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翅源学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翅源学说hypothesis for the origin ofinsect wings

无脊椎动物中唯昆虫有纲翅。由于无翅亚纲昆虫在向有翅昆虫演化中还未发现过渡类群,以致翅的起源问题迄无定论。生物学家们在昆虫化石及昆虫比较形态学等方面的研究基础上,对翅起源提出了多种假说。主要有侧背板翅源说(paranotaltheory)、气管鳃翅源说(tracheal gill theory)和侧板翅源说(pleuron theory)等。
侧背板翅源说 缪勒(F. Muller)于1873~1875年间提出,1916年克兰普顿(G,Crampton)作了补充和完善。主要观点是翅最先由胸部背板两侧向外扩展,与侧板近背面扩展部分结合形成侧背板(para-notum),侧背板发育形成翅。其主要依据有三:❶现代有翅亚纲外翅部的幼虫背板有外长物(翅芽);
❷化石古网翅目(Paleodictyoptera)前胸背板的侧叶及腹部各节侧叶的气管与翅脉同源;
❸这些气管也直接进行血液循环。这个学说被较广泛接受。
气管鳃起源说 1870年由格根鲍尔(C. Gegen-baur)提出。他认为,气管鳃是水生昆虫幼虫在水中呼吸的器官,当幼虫老熟或由水生变为陆生时,呼吸功能丧失,气管鳃也就演变为陆生昆虫飞翔的翅,但这个学说提出时多凭推测,证据不足,难以被人们接受。后来随着昆虫化石的不断发现,和其他学科的发展,获得了不少新的资料,在气管鳃起源说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鳃板起源说(gill—plate theory),刺突起源说(stylus theory)。鳃板说认为: 鳃板是水生昆虫鳃的保护结构,能动,使水绕它而行,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硬度,可望发展成翅。而刺突说认为: 翅起源于无翅亚纲昆虫足基节上的刺突: 胸部的翅与蜉蝣幼虫腹部的鳃板同源。
侧板翅源说 库卡卢伐-佩克(J. Kukalova-Peck)于1983年提出。她主要依据化石标本和地质资料,认为翅起源于足的上基节(epicoxa)及其肢节外叶(exite),上基节与体壁结合,分化成背、腹关节片,其肢节外叶变宽,形成原翅(Pro-wing),而原翅最终与上基节和亚基节(subcoxa)组成的侧板分离,在上基节足肌的牵拉下,变为可动。原翅继续变大,最终演化为翅(见图)。


侧板翅源说模式图
(仿 J. Kukalova-Peck)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8:2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