的“辀人” 等。而且对技术要求非常严格。比如: 对车的关键部件——轮子,就提出了10项技术要求和检验手段。这种官府手工业生产专门化、内部分工越来越细的倾向,是手工业生产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对手工业技术的提高和手工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又有深远的影响。《考工记》 记述了30项手工业生产的设计规范、制造工艺等技术问题,是一部有关手工业技术规范的汇集。

☚ 天工开物   工程控制论 ☛
考工记

《考工记》

《考工记》又名 《周礼·考工记》,成书于公元前5世纪,是先秦古籍中的重要科学技术著作。据后人考证,它是春秋末齐国人记录手工业技术的官书,西汉河涧献王 (刘德)因 《周官》缺 《冬官》篇,便以此书补入,刘歆时改 《周官》为 《周礼》,故亦称 《周礼·考工记》。它是在手工业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对人的丰富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据 《考工记》称,当时 “国有六职”——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农夫和妇功,表明手工业者在社会上有较重要的地位。他们以 “牢曲而势、以饰五材、以辨民器”为己任,担负着各种工业品的生产任务。
据 《考工记》载,当时官府手工业包括有30项专门的生产部门,涉及运输和生产工具、乐器、玉器、皮革、染色、建筑等项目。每一项又有更细的分工,比如车辆的制作,具体分为车辕、车厢、车轮、车轴等部分;各大部分再细分,加上马具和辔饰,其名目有几十种之多。各个项目的制作都有明确的分工,除所谓 “车人”外,还有专门造轮子的“轮人”,专门制车厢的 “舆人”和专门制造车辕的 “辀人”等。而且对技术要求非常严格。比如:对车的关键部件——轮子,就提出了10项技术要求和检验手段。这种官府手工业生产专门化、内部分工越来越细的倾向,是手工业生产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对手工业技术的提高和手工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又有深远的影响。《考工记》记述了30项手工业生产的设计规范、制造工艺等技术问题,是一部有关手工业技术规范的汇集。

☚ 天工开物   工程控制论 ☛

《考工记》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技名著。对其成书年代有春秋齐人说、战国说及秦汉说等,作者不详。因在汉代被收入 《周礼》 ,以补 《冬官》篇之阙而得以流传。书中分攻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色之工、刮摩之工、抟埴之工6部分。对车的制造工艺规范记载颇详,可见春秋战国时期车辆制造技术的高水平。对兵器、乐器、练丝、染色、建筑、农业、数学等知识亦有涉及。所记“六齐”之说,是世界上最早对合金比例的总结。该书对当时手工业生产有较全面的反映,也是中国最早的系统记述手工业技术的论著,是研究先秦科学技术的重要文献,也受到国外学者的重视。《周礼》的各种版本中多已收入。巴蜀书社于1988年出版有闻人军《考工记导读》 。

考工记

考工记

先秦古籍中重要的科学技术著作。作者不详。据考证,是春秋末期齐国人记录手工业技术规范的官书。亦称《周礼·考工记》。主要记载有关百工之事,分攻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色之工、刮摩之工、抟埴之工六个部分,分别对运输和生产工具、兵器、乐器、容器、玉器、皮革、染色、建筑等30项手工业生产的设计规范、制造工艺等技术问题作了详细的记述。更可贵的是,本书不局限于操作经验的记述,还对若干技术细节进行了科学的概括,力图阐明其科学道理。《考工记》是研究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文献。

☚ 圭表   毕茂昭 ☛
考工记

《考工记》

书名。周代手工业技术的专著。作者不详。至迟战国时广泛流传。可能为东周齐国人所撰。汉河间献王得《周礼》,惟缺冬官,以《考工记》补之,遂成《周礼》一书的末篇。记有“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博埴之工二。”共三十个工种。涉及运输、生产工具、兵器、乐器、容器、玉器、皮革、染色、建筑等项目。每一项又有更细的分工。书中着重记述了各种手工业生产的设计规范、制造工艺等技术措施,是一部有关手工业技术规范的总汇,体现了当时的科技水平。如对木制马车的设计中论述了“矩”(直角)、“宣” ( 45°角)、“”( 67°30′)、“柯”(101°15′)、“磬折”( 151°52′30″)等一整套当时工程上实用的角度定义,并使用了分数的概念。对兵器弓、矢的制作工艺记述,有精采的力学分析,开空气动力学之先河。关于“金有六齐”的记述,是世界上最早的青铜合金成份比例的系统著录。另在社会分工、都城宫室建筑规划、沟洫水利设施等方面的记述,也是研究该时代社会经济史的重要资料。

☚ 神农   夏小正 ☛
考工记

《考工记》

中国古代重要科学技术著作。主要记述有关百工之事。有攻 (治) 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色之工、刮摩之工、抟植 (制陶) 之工等6部分。详细记载车舆、宫室、兵器及礼乐诸器的制作设计。作者不详。清代学者江永考证,认为是春秋末年齐国人记录手工业技术的官书。

☚ 山海经   禹贡 ☛

考工记kao gong ji

Book of Diverse Crafts,classic work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ies of ancient China,compiled towards the end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考工记

书名。一卷。据考证当为春秋末期齐国人记录手工业技术的官书。具体作者不详。西汉河间献王刘德因《周官》缺《冬官》篇,而以此书补入。是书记百工之事,分木工、金工、皮工、设色工、刮磨工、抟埴工六部分,分别记载各种器具的制作方法,是我国古代关于生产和科技的重要文献。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3: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