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老子想尔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老子想尔注又名《老子道德经想尔注》。道教早期经典。对《道德经》的注释。《唐玄宗道德真经疏·外传》认为是张陵所注;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认为是张鲁或刘表所注;《云笈七签》卷33注云:“想尔盖仙人名。”该书发挥了老子思想,又吸收不少《太平经》的思想。提出人君按“道意”治国,国则太平,循“道意”爱民,民则寿考;“人法道意,便能长久。”“道教”一词在宗教文献中的出现,以此书为最早。原书早佚,清末于敦煌石窟发现六朝钞本残卷。今人饶宗颐有《老子想尔注校笺》。 《老子想尔注》早期道教的重要著作。全称《老君道德经想尔训》。或云张陵作,或云张鲁作。全2卷。佚失已久。清末于敦煌莫高窟发现六朝写本 《老子道经想尔注》 残卷,现藏不列颠博物馆。为注释 《道德经》之作,其思想内容多与 《太平经》 相合,兼有河上公注释 《道德经》 的见解,以道为最高信仰。有学者认为,该注为五斗米道解说《道德经》 的传教读物。是以 “太上老君” 神化老子的最早文献记载,对道教及其教义的传播和发展具有很大影响。今人饶宗颐著有 《老子想尔注校笺》。 老子想尔注 老子想尔注道教经书。传为东汉末张鲁著。书中对《老子》作了注释,融入《太平洞极经》中的宗教理论与社会政治思想,强调奉道诫、炼养、积善成功、积精成神;强调致社会太平,重王轻生;托奉老子之道,而倡五斗米道之教义。当时成为秘典,对农民起义起到积极的影响。今存六朝时写本,共五百八十行,藏英国伦敦博物馆。 ☚ 太平经 黄庭经 ☛ 老子想尔注 老子想尔注道教典籍。全名为《老君道德经想尔训》。据唐玄宗《道德真经疏外传》和唐末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作者为张陵(即张道陵,?—156)。唐以前成书的《传授经戒仪注诀》则认为出于张鲁之手,较为可信,此书并规定《老子想尔注》为道门传授经戒的必读典籍。原书全二卷,久佚。清代时,甘肃敦煌莫高窟发现六朝写本《老子道经想尔注》残卷,1905年被斯坦因盗回英国,现藏于不列颠博物馆。《老子想尔注》是一《道德经》的注本。“想尔”是仙人之名,因此,此注系依托仙人想尔所作。今人卿希泰则认为尔是余的误写,想、张同韵,余、鲁声近韵同,想尔可能是张鲁的化名(《中国道教史》第一卷,四川人民出版社)。此说有待深入考证。 ☚ 太平经 周易参同契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