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缶☆☆☆ 05984名

fǒu ❶名古代一种盛酒的瓦器,大腹小口,有盖。 →❷名古代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
字源解说 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泥池。缶,甲骨文 = (午,杵棒)+ (口,泥池),表示用杵棒捣泥制陶。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将杵形的 写成 ,表示杵棒两端有大小两个锤头。有的金文 将有两个锤头的杵棒 写成“午” 。造字本义:用杵棒在泥池里将粘土搅捣成细匀的泥浆,以便制作瓦器。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泥池形状“口” 写成“凵” 。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当“缶”的“捣泥制陶”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又”另造“匋”代替。当“匋”的本义消失后,篆文又加“阜”另造“陶”代替。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節謌。象形。凡缶之屬皆从缶。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缶,一种小陶器。用来盛酒浆的器皿。秦地一带的人们习惯用敲打缶来为唱歌打拍子。字形像陶器之形。所有与缶相关的字,都采用“缶”作边旁。 引申线索

【字族索引】 缶
【同音字】 fǒ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