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fānyì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思改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做翻译工作的人 △ ~外国名著|当~。 翻译fānyì❶ 〈动〉把一种语言文字表达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翻译小说│同步翻译│翻译一遍。 ❷ 〈名〉作翻译工作的人:翻译队伍│英语翻译。 翻译fānyì用一种语言文字把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表述出来;也指从事翻译工作的人。 【组词】同声翻译︱翻译小说︱翻译科技情报︱一名翻译 【例句】马克思答应给一家英文报纸写通讯稿的时候,还没精通英文,恩格斯就帮他翻译,必要时,甚至代他写。 ❍ 朱生豪先生在贫病交加的情况下,把莎士比亚的全部戏剧作品翻译成了中文。 【近义】编译︱译文︱通事 翻译fanyi❶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也指方言与民族共同语、方言与方言,古代语与现代语之间一种用另一种来表达):把这篇文章~成英语|把广州话~成普通话|请把文言~成白话。 ❷把代表语言文字的符号或数码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这电码我~不出来|舰艇使用的是旗语,你把它~一下|你把这封信~成莫尔斯电码。 ❸从事翻译工作的人:他在外贸局当了两年~|他们各自只会说自己的方言,要交谈只好找个~。 翻译fān yì指做翻译工作的人。1863年张斯桂《万国公法·序》:“统观地球上版图,大小不下数十国,其犹有存焉者,则恃其先王之命,载在盟府,世世守之,长享勿替,有渝此盟,神明殛之,即此《万国律例》一书耳。故西洋各国公使、大臣、水陆主帅、领事、翻译、教师、商人以及税务司等,莫不奉为耆蔡。”1876年李圭《环游地球新录》:“每篇后附洋文数页,西人阅之,皆啧啧称赞。随行翻译云: 此为洋文策论,即汉文之意,而用腊丁文处颇多,渠亦不甚解。”1877年吴赞诚《学生出洋起程日期折》:“该监督于二月十七日带同随员马建忠,文案陈季同,翻译罗丰禄,制造学生郑清濂、罗臻禄、李寿田、吴德章……乘坐本厂‘济安’轮船开赴香港。” 翻译 翻译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感情、风格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它是沟通各簇人民的思想,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开展交际活动、进行国际斗争的必要武器。其种类较多; 从涉及到的语言看,有本族语译成外语,外语译成本族语两大类; 从翻译的手段看,有口译、笔译和电脑翻译; 从翻译的内容看,有文学翻译、政治翻译、科技翻译以及其它应用文的翻译; 从处理原文的方式看,有全译、摘译和编译等; 从其方法技巧上看,又有直译、意译等。我国在远古时期,就有了传译之事。《周礼·秋官司寇》篇里就有“象胥” (即通言之官) 这一名目。《礼记·王制》:“中国,夷,蛮,戎,狄……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 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寄、象、狄鞮、译,都是指通译言语之人。那时多限于口译。汉武帝通西域后,佛教传入中国。我国有文学记载的笔译,开始于佛经翻译。公元148年 (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安世高是第一个用文字翻译梵文佛经的人。直到唐代,我国历史上先后出现了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三大翻译家。明清开始了对西欧科学文化的翻译。清末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参考古代翻译佛经的经验,又根据自己的翻译实践,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三字标准,对翻译界影响很大,鲁迅《且介亭杂文·“题未定”草》:“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当然力求易解,二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这就是“信与顺”的翻译标准。“信”是指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包括思想、感情、风格等,译文要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原文,对原文的内容尽可能不增不减。“顺”是指用词正确得体,行文通顺流畅,符合外语及本民族语言习惯,不逐字逐句死译和生搬硬套,使人易读易懂。 要达到以上的翻译标准,则要求译者不仅对母语和外语要精通、娴熟、运用自如,而且要阅历丰富,知识渊博,熟悉那个民族及其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和文化艺术,风俗习惯,精神面貌等。并且要掌握必要的翻译方法和技巧。翻译的过程是正确、深刻地理解原文的过程。要进行翻译,首先要理解原文。理解是翻译的基楚,是表达的前提。不能正确地理解就谈不上确切地表达。表达的好坏,主要决定于对原文的理解深度、对译文语言的修养程度以及掌握翻译的方法和技巧的熟练程度。翻译完毕,要进行仔细地校核。对原文内容认真核实,对译文语言反复推敲,使译文能符合忠实、通顺的翻译标准。 从广义上讲,翻译除了母语与外语之间的互相表达外,还包括把代表语言文字的符号或数码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也包括方言与民族共同语、方言与方言、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一种用另一种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译者也称翻译。 ☚ 卡片 译诗 ☛ 翻译 翻译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王元化《与范泉》:“我仍取一种也许被认作是陈旧的看法,即~应忠实原作。” ☚ 舌人 译著等身 ☛ 翻译 翻译翻(英~中) 译(~文;译鞮;英~;直~;移译;移译;象译;转译) 鞮寄 象寄(象寄译鞮) 翻译书籍:译书 翻译经典:译经 梵文佛经的翻译:佛释梵译 翻译和写作:译作 译写 翻译和询问:译问 翻译并解释:译释 翻译并解说:译解 翻译并注解:译注 翻译并校勘:译校 翻译和刊载:译载 翻译并刻印:译刻 辑集翻译:辑译 宣讲翻译:宣译 翻译方法:译法 根据原文大意翻译:意译 选择性地翻译:摘译 辗转翻译:重译 九译 几经转译:累译 错误地翻译:误译 歪曲原意的翻译:曲译 (把一种语言文字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翻译) ☚ 译、拍 拍摄 ☛ 翻译Translation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认为作为语言艺术的翻译属于修辞艺术的一部分。虽然早在罗马时代就出现翻译理论,然而在18世纪后期翻译才受到广泛的重视和探讨。争辩的中心议题是“直译”还是“意译”。影响翻译方式选择的因素很多,如语言文化差异、体裁、表达媒介等。加拿大的首批译员是印第安人。“七年战争”之后传教士充当了译员角色。1759年~1760年打败法军后,加拿大的翻译重心转到英法互译,并从口译转为笔译。1867年通过的《英属北美法案》中的语言条款使得翻译开始具有官方地位。20世纪初期不仅组建了加拿大联邦翻译局(由国务秘书管辖),而且还出现一些商业翻译公司和技术翻译公司。纽曼和斯特拉福德编著的《加拿大译著文献》(1981年第2版)收录了大批加拿大著名的翻译作家,如A.洛朗多、A.麦勒特、J.马歇尔、F.斯科特等。加拿大的主要翻译协会有加拿大翻译家协会,此外还有文学翻译家协会和法律翻译家协会。翻译专业杂志主要有蒙特利尔大学出版的《翻译通讯》。蒙特利尔大学、渥太华大学、劳伦斯大学、蒙克顿大学都设有专门的翻译学校。加拿大的翻译理论著述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最重要的当属让-保尔和让·达贝尔勒合著的《英法文体比较》(1960)。目前,加拿大出现了大量的人工智能研究,并将计算机用于翻译领域。人们衷心期望快速而高质量的机器翻译能早日实现。 翻译 翻译fanyi指核糖体将信使RNA(mRNA)上的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的过程,也就是以mRNA为模板,依照mRNA上三联体密码子(遗传密码)的顺序,合成具有特定氨基酸序列的多肽链。翻译又称转译,即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 蛋白质的合成是在胞质中的核糖体上进行的,核糖体主要由rRNA和蛋白质构成,含有大小两个亚基,在细胞中可分解为游离的大亚基和小亚基。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小亚基与mRNA缔合在一起,随着核糖体在mRNA分子上的滑动,mRNA中以碱基序列体现的遗传信息(遗传密码)转译为新生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往往多个核糖体与同一mRNA分子缔合,每个核糖体携带着合成不同阶段的多肽链,这种结构叫做多核糖体。原核生物核糖体和真核生物核糖体的大小和组成有一些区别。

图586 多核糖体模式图 据推测约有数百种生物分子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这个过程远比DNA复制和转录复杂。可以大致把整个翻译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氨基酸的激活: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第1阶段是氨基酸的激活,即20种氨基酸与其相应的tRNA结合成酯。催化这类反应的是至少20种不同的“氨酰-tRNA合成酶”。每种酶对1种氨基酸和其对应的tRNA专一。其催化的总反应为:氨基酸+tRNA+ATP  氨酰-tRNA+AMP+PPi在反应中,氨基酸的氨酰基(R-CHNH 2-CO-)被转移到tRNA 3′末端腺苷(A)的2′或3′羟基上。反应产生的无机焦磷酸(PPi)很快被焦磷酸酶分解生成两分子的无机磷酸(Pi)。(2)多肽链合成的起始、延长和终止:多肽链的合成方向是从氨基端到羧基端。合成过程中,核糖体从5′端向3′端依次“阅读”mRNA上的遗传密码。原核生物肽链合成的步骤可概述如下: ❶肽链合成的起始。原核生物中多肽链的合成总是从甲酰甲硫氨酸开始的,所以甲酰甲硫氨酸(fMet)叫做起始氨基酸。它的结构是在甲硫氨酸的α-氨基上连接1个甲酰基酸。在起始步骤中,由游离的大、小核糖体亚基以及mRNA、fMet—tRNA等共同生成起始复合物,反应中还需要3种起始因子和GTP。核糖体上有两个能结合氨酰—tRNA的部位,其中1个叫氨酰位(A位),另1个叫肽酰位(P位)。在起始复合物上,fMet—tRNA的反密码子以反平行方式与mRNA上的起始密码子AUG“碱基配对”,并处在P位上。(2)肽链的延伸。延伸的第1步是第2个氨酰-tRNA结合在起始复合物的A位上。这也是通过新氨酰—tRNA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相应遗传密码的碱基配对的作用。这一步有2种延伸因子参与,也由GTP水解供能。延伸的第2步是第1个肽键的生成。甲酰甲硫氨酰基被转移到第2个氨酰-tRNA的氨基上,在A位生成1个二肽酰-tR-NA。这个反应是由核糖体大亚基上的肽基转移酶催化的。反应结果还在P位上保留1个“空载”(不含氨酰基)的tRNAfMet。延伸的第3步是“移位”。核糖体与mR-NA相对移动1组遗传密码的距离,同时释放空载的tRNA。结果二肽酰-tRNA在P位,A位空着,等待着第3个氨酰-tRNA进入。这一步需要另1个延伸因子参与,并且必须由GTP水解供能。肽链延伸的这3步是重复的过程,肽链上每增加1个氨基酸单位,就重复1次这个过程,直至肽链增长到需要的长度为止。(3)肽链合成的终止。肽链合成的终止信号是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UAA、UAG或UGA),它们不为任何氨基酸编码。当核糖体遇到终止密码子时,3种释放因子参加反应,使新生多肽链与其末端连接的tRNA水解断裂,并以游离的方式释放,同时从P位释放空载的最后一个tRNA。最后核糖体从mRNA上脱落,解离为大小两个亚基,为开始新肽链的合成作好准备。多核糖体中的每1个核糖体都能独立完成上述肽链合成过程,连接在同一mRNA分子上的核糖体,在同一瞬间各自不同程度地合成同一种多肽链。越靠近mRNA 3'端的核糖体所合成的肽链越长,也越接近于完成。多核糖体这样的结构显然可提高mRNA的利用率,从而加快细胞中合成肽链的总速度。 
图587 肽链的延伸 (a)起始复合物; (b)第2个氨酰-tRNA进入A位; (c)生成第1个肽键; (d)移位
真核细胞的蛋白质合成过程与原核生物相似,但细节与参加的因子不尽相同。(3)转译后加工: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多肽链,多数还不是有功能的蛋白质。新生蛋白质往往还需要加工才能在细胞中起作用。这种蛋白质加工的过程叫做转译后加工。加工有多种形式,例如: ❶起始氨基酸上的甲酰基,整个起始氨基酸,甚至氨基端的几个氨基酸残基被专一酶作用除去。有时还需除去羧基端或前体中部不必要的肽段。 ❷在一些蛋白质中含有20种基本氨基酸的衍生物,因此某些氨基酸残基的侧链要进行专一的修饰,如苏氨酸、丝氨酸和酪氨酸侧链羟基的磷酸化,赖氨酸侧链的甲基化、脯氨酸的羟化等。 ❸某些蛋白质半胱氨酸残基氧化连接成双硫键。 ❹结合蛋白质需要与各种非蛋白组分缔合(参见“转移核糖核酸”和“信使核糖核酸”条)。 ☚ 遗传密码 解旋 ☛
翻译 翻译fanyi把一种语言或语言变体变成另一种语言或语言变体,这种过程或结果就叫做翻译。它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语言活动,与其有关的因素很多,比如文化背景、题材、文体、语言难易程度、读者的状况等等,很难把这些因素都纳入一条通则。人类自从分化为不同的语言集团,这种活动就一直在进行。 翻译一种自然语言、一篇作品、一段讲话或一份录音材料,必然会涉及到两种语言。一种是原来那个作品、讲话或录音材料的语言,叫做“源头语言”或“原语”;一种是译成的语言,叫做“目的语言”或“译语”。这两者之间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异。从严格的语言学意义上讲,绝对的同义词在两种语言中是不存在的。再高明的翻译者也只能是尽一切可能接近源头语言,不可能把原意及其神韵完全传达过来。翻译这种活动就是处理这两种语言之间的关系。 在翻译过程中,目的是在于通过在译语中寻找对等的成分,尽可能准确地再现源头语言的语法特征、词语特征及其背景特征。与此同时,源头语言中包含的全部实际内容必须保留在目的语言里。在表达上,真正对等的标准应该是流畅;在内容上,真正对应的标准应该是忠实于原文。 翻译可以分为几类。根据两种语言的语法特征及其他语言特征,依照他们对比的紧密程度,可以有词对词的翻译:这种翻译是将原文语句中的词逐一译成译语,而不去考虑这些词在语法或语义上的不同;直译:在词对词翻译的基础上,考虑到语法或语义的需要,在短语的层次上作一些调整,不太顾及译语的流畅与否;意译:也叫自由翻译,这种可以对原文作译者认为必要的增删。这里所说的“直译”与“意译”同中国翻译史上争论的“直译”与“意译”不尽相同。中国的“直译”指的对原文的字句、意义、气韵都不能走转,而必须以流畅的译文把它们表达出来。 翻译可以根据材料的题材、文体,分为文学翻译:如诗歌、戏剧及其他文学作品的翻译。这种重在情感内容的表达和修辞特征的表现,翻译起来相当困难。原文的情调、神韵是难以仿制的,尤其是源头语言靠声音产生的效果,在目的语言里是无法创造的。文学翻译在一定程度上是一次再创作。实用翻译:如科技资料、商务或其他资料的翻译。它的重点是实际内容的表达。与文学翻译相比,这种翻相对容易一些,但它存在着概念含义的转移的危险。 翻译还可以依据方法分为笔译、口译和机器翻译。笔译是翻译的主要形式,它的任务是把源头语言(书面的或口头的)译成目的语言的书面语。口译即口头翻译,它的任务是把源头语言(口头的或书面的)用目的语言的口头形式表达出来。机器翻译即自动化翻译,它的任务是利用电子计算机或同类机器进行高速的自动翻译。 翻译是一种语言接触的语言关系的实践活动。它可以有助于借词、语言的变化,乃至于影响到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 ☚ 世界语 机器翻译 ☛ 翻译 翻译官名。清代置。掌翻译谕诣诏令等事务。属军机处。《清史稿·职官志》: “内翻书房管理大臣,满洲军机大臣兼充,掌翻谕诣、御论、册祝文字。提调、协办提调各2人。收掌官、掌档官,俱各4人。翻译40人。宣统初,改隶翰林院。” ☚ 藩属各官 翻译教习 ☛ 翻译 翻译Fanyi就是转换承载信息的活动,把一种语言形式用另一种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翻译有语际翻译(不同语种之间的翻译)、语内翻译(同一语种之内的解释性翻译),符际翻译(指不同符号体系之间的翻译)。翻译又分笔译和口译两种形式。从人类发展的历史看,翻译是一项古老的工作,我国在先秦就进行过语内翻译。后来又有了语际翻译。从我国翻译的发展情况看,大约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❶对中国古代经典的翻译。如鲁、齐、韩、毛四家对 《诗经》的解释性翻译,郑玄对毛传《诗经》的解释翻译;孔颖达对郑玄注毛传《诗经》的解释性翻译。这种语内翻译历代都在进行; ❷对佛经的翻译。这是我国最早的语际翻译,作为印度古文化的代表佛经, 就是通过中国的翻译传到世界其它国家的。我国从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就有了关于佛经翻译的记载。我国最先翻译佛经的是鸩摩罗什(344—413),影响最大的是唐代高僧、大翻译家玄奘。这时的翻译已有了直译、意译、融和翻译的技巧。 ❸对西方文化的早期翻译。明朝大学士徐光启与传教士利玛窦 (意大利人1552—1610) 合译了欧几米德的《几何原本》六卷,与李之藻合译了第一本算学书 《同文算指》。近代著名翻译家严复(1853—1921)翻译了对中国思想启蒙很大的 《天演论》(英,赫胥黎)、《国富论》(英,亚当·斯密)、《法意》(德,孟德·斯鸠)、《名学》(英,约翰·穆勒)等著作。 ❹“五四”运动前后的翻译。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开始被介绍进来,世界上一些进步的文学作品被翻译, 这时期比较著名的翻译家有林纾等人。 ❺建国后的翻译。不仅大量地翻译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著作,西方的大量科技文化书籍也得到翻译。特别是近几年,西方先进的自然科学著作得到大量的翻译, 西方的社会科学得到系统的介绍。中国的文化,科技也被系统地翻译到国外。与此同时,中国的语内翻译也得到空前的发展,中国古代历史名著正逐渐翻译成现代汉语。目前一些高等学校正计划把中国用古代汉语写成的二十四史全部译成现代汉语。翻译又分笔译和口译两种方式。笔译,即通过笔头把一种语言资料转写成另一种语言资料。口译,即通过口头表达形式把一种语言信息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翻译按对等关系又可分为直译和意译。直译,偏重字词的本义翻译。意译,偏重字词内在意思或文句的大意翻译。不论采用何种翻译,都要做到忠实原意。严复在 《天演论》的 《译例言》中说: “译事三难:信、达、雅”。后来,人们把 “信”、“达”、“雅”作为翻译的质量标准。信,指翻译的文章忠实原著。达,指文句通顺。雅,指文章的表达要优美(指修辞)。翻译有时又指一门学科,西方学者认为,翻译涉及语言体系的个体特征和人生交际过程中对语言的认识两个方面, 是联系人的认识活动和语言活动的一座桥梁。作为一门学科的“翻译”, 它主要研究人类交际活动中的语言转化过程和规律。 ☚ 书面语 计算机语言 ☛ 中国翻译家辞典/中国科技翻译家辞典/全国科技翻译人员名录/世界姓名译名手册/常见外国科学家译名手册 ☚ 新编标点符号实用手册 中国翻译家辞典 ☛ 翻译translation指用mRNA上的遗传信息指导核蛋白体合成多肽链的过程。 翻译translating
翻译translating 翻译translation;interpretation ~要忠实于原文。Translation should be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笔头~(笔译)translator;translation/口头~(口译)interpreter;oral interpretation/连续传译(简称交译)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逐字(对号入座的)~wordfor-word (or literal)translation/中国~协会(中国译协)Translators Association of China/上海外事~工作者协会Shanghai Interpreters’Association /深圳~协会Shenzhen Ttranslators’Association/外交部~室Department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助理~assistant translator/高级~ senior (or high-level) inter preter (or translator)/资深~senior translator/顶尖~top-notch interpreter;first-rate interpreter/译审senior reviser/副译审reviser/~司 (联合国)Translation Division(中文处Chinese Service,口译处Interpretation Service,中文口译科Chinese Interpretation Section)/~电码decode;decipher /~片dubbed film/~文本translation/~会议司(欧洲共同体)Joint Service Interpretation-Conferences/~的信达雅the faithfulness,fluency and elegance of translation/~职称professional titles for translato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