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羯Jié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 《唐书》注云: “西域龟兹(qiūcí)人姓。”龟兹,西域国名,其地在今新疆库车一带。又,“羯” 乃古民族名,东晋时曾在黄河流域建立后赵政权,其族人或有以族名为姓者? 羯jié見下。 羯 古族名。羯人原住在西域、中亚细亚一带。曾附属匈奴,故又称“匈奴别部”。后来,匈奴人入塞,把羯人同时带入。羯人居住在上党郡武乡县羯室(今山西榆社)。羯人入塞后,仍旧保留自己的部落组织。西晋灭亡后,羯人石勒于319年称王,建立后赵国(319~351年),为十六国之一。 羯读音j·ie(ˊ),为ie韵目,属e—ie—üe韵部。居竭切,入,月韵。 上一条: 竭 下一条: 倢 羯接jiě❶阉割。例:劁~猪羊。 羯〔jie〕 ![]() ![]() ![]() 羯jié❶羯羊。 羯❶阉割过的公羊:~羊。 羯*jiéF4C9 民族 民族族(汉~;藏~;满~;回~;彝~;苗~;白~;侗~) 另见:家族 国家 社会 家庭 ☚ 族、性 性别 ☛ 羊 羊羊(~群;~毛;山~;绵~;岩~;羚~;灵~;黄~;白~;奶~)火畜 青鸟 卷娄 柔毛 沙勒 独笋子 髯参军 髯主簿 胡须郎髯须参军 长髯主簿 长须主簿 白石道人 另见:鸣叫 放牧 腥臊 ☚ 驴 猪 ☛ 羯中国北方古代民族名,又称“羯胡”。为入塞19种匈奴之一的羌渠种后裔,具有深目、高鼻、多须的特点。入塞前,隶属于匈奴。魏晋时分布于今山西潞城附近各县,与汉人杂居。保留着部落组织,部落有大、小酋师。从事农业,亦经商。用汉姓,用本族名。原信仰“胡天”(袄教),后多信仰佛教。人死后行火葬。319年,羯人石勒建立后赵政权,为十六国之一。333年,石勒死,石虎夺取政权。349年,被冉魏所灭。羯人最后多融入汉族。 羯一称“羯胡”。中国古族名。系入塞匈奴十九种之一的羌渠种的后裔。魏晋时分布于上党郡(今山西潞城附近各县),分成小部落,首领称小帅。与汉族杂处,务农,亦经商。汉化较少、不识文字,用汉姓,名用本族名。受汉族地主奴役, 常被晋军掠卖为奴。信奉“胡天”(祆教),在部分人中曾推行过佛教。东晋时,羯人石勒建立“后赵”政权,为十六国之一。后为冉魏所灭。 羯 107 羯中国北方古代民族,亦称“羯胡”,其族源: ☚ 鬼方 羌 ☛ 羯 羯Jie中国古代民族。原为西域、中亚细亚胡人,相貌特征为高鼻、深目、多须,以石、支、白、康等为姓氏,有火葬的习俗,信仰火袄(袄音仙,即“胡天”神)。东汉时,羯人被匈奴所奴役。西晋时随匈奴入塞,故称匈奴别部。其主要部分居于上党郡武乡县羯室(今山西榆社),仍保留部落组织,大多从事农耕。十六国时期,羯人石勒建立后赵。 ☚ 匈奴 氐 ☛ 羯 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又称“羯胡”。其族源有多种说法。一说为西域胡人的一种;一说为入塞匈奴十九种中羌渠的后裔;一说与小月氏有渊源关系。羯人的相貌特征 (高鼻、深目、多须)、姓氏 (石、支、白、康)、火葬习俗、宗教信仰 (信奉“胡天”,即袄教)等都与西域石国、康国相同。曾为匈奴所控制。东汉初年,数万名被称为匈奴的“赀虏”(即奴婢)的人逃亡到今甘肃省河西走廊一带。这些逃亡者中有丁零、羌,也有大胡等族人。大胡即西域胡,包括羯人在内。此后,匈奴人居塞内,其所控制的羯人也随之入塞,居住在上党郡武乡县羯室(今山西榆社)。入塞后的羯人仍旧保留自己的部落组织。部有大小酋帅。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羯人生活困苦;不少人为汉族地主佣工。西晋灭亡后,羯人石勒极力争取汉族士人的支持,势力发展很快。前赵光初二年 (319年,东晋元帝大兴二年),石勒建国号赵,史称后赵。石勒在位期间,曾参照魏晋法规,建立相应的制度以安定社会。他设立学校,提倡经学,阅实户口,劝课农桑。后赵国力日益强盛,一度统一北方。与此同时,石勒实行“胡汉分治”,禁说“胡”字,称羯人为国人,纵容羯人欺压异族,朝廷设有专门官吏门臣祭酒,管理羯人诉讼。石勒之侄石虎继位后,是个出名的暴君。石虎在位期间,穷兵赎武,众役繁兴,征求无已,致使民不聊生。石虎死后,其养子冉瞻之子冉闵利用汉人对羯人的仇恨情绪,残酷屠杀羯人,夺取后赵政权,建立魏国。羯人所建后赵,是十六国中较强大的一国。 ☚ 乌孙 夫余 ☛ 羯又称“羯胡”。中国北方古代民族。源于小月氏。魏晋时散居上谷郡与汉人杂居。以农业为主,原信袄教,后信佛教。公元319年羯人石勒建赵国,史称后赵,为十六国之一。349年为冉闵所灭,多融于汉族。 羯fèi (姓氏) a surname:~ 健 Fei Jian 羯jié ❶ (去势的公羊) castrated ram 羯jiean ancient ethnic group derived from the Xiongnu 羯中国古族名。又称羯胡。是入塞匈奴十九种中羌渠种之后裔。一说源于小月氏,曾附属匈奴。魏晋时,分布于上党郡(今山西潞城附近各县),以武乡(治今山西榆社县西北社城)羯人石氏为最著。其人高鼻、深目、多须。分成小部落以居,首领称小帅,与汉人杂处,以农牧为业,亦经商,汉化较浅,不识文字,姓用汉姓,名用本族名,受汉族地主奴役,被侮称为“羯胡”,常被晋军掠卖为奴。原信奉“胡天”(袄教),自尊崇天竺佛图澄,百姓始奉佛,广营寺庙,相竞出家。受汉族士人影响,兴学校,立诸学祭酒,设大小学考诸生经义,诸郡置学官。东晋时,羯人※石勒建※后赵政权(319—351),为十六国之一。永宁二年(351)为冉魏所灭。后渐融合于汉人。参见“后赵”(824页)。 羯古族名。 《晋书·石勒载记》:“匈奴别部羌渠之胄”。具有高鼻、深目、多须的特征,信波斯袄教。可能是服属于匈奴的西域人。随匈奴内迁,居于上党武乡(山西榆社),后散布于太行山一带。十六国时期建立后赵。后赵亡时,冉闵利用民族矛盾悬赏杀戮羯人。瞬间即有二十余万人被害,几乎灭族。余下者魏晋南北朝时期与汉族融合。 △羯jié15画 羊部 羯 羯(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