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期忧郁症
老年期忧郁症系指发病在60岁以后的忧郁性精神病。部分患者为首次发病,部分患者为复发。不少发病于青壮年期的忧郁症病人,进入老年期后仍会有一至数次复发。老年期忧郁症虽系内生性忧郁症之一,但多数患者均有较明显的外界诱发病因,如处境困难、意外遭遇、过度紧张以及其他精神创伤。也有许多患者同时并存其他老年病,如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冠心病等。老年人普遍存在的优势心理倾向是固执、偏执和不安全感,对症状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老年期忧郁症的临床表现与青壮年不同。老年人首次发病与复发的忧郁症在症状、疗效和预后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因而认为二者是同一疾病。但有些资料提示,二者在遗传方面又略有不同,后者的家族阳性率较前者为高。与国外资料相比,国内老年人的忧郁症发病率及自杀率均较低,其原因可能和社会结构、文化背景等因素有关。
老年期忧郁症的临床表现,基本上与青壮年忧郁症相同,一般可以归纳为基本症状、情感症状和躯体症状三大类。基本症状:
❶能力减低,脑力和体力下降,不能胜任日常所从事或熟悉的工作。
❷兴趣减少,对事物失去了原有的兴趣和爱好。
❸与人关系冷淡,失去了应有的关心和热情。情感症状:
❶忧郁、悲观。
❷后悔、自责。
❸绝望、自杀,躯体症状: 全身各部位、各器官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感,并常有明显的疑病性质,如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性功能低下以及胃肠、心脏等各方面的主诉。此外,焦虑和不安在老年人忧郁症中较突出,病人表现恐惧、紧张、兴奋激越,呻吟痛苦; 疑病观念,人格解体以及各种妄想甚至幻觉均可出现。发病形式可急可慢。急骤者多有较明显的外界诱因,临床表现常以焦虑、激越为主,病程发展迅速,严重者表现兴奋、急躁、冲动、毁物、大喊大叫、惶恐不安、昼夜不眠。这类患者的焦虑、激越表现,往往掩盖了情绪忧郁的本质。发病缓慢者多有躯体种种不适的主诉及疑病观念,患者长期纠缠于心身健康的苦恼之中。由于老年期大脑皮层功能减退以及各种躯体并存症的影响,老年人忧郁症在临床表现上往往会出现某些器质性精神病的症状,如发病急骤而表现焦虑激越者容易发生意识障碍; 发病缓慢而抑制症状明显者,又常会出现智能缺损的假象。自杀是忧郁症最严重的症状,其发生原因或为后悔、绝望的结果,或为不能耐受其臆想中躯体病痛的折磨。虽有半数老年期忧郁症患者可发生自杀观念或行为,但成功者并不多见。年龄越高,情感活动越趋平淡。年逾70岁的患者,表现淡漠较忧郁更为多见。
能力下降、兴趣减少和待人冷淡是忧郁症的基本症状。广泛存在于各种年龄和各种类型之间,是临床诊断的必要条件。忧郁、后悔和绝望等情绪,是忧郁症的特征性症状,是临床诊断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并不是所有的忧郁症都必须具备这些症状,例如隐匿性忧郁症,情感症状处于隐蔽状态,而躯体症状却显得突出。至于失眠,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性功能缺乏以及病情晨晚的波动等症状,固然多见于忧郁症,但并非绝对,临床表现相反的病例并非罕见,故不能作为诊断依据。另外,家族史、病前性格以及既往发作情况等,均有重要参考价值。关于鉴别诊断,忧郁综合征见于多种精神疾病,应注意分清内生性与症状性,功能性与器质性的界限。老年期忧郁症在诊断方面常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❶某些慢性神经症患者进入老年期后,由于处境困难往往会使病情加重,表现明显的焦虑、不安和激越现象以及不同程度的忧郁反应。
❷老年期忧郁症所表现的思考困难、兴趣低下、情感淡漠和行为抑制等症状,有时会造成痴呆的假象,需与脑动脉硬化和其他老年人器质性精神病相鉴别。
❸某些急性发病焦虑激越表现明显的老年期忧郁症,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此时应与老年期谵妄状态相鉴别。
❹偏执症状明显的病人,应与晚发性妄想痴呆相鉴别。
老年期忧郁症的治疗,首先注意饮食起居,严防自杀; 三环类抗郁剂是首选药物,可以根据靶症状选用不同的药物品种。一般病人可选用丙咪嗪或去甲丙咪嗪;抑制症状明显者可选用去甲替林; 兴奋症状明显者可选用阿米替林或普罗替林;焦虑症状明显者可选用多虑平。应注意这类药物的阿托品样反应和心血管系的副作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主要用于三环类抗忧郁剂治疗不满意的病人。除目前常用的异唑肼(闷可乐)外,对某些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试用优降宁,有时会获得良好的效果。使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应严密注意肝功能及配伍禁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可以采用电痉挛治疗。
本病预后良好,一般都可以恢复正常。合并脑动脉硬化者预后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