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翦除异姓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翦除异姓王 翦除异姓王jianchu yixingwang汉高祖刘邦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巩固统一集权的措施。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为了笼络部下,争取支持,孤立和打败项羽,陆续封了一些诸侯王。这些诸侯王不是刘姓宗室,故称为异姓诸侯王。如韩信在平定齐地后,请求立为假王(暂署为王),刘邦为了笼络他,就封他为齐王。后又封英布为淮南王。西汉政权建立后,刘邦对诸侯王的封国作了调整,如彭越封为梁王,齐王韩信徙为楚王等等。当时异姓王有7人:楚正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韩王信。这些异姓王的封国跨州连郡,占据了战国时东方六国大部分的疆域,又握有重兵,是西汉中央政权的巨大威胁。刘邦与异姓王之间的矛盾经过一段酝酿,终于爆发。汉高帝五年(前202)七月,燕王臧荼谋反。刘邦亲率大军前往镇压。九月,俘臧荼,随即封卢绾为燕王。六年十月,有人上书密告楚王韩信谋反,刘邦用陈平计,以巡游云梦为名,通知诸侯在陈聚会,乘机囚韩信回长安,取消其楚王称号,贬为“淮阴侯”。十一年阳夏侯陈豨与投降匈奴的韩王信勾结叛乱,刘邦亲率军队平叛。吕后以韩信在长安图变之罪,将其诛杀。不久,刘邦又以梁太仆告发彭越为由,逮捕彭越,废处蜀地。吕后为除后患,将彭越诱至长安,诬以谋反罪,随即处死。淮南王英布得知韩信、彭越先后被除,惶恐不安,遂起兵叛乱,被刘邦平定,兵败被杀。同年燕王卢绾因与陈豨有谋事泄,刘邦又派樊哙、周勃将兵击之,卢绾带几千人逃入匈奴。另外,赵王张敖(张耳之子)也因赵相贯高谋反受连,被贬为宣平侯。至此,7个异姓王中就只剩下长沙王吴芮,因地少力弱,忠于汉朝中央而得以保留王位。翦除异姓王实质上是统一与分裂的斗争。异姓诸侯王并立,是趋向战国封建割据局面的倒退。翦除异姓王有利于国家统一、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 ☚ 黄老政治 削藩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