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老司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老司城

老司城

位于永顺县东南12公里处的麻岔乡。这里群山环抱,溪水围绕,林木参天,环境幽静,为历代土司王治所。老司城简称司城,又称福石城,为南宋绍兴五年 (1135) 永顺第十世土司彭福石所建。清雍正七年 (1729)“改土归流”,土司治所迁至现永顺县城,司城始废。先后有近600年的历史,为永顺一著名人文景观。老司城依山为城,凭险而筑,没有正式的城垣建筑,但有东、南、西、北各门之称。从灵溪河两岸到太平山麓,为原古街中心,分左街、右街、上街、下街、正街、河街、渔渡街等八街十巷。街道均用精致卵石铺成,并有不同图案。司城内有土司避暑、御寒的凉洞和热洞,附近还有观音阁、祖师殿、王皇阁、关帝庙等古建筑和历代土司的墓葬群。属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间歇泉   小龙洞 ☛
老司城

老司城

又名旧司城、福石城,简称司城。位于猛洞河风景名胜区麻岔乡老司城村,居太平山麓。“老司城遗址”为五代至清时期土家族文化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古城池建在四面环山的小盆地中,牛路河(灵溪) 由北向南穿城而过,环境峻险又十分清幽。据史书记载,唐天授二年 (691) 置溪州。北宋熙宁九年(1076),彭师晏筑下溪城于会溪坪。南宋绍兴五年(1135),永顺第十代土司王彭福石为避辰州约束而迁建于此。至清雍正五年 (1727) 因 “改土归流”城废止,司城为土家族彭氏土司王治所,经过23代土司近600年的不断拓展营建,成为古代土家族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一个重要中心,有“土司小朝廷” 的盛名。老司城作为湘鄂川 (渝)黔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土司城遗址,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文化特征,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最具典型的民族古文化遗存,对研究土家族的文化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遗址以老司城为中心,分布在东西宽约2公里,南北长约20公里的牛路河流域一带,包括衙署区、居住区、墓葬区、宗教祭祀区。原皇城区分内罗城、外罗城,以一道红褐色卵石垒成的高墙隔开。内罗城有金銮殿(土司衙署)、土司宗祠等三宫六院,建筑宏伟高大、金碧辉煌。外罗城为市井区,有正街、左街、右街、河街、鱼肚街、半坡街、武童街、紫禁街等按八卦方位排列的八街九巷。方圆五里内旧有大小道观、寺庙20余座,佛、道、巫教并存共荣。时称“城内珠厦三千户,城外烟火百万家”,“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五溪之巨镇,万里之边城”。司治迁移后,原有建筑物逐渐衰败,土司王宫成了梯田,只留下部分古堡坎。古城寂寥宁静,现存祖师殿、土司古墓群、彭氏宗祠、德政石碑、翼南牌坊、古城墙、古街道、凉热洞、龙潭城、老司城宫殿遗址、若云书院遗址等数处遗迹,分布面积约2平方公里。宫殿区中清理出完整的明代建筑遗址,墙体、地面、火塘、排水设施均保存良好。旧街道全由红褐花纹卵石嵌砌路面,图案花纹顺地势而变化,匀称精致,古朴大方,勾画出当时的格局,颇具民族特色,乡土气息十分浓厚。福石乔木、秀屏拱座、翠窟晴岚、雅草甘泉、石桥仙渡、玉笋参天、龙洞钟灵、榔溪月夜、铜柱秋风、羊峰毓秀等合称“司城十景”。

☚ 自生桥   翼南牌坊 ☛
0001586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0: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