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羔羊痢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羔羊痢疾lamb dysentery湿热疫毒引起羔羊剧烈腹泻和小肠发生溃疡为特征的急性病证。其病原现代兽医学认为是B型魏氏梭菌。主要危害7日龄以内的羔羊, 以2~3日龄发病率最高, 冬春产羔季节常引起大批死亡。多因母羊怀孕期营养不良, 初生羔羊体质瘦小, 脾胃娇弱, 圈舍、饲喂器具或食乳不洁, 天气骤变寒热侵袭, 或饥饱不匀, 乳食所伤等因素, 使湿热疫毒侵犯胃肠, 以致脾胃不调, 大肠传导失司所致。证见精神不振, 头低耳耷,发热恶寒,不吃。不久发生腹泻, 腹痛, 粪便恶臭, 状如面糊, 或稀薄如水, 呈黄绿、黄白或灰白色,小便短赤, 热在气分; 后期粪便带血, 或成血痢。口色红燥, 舌苔黄腻, 脉象滑数或细数。有的患病羔羊只有腹胀而不见下痢, 或仅排少量稀便, 甚至四肢瘫痪,卧地不起,呼吸迫促, 口吐白沫, 角弓反张, 四肢厥冷,口色青紫,脉象细数,邪陷心营, 常在短期内昏迷死亡。湿热痢,治宜清热化湿, 调气导滞。选用白龙散(《中兽医学》:白头翁、龙胆草、黄连)、乌梅散。疫毒痢, 治宜清热化湿, 凉血止痢。选用白头翁汤加味。针刺疗法或激光穴位照射后海、脾俞、后三里穴。 羔羊痢疾lamb dysentery初生羔羊以剧烈腹泻和小肠溃疡为特征的一种急性毒血症。病原为B型魏氏梭菌,主要经消化道使易感羊感染,也可经脐带或伤口感染。多发生于7日龄以内的羔羊。羔羊体质瘦弱、气候寒冷、哺乳不当使羔羊抵抗力减弱,病菌在小肠内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主要是β毒素,引起急性毒血症。病程很短,病情严重,羔羊迅速死亡。做好卫生管理、计划配种,对初生羔羊合理哺乳,加强保暖工作等综合性措施,可减少发生。应用土霉素和磺胺胍等抗菌药物有一定治疗效果。宜在每年秋季定期注射羔羊痢疾菌苗或“羊快疫、猝疽、肠毒血症、羔羊痢疾、黑疫五联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