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翳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頭面部 > 經穴 > 翳風
翳風  yìfēng

手少陽三焦經穴。在耳垂後下方。翳,蔽也。因其在耳後,又善治風邪,故名。主治聾啞,狂疾。其穴秦漢典籍已載,定名於晉,沿稱至今。《素問·氣府論》“耳後陷中各一”王冰注:“謂翳風二穴也。”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卷三:“翳風,在耳後陷者中,按之引耳中,手足少陽之會。刺入四分,灸三壯。”清·廖潤鴻《針灸集成·手少陽三焦經》:“翳風,主治耳聾,口眼喎斜,口噤不開,脱頷腫頰,牙車急痛,暴瘖不能言。”

翳风

经穴名,代号SJ17。出 《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手、足少阳之会。位于耳垂后,颞骨乳突与颌角之间凹陷处。布有耳大神经,深层为面神经干从茎乳突孔穿出处;并有耳后动、静脉,颈外静脉通过。主治耳鸣、耳聋、聤耳, 口眼㖞斜, 口噤不开, 齿痛, 颊肿,瘰疬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壮; 或艾条灸5~10分钟 (图134)。

图134

翳风Yifeng

系手少阳三焦经上的一个针灸穴位。此穴在耳垂后下颌骨与乳突之间凹陷处,施针时直刺1~2寸。主治耳聋、耳鸣、腮腺炎、面神经麻痹等。

翳风

经穴名。属手少阳三焦经。位于耳垂后方,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中。主治:耳鸣耳聋,口眼斜,牙关紧闭,颊肿,瘰疬。直刺0.8—1.2寸;可灸。

翳风

翳风

手少阳三焦经穴。取穴:在耳后陷中(见图2-1-10)。主治:耳聋、耳鸣、面瘫、脱颌、颊肿、瘰疬。刺灸法:治聋哑时,针斜向内前下方刺1.5~2寸。局部酸胀,有时向咽部扩散或咽部有发紧发热感;治面瘫时针尖向对侧眼球方向直刺0.5~1寸。耳底胀痛,有时酸胀感可扩散到舌前部。

☚ 肩髎   天井 ☛

翳风yìfēng

经穴名。代号SJ17。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位于耳垂根后方,乳突前下方与下颌角之间凹陷处。主治耳鸣、耳聋、中耳炎、腮腺炎、面瘫、下颌关节炎。直刺0. 5 ~1 寸。灸5 ~10 分钟。

翳风

翳风TE17Yifeng

手少阳三焦经穴。首见《甲乙经》。《素问·气府论》所载“耳后陷中各一”,王冰注即本穴。是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的会穴。
位于耳垂后方,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之间的凹陷中。正坐或俯伏坐取之。相当于乳突前下方,下颌骨后缘; 有颈外浅静脉,耳后动、静脉;并有耳大神经,深层为面神经干从颅骨穿出处。
一般直刺0.5~1寸。针后局部痠胀。艾炷灸3~5壮;艾卷灸5~10分钟。《圣济总录》载:“耳后宛处不可伤,伤即令人口颊㖞斜。”此穴用针不可太粗,更不宜大幅度提插和强刺激性药物穴位注射,以免致伤。
本穴是临床常用的穴位。主治面颊、耳部等疾患,如口眼㖞斜,目不明,赤白翳膜,口噤不开,颊肿,牙车急痛,耳聋,耳鸣,项背强急等。现又多用以治疗下颌关节炎,下颌关节脱臼,神经性耳聋,中耳炎,聋哑,面神经麻痹,腮腺炎等。
实验研究表明: 针刺翳风有加强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效应,能治疗因音分析器兴奋和抑制过程相互冲突的实验性听神经官能症。表明针刺翳风具有调整大脑皮质功能障碍的作用。

翳风

☚ 天牖   瘈脉 ☛
0000145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