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老人与海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老人与海》《老人与海》
自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宏篇《丧钟为谁而鸣》在1940年出版后,1952年问世的《老人与海》是他最成功的创作。此书使海明威获1953年度普利策奖及195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讲述了一个根据真人真事改写的故事:老渔夫桑提亚哥在连续84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捕到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大,它把小船在海上拖了3天,才筋疲力尽被捕获。老人杀死大鱼绑在小船一边,归途中又一再遭鲨鱼的袭击,回港时只剩下鱼的头尾和一条脊骨。作品庄严悲壮地表现了老人与大鱼周旋,与鲨鱼搏斗的场面。书中老人的话道出本书主旨:“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作品歌颂了老人非凡的毅力和坚韧的决心,肯定了不以苦乐为意的忍耐和容忍的道德理想。面临最古老的文学主题——人和自然的关系,此书用了大量象征手法,以几次梦见狮子作为精神力量和人的旺盛生命力的象征,以大鱼在与老人长时间搏斗后死去,代表一种光荣,死去的大鱼又被代表破坏者的鲨鱼所毁——光荣丧失在卑鄙之下。《老人与海》展示了海明威精于心理描写,叙述简洁凝练的高超创作才能。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批评家安东尼·伯吉斯评价《老人与海》时说:“这个朴素的故事里充满了并非故意卖弄的寓意……作为一篇干净利落的‘陈述性’散文,它在海明威的全部作品中都是无与伦比的。” 《老人与海》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中篇小说,发表于1952年。作者因此书而获得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古巴老渔夫桑提亚哥独驾孤舟出海捕鱼,在连续84天空网后,才吃力地捕到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返航途中碰上鲨鱼,势单力薄的老人历尽艰难、奋力拼搏,也未能挡住鲨鱼的袭击。返回渔港时,拖在船旁的大马林鱼只剩下一副骨架。书中有一句令人难忘的话:“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但却打不败他。” 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后期的代表作。这部中篇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它使作者在1952年获普利策奖,1954年获诺贝尔奖。 ☚ 飘 根 ☛ 老人与海中篇小说。海明威作。1952年发表。写古巴渔民桑提亚哥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仍孤身再次出海。他不顾手伤腹饥,同一条大马林鱼周旋三天两夜,终于把它制服。归途中,又同前来抢食马林鱼的大群鲨鱼展开殊死的搏斗。最后,老人只带回一副巨大的鱼骨架。小说表现了人与自然的斗争,歌颂了人类不向厄运屈服低头,顽强奋斗、不怕牺牲的勇敢精神。运用了暗喻、象征、人物内心独白等表现手法,细节描写逼真,富于哲理。 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中篇小说,是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的主题思想是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小说中的渔夫桑地亚哥在同象征着厄运的鲨鱼的斗争中虽然失败了,但他坚韧不拔,在对待失败的风度上取得了胜利。小说的长处是一个不屈不挠、谦虚谨慎、有同情心的主人公,壮丽的奋斗,其高尚的生活理想以及令人啼笑皆非的结局反应了人类的实际情况。小说还对大海、小船和鱼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但小说充满多愁善感和自我怜悯的气氛。桑地亚哥这个孤军奋战的形象是海明威20、30年代创造的“硬汉性格”的继续和发展。它的艺术概括性更高,达到寓言和象征的高度。《老人与海》获得1952年度普利策奖。1958年发行了由沃纳兄弟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同名电影。 ☚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戈拉 ☛ 《老人与海》lao ren yu haiOld Man and the Sea→流沙河(Liu Shah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