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翁偶虹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翁偶虹1910—1994

北京人
剧作家。历任中华戏曲专科学校戏曲改良委员会主任兼导演,中国实验京剧团编导,中国京剧院艺委会委员、编剧等职。著作有《脸谱的产生与地位》、《脸谱的衍变》、《小刀会英雄传》、《美人计》,剧本有《平阳公主》、《美人鱼》、《鸳鸯泪》等。1964年与阿甲合写《红灯记》。
原名:麟声
笔名:偶虹、藕红、恬翁、碧野

翁偶虹

跟着时代前进——介绍戏曲作家翁偶虹
访京剧老作家翁偶虹
我与程砚秋
尹廉钊
邵 芑
翁偶虹
戏剧艺术1983年2期
*中报月刊1984年54期
戏曲研究1984年11期,京剧谈往录第
178页
我与金少山翁偶虹北京文史资料选编第23辑第152页,京剧
谈往录第347页

翁偶虹

秉笔五十载,编剧一百出——访著名戏曲编剧
家翁偶虹
赵晓东北京晚报1982年7月25日
翁偶虹的金钱观
笔耕五十年,编剧百余出——记戏曲作家翁偶
徐城北
刘东升
新民晚报1994年7月10日
剧本1981年7期
探索化妆造型美学的人——记戏曲脸谱收藏家
翁偶虹先生
刘东升陕西戏剧1982年1期
老当益壮的翁偶虹
我与晋剧
我与谭富英
翁偶虹、翁剧及翁文
相惜惺惺八十年——记京剧“写家”翁偶虹
戏剧作家翁偶虹78岁高龄推出一批新作
刘乃崇
翁偶虹
翁偶虹
徐城北
徐城北
李方诗等主编
戏剧报1984年3期
戏友1987年1、2期
剧坛1987年2期
人物1987年3期
新剧本1990年3期
中国人物年鉴(1989)第319页

翁偶虹1910——

原名麟聲,筆名偶虹、藕紅、恬翁、碧野,北京人,1910年 (清宣統二年) 生。自幼喜愛駢文、詩、詞、曲、賦。1925年爲程硯秋新排歷史劇《文姬歸漢》寫《文姬歸漢序》。曾從胡子鈞等京劇藝人學戲。並研究京劇臉譜藝術、化裝、戲曲起源等。1928年在京兆第一中學高中畢業後,致力於戲曲、外國戲劇名著、戲劇理論研究,並開始編寫劇本。1936年任中華戲曲專科學校戲曲改良委員會主任,並兼任導演。1941年與李玉茹、王金璐組織如意社劇團。1946年應上海天蟾舞臺之邀任編劇。1947年與田漢、洪深等發起京劇改革座談會。1949年1月後,任中國實驗京劇團編導。1951年任中國戲曲研究院編導科副科長。1954年任中國京劇院藝委會委員、編劇。1960年出席第三次全國文代會。爲中國劇協委員。著作有《臉譜的產生與地位》、《臉譜的衍變》、《小刀會英雄傳》、《美人計》,劇本有《平陽公主》、《美人魚》、《鴛鴦淚》、《楚宫秋》、《周瑜》、《鍾馗傳》、《李逵探母》、《鬧天宫》等。

翁偶虹

翁偶虹1909—1994

剧作家。北京人。自幼喜爱京剧、昆曲。1935年起任中华戏曲专科学校戏曲改良委员会主任,开始创作戏曲剧本。1941年后组织如意社等剧团。新中国成立后与李少春等组织新中国实验剧团,历任中国剧协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京剧院艺委会委员等。20世纪60年代起从事现代戏创作,注重对传统技巧的运用,作品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喜剧性。其京剧《将相和》(与人合编)获首届全国戏曲会演一等奖;1964年与阿甲合作改编京剧《红灯记》,受到广泛好评。他共编写了110多个剧本,主要有京剧《锁麟囊》《鸳鸯泪》《血泪城》《夜奔梁山》《李逵探母》《大闹天宫》《西门豹》《小刀会英雄传》《美人计》《白面郎君》,昆曲《文成公主》《荆钗记》(均与人合编)等。另有《翁偶虹编剧生涯》。

☚ 陈瘦竹   马宁 ☛

翁偶虹

戏曲作家。1910年5月3日生,1994年去世。1935年任中华戏曲专科学校戏曲改良委员会主任。1945年后,在北京与焦菊隐共同组织中华戏曲专科学校校友剧团。1951年参加中国京剧院,任编剧。主要作品有《锁麟囊》、《百战兴唐》、《投笔从戎》、《将相和》、《李逵探母》、《响马传》、《摘星楼》、《西门豹》、《红灯记》等。对京剧脸谱亦颇多研究。一生创作剧本100多部及《翁偶虹戏曲论文集》等专著5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8: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