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羚羊角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鱗蟲禽獸部 > 獸 > 麢羊角 > 羚羊角
羚羊角  língyángjiǎo

即麢羊角。

羚羊角

药名。出《神农本草经》。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 L. 的角。主产新疆。咸,寒。入肝、心经。平肝息风,清热镇惊,解毒。治热病神昏,痉厥,谵语,狂躁,头痛,眩晕,惊痫,手足搐搦,血热出血,发癍,目赤翳膜。内服: 研末服,0.3~0.9g; 磨汁服,0.9~1.5g;或镑片另煎冲服,0.9~3g。含磷酸钙氨基酸及其他不溶性无机盐和角蛋白。羚羊角外皮浸出液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镇痛、解热和增强动物耐缺氧的能力,对小鼠并有轻度抗惊厥作用。羚羊角可降压,对平滑肌也有作用。

羚羊角

羚羊角

为洞角科动物赛加羚羊的角。主产于新疆、甘肃、青海等地。咸,寒。归肝、心经。有平肝息风、清肝明目,凉血解毒之功。主治下列病证:
❶热极生风。本品清热息风止痉功效颇佳,为高热惊风抽搐之要药。对高热神昏,惊风抽搐者,常与生地黄、钩藤、白芍、菊花同用;对高热、神昏谵语者,常与犀角、生地黄、牛黄、麝香、石膏等相配;妇女子痫、抽搐惊厥、可与当归、川芎、防风、酸枣仁同用。
❷头痛眩晕。对肝阳上亢之头晕头痛者,常与白芍、菊花、天冬、元参、生龙骨、生牡蛎等同用。
❸肝火目疾。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翳膜内障,常与龙胆草、决明子、夏枯草、青葙子、密蒙花等相配。
❹温毒发斑。对温热病气血两燔,发斑发疹,可与犀角、生地黄、牡丹皮、赤芍、石膏等相配。本品研末冲服,或单煎对入药汁。入汤剂用量为1~3克;研末服每次0.3~0.5克。

☚ 代赭石   牛黄 ☛

羚羊角líng yáng jiǎo

《本草纲目》兽部第51卷麢羊(61)。药名。
【基原】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 L.等的角。
【性味】咸,寒。
❶《本经》:“味咸,寒。”
❷《别录》:“苦,微寒,无毒。”
❸《药性论》:“味甘。”
【归经】入肝、心经。
❶《本草蒙筌》:“走肝经。”
❷《本草经疏》:“入手太阴、少阴,足厥阴经。”
【功用主治】平肝熄风,清热镇惊,解毒。治热病神昏痉厥,谵语发狂;头痛眩晕,惊痫搐搦,目赤翳膜。
❶《本经》:“主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注下,安心气。”
❷《别录》:“除邪气惊梦,狂越僻谬,疗伤寒时气寒热,热在肌肤,温风注毒伏在骨间,及食噎不通。”
❸《药性论》:“能治一切热毒风攻注,中恶毒风卒死,昏乱不识人;散产后恶血冲心烦闷,烧末酒服之;主小儿惊痫,治山瘴及噎寒。”
❹孟诜:“主中风筋挛,附骨疼痛,生摩和水涂肿上及恶疮;又卒热闷,屑作末,研和少蜜服;亦治热毒痢及血痢。”
❺《食疗本草》:“伤寒热毒下血,末服之。又疗疝气。”
❻《本草拾遗》:“主溪毒及惊悸,烦闷,卧不安,心胸间恶气毒,瘰疬。”
❼《本草纲目》:“平肝舒筋,定风安魂,散血下气,辟恶解毒,治子茝痉疾。”
❽《本草再新》:“定心神,止盗汗,消水肿,去瘀血,生新血,降火下气,止渴除烦。”
【用法用量】内服:磨汁,三至五分;煎汤,五分至一钱;或入丸、散。
【成分】含角蛋白、胆固醇、磷酸钙和若干微量元素等,其中角蛋白含量最高,角蛋白水解后得18种氨基酸及多肽物质。
【药理】
❶对中枢的作用:羚羊角外皮浸出液(以50%醇作成100%流浸膏,实验前蒸去乙醇)能降低小鼠朝向性运动反应(oriented locomotor reaction),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可加速巴比妥及乙醚麻醉之开始速度,显著降低对五甲烯四氮唑、士的宁、电休克的敏感性,却不导致肌肉松弛;煎剂能降低咖啡因所致蟾蜍及小鼠的惊厥率,并增高恢复率,但对士的宁所致惊厥则无效,亦不能增强苯巴比妥钠对蟾蜍及小鼠的毒性。
❷解热:羚羊角煎剂对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引起发热的家兔有解热作用,灌胃后2小时体温开始下降,6小时后逐渐恢复。
❸其他:羚羊角外皮浸出液,能增加动物对缺氧的耐受能力,有镇痛作用。

羚羊角línɡyánɡjiǎo

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L. 的角。主产于新疆。咸, 寒。入肝、心经。平肝息风, 清热镇惊, 解毒。治热盛神昏、痉厥、谵语、发狂、头痛、眩晕、目赤翳膜。内服: 研末服, 0. 3 ~ 0. 6 克; 磨汁服, 0. 9 ~ 1. 5 克; 或镑片另煎冲服, 1 ~ 3克。本品含磷酸钙及多量含硫量极少的角蛋白。煎剂对人工发热兔有解热作用, 对小鼠有轻度抗惊厥作用, 并有镇痛和增强动物耐缺氧的作用。

羚羊角

羚羊角

羚羊角,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 L.的角。全年均可捕捉,捕后将角从基部锯下,晒干。以8~10月捕锯的角品质较好,色泽鲜艳,冬季捕得者,角质粗糙。角呈长圆锥形,略弯曲,长25~40cm,基部直径4~7cm。全体光润如玉,白色或黄白色,有纵直细纹,对光透视,可见浅红色血丝或血斑状物,基部有的呈灰青色。除尖端部分外,有10~20个隆起的环脊。角内有坚硬质重的角柱,习称“骨塞”,约占全长的1/2或1/3,色泽稍暗而不透明,横截面四周呈齿状; 角内无“骨塞”部分,对光透视可见一条细孔道,习称“通天眼”。质坚硬,不易折断。气微,味淡。主产于新疆。
本品味咸,性寒。归肝、心经。功能平肝息风,清热解毒,清肝明目。主治肝风内动、惊痫搐搦、热病痉厥、妊娠子痫、头晕头痛、目赤翳障及吐血、衄血等证。凡大人中风,小儿惊痫,均可用羚羊角息风镇惊,如与蜈蚣、全蝎、钩藤等同用,则镇痉功效益著。以其又能清热解毒,故温病高热,热极生风,手足抽搐,神昏痉厥等证,尤为常用,常与生地、桑叶、菊花、竹茹、钩藤等清热祛痰,平肝息风药配伍应用,如《通俗伤寒论》羚角钩藤汤。若中风、惊痫而见发热、神昏、抽搐者,亦可如法应用。若热盛神昏谵语,狂躁或发斑者,本品亦常与犀角、石膏、玄参、知母等清热凉血解毒药同用。《济生方》羚羊角散治妊娠子痫抽搐,不省人事,或妊娠中风,头项强直,筋脉拘挛,言语蹇涩,痰涎不清,则本品配独活、酸枣仁、五加皮、川芎等祛风和络之品。其治肝热所致的小儿夜啼,惊惕梦魇,可与黄芩、麦冬、茯神等清热安神药配用,以清肝热而止惊啼。羚羊角也用于风热外感,憎寒壮热,头痛,咽喉肿痛,方如羚翘解毒丸,即《温病条辨》之银翘散中加入本品。对于麻疹初起疹出不透或虽出速回,疹毒内陷者,单用本品煎服或与清热透表药同用,则能解热毒而透达内陷之邪。羚羊角入肝经,能平肝降火,对于肝阳上亢之头痛头晕,常与白蒺藜、石决明、菊花、夏枯草等平肝药配用。治肝火炽盛之目赤肿痛,翳障胬肉,配龙胆草、栀子仁、黄芩等苦寒泻火之品; 若肝肾阴虚有热而视物昏糊及目内障,则羚羊角与石斛、枸杞子、生熟地、麦冬、青葙子等滋阴清热药同用,如《原机启微》之石斛夜光丸。吐血、衄血因于肝火、肝气激发冲气上冲,胃气上逆,血不归经而妄行者,以本品煎汤或磨汁内服,能平其冲逆而血自归经。若温热毒盛之吐衄,可配生地、丹皮、赤芍等凉血止血药同用。此外,《神农本草经》言其能“去恶血注下。”《世医得效方》羚羊角丸用本品配黄连、黄柏、茯苓治利下血黑如鸡肝色而时时口渴者。若产后败血冲心,烦闷汗出、昏不识人,也可用羚羊角烧存性研末服。治恶露不净,少腹作痛,则磨汁,以当归、川芎、地黄等活血药煎汤和服。羚羊角平肝息风,清热解毒,功效卓著,但价值昂贵,药源较少,故除重证、险证外,临床上并不多用。近年来发现山羊角及黄羊角有与羚羊角类似的解热定惊作用,临床已以之试代羚羊角用。煎服,1.5~3g,宜单煎2小时以上; 磨汁或研末服,0.3~0.6g。
实验研究: 羚羊角含磷酸钙、角蛋白及不溶性无机盐等,其中角蛋白含量最多。羚羊角的角蛋白含硫只有1.2%,为角蛋白中含硫最少者之一。羚羊角经水解后测定,含有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丙氨酸、甘氨酸、丝氨酸、精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脯氨酸、苏氨酸、谷氨酸及天门冬氨酸。醇提取液腹腔注射对小鼠有镇静作用,煎剂或醇提取液对兔灌胃有解热作用,其外皮浸出液能增加小鼠的耐缺氧能力,并有镇痛作用。

☚ 旱芹   山羊角 ☛

羚羊角

羚羊角

蒙古名布洪给音额布尔。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Saigatatarica Linnaeus)的角。又名: 高鼻羚羊。全年均可捕捉,捕得后,将角从基部锯下。一般以8~10月猎取者色泽最好。
本品味咸,性平。有清热解毒,平肝息风,破血痞、排脓,止泻,催生、下胎衣之功效。用于
❶诸眼疾,视力减退:与石膏、红花、炉甘石、通经草、铁蛇、熊胆、栀子等配制东朔二十五味丸用。
❷肺脓疡:与鹿角、犀角、牛角、公狍角、黄羊角、沙棘、木香、六味良药等配伍应用。
❸血痞,经闭:与沙棘、三红、三子、赤包子、红花、瞿麦、鹿角等配制十四味羚羊角散应用。

☚ 远志   莲座蓟 ☛

羚羊角ling yang jiao

antelope’s horn (used in medicine)

羚羊角

antelope hom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3:5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