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美芹十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美芹十论 [原文](节选) 察情第二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定故也。“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审故也。能定而审,敌情虽万里之远,可坐察矣。 两敌相持,无以得其情,则疑;疑,故易骇;骇而应之,必不能详。有以得其情,则定;定,故不可惑;不可惑而听彼之自扰,则权常在我,而敌实受其弊矣。 守淮第五 不恃敌之不敢攻,而恃吾能攻彼之所必救也。 用兵之道,无所不备则有所必分,知所必守则不必皆备。 无惧其必来,当使之兵交而亟去; 无幸其必去,当使之他日必不敢犯也。为是策者,在于彼能入吾之地,而不能得吾之战;彼能攻吾之城,吾能出彼之地;然而非备寡力专,则不能也。 屯田第六 用兵制胜,以粮为先;转饷给军,以通为利也。必欲使粮足而饷无间绝之忧,惟屯田为善。 致勇第七 盖人莫不重死,惟有以致其勇,则惰者奋、骄者耸,而死者所不敢避。 详战第十 明知天下之必战,则出兵以攻人,与坐而待人之攻也,孰为利?战人之地,与退而自战其地者,孰为得?均之不免于战,莫若先出兵以战人之地,此固天下之至权,兵家之上策。 事未至而预图,则处之常有余;事既至而后计,则应之常不足。 [鉴赏] 《美芹十论》,南宋辛弃疾著。一说黄兑著。辛弃疾,字幼庵,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市) 人。他出生于公元1140年,当时,金军已占领了山东。公元1161年,他21岁时,就参加了耿京所领导的一支抗金义勇民兵,担任书记职务。当他们遭受到金军强大压力的威胁时,他劝耿京归宋,并亲赴南方与宋廷接洽。在他离开部队期间,叛徒张国安杀了耿京,投降金人。辛弃疾得知这一消息后,只身北返,潜往金营,劝说被张国安裹胁投金的官兵,弃金投宋,又把这支部队带回南宋,并擒获了张国安,献俘于宋廷。宋孝宗任命他为承务郎。以后,他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等地的安抚使。任职期间,他采取积极措施,招抚流亡,编练军队,鼓励耕战,注意安定民生,打击贪污豪强。他一生坚决主张抗金,恢复失地,统一中国。《美芹十论》就是他力主抗金的奏疏之一。后遭当权者之忌,去职长期闲居江西上饶一带,以诗词来抒发他的爱国热情。 《美芹十论》全书分审势、查情、观衅、自治、守淮、屯田、致勇、防徵、久任、详战十论。并附有:《上光宗疏》、《论荆襄上流为东南重地疏》、《论江淮疏》、《议练民兵守淮疏》4篇。其中《审势》、《查情》、《观衅》三论,具体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指出“敌之可胜”。对当时夸大金人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自治》、《守淮》、《屯田》、《致勇》、《防徵》、《久任》、《详战》七论,主要论述如何加强战备,激励士气,准备反攻以收复失地,重振河山。也就是所谓的“求已之能胜”。 总之,全书从客观形势的分析中,指出了战胜金人,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可能性;又从主观上提出如何加强战备,激励士气,准备反攻力量,以求把打败金人的可能性交为现实。代表了宋代主战派积极抗金的军事思想。可惜这些建议都未能得到南宋朝廷的采纳,并且和其他主战派将领的奏疏一样,遭到了主和派的排斥与打击。以致南宋朝廷很快衰败腐落,丧失政权。 美芹十论兵书名。作者辛弃疾(1140—1207),原字坦夫,后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宋济南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历任知州、提点刑狱,安抚使,官至龙图阁待制,进枢密都承旨,卒于铝山(今属江西)。乾道元年(1165年),奏《十论》一卷。分析宋、金形势,提出抗金主张。其中审势、察情、观 美芹十论兵书名。宋代辛弃疾撰。乾道元年(1165年),辛弃疾上奏分析宋、金形势,提出抗金主张的美芹十论1卷。其中审势、察情、观衅3论,言客观上金之可胜。其余自治、守淮、屯田、致勇、防徵、久任、详战7论,则言主观上宋之能胜。卷末后人附入《上光宗疏》、 《论荆襄为东南重地疏》、 《论江淮疏》、《议练民兵守淮疏》各1篇。因宋临川黄兑尝著《美芹十策》、 《进取四论》,故一说此书为兑书,是后人伪题辛弃疾所撰。 美芹十论一卷。旧本题宋辛弃疾 (1140—1207)撰。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齐之历城(今山东济南)人。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豪杰并起。有耿京者聚兵山东,辛弃疾为掌书记。耿京被害后,辛弃疾率人趋金营缚叛徒以归。乾道四年(1168),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 《九议》并 《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等等,甚为完备。因当时朝廷主和,其议未被采纳。其后宦海沉浮,抗金之志终不得伸,胸中不平之气一寄于词,有《稼轩集》行世。其事具 《宋史》本传。此书十论,皆论恢复之计。《审势》、《察情》、《观衅》三论,述南北形势、敌我双方之情,说明敌之可胜。其《自治》、《守淮》、《屯田》、《致勇》、《防徵》、《久任》、《详战》七论,述具体抗金措施,言详事备,语多精论。如提出寓兵于农,组织民兵,加强训练,既可为兵守土,又不废农时等,皆为切实可行之策,惜不为柄政者所纳。卷末又载《上光宗疏》一篇,《论荆襄上流为东南重地疏》一篇,《论江淮疏》一篇,《议练民兵守淮疏》一篇,《四库提要》谓后人所附入。又 《四库提要》云:然史不言弃疾有此书。考 《江西通志》载临川黄兑,字悦道。尝献《美芹十论》、《进取四论》云云,疑此书为黄兑书,后人伪题辛弃疾名。考今本《宋史·辛弃疾传》,史传明载弃疾有 《美芹十论》,则旧本所题不误。未知 《四库提要》所据为何?此书清代由法式善、辛启泰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收入 《稼轩集抄存》。清刻本,辽宁省图书馆有藏。近刊入《中国兵书集成》第七册 (解放军出版社、辽沈书社出版)。 美芹十论 美芹十论辛弃疾所著的军事论文。写成于 1165年。共包括《审势》、《察情》、《观衅》、《自治》、《守淮》、《屯田》、《致勇》、《防微》、《久任》、《详战》十篇论文。前三篇主要论证了金国外强中干的情况,认为金人不但不可怕,而且还有“离合之衅”可乘;论文的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扩充实力,加强作战准备,以便能抓紧时机完成恢复大业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并且作了具体规划。首先,他认为必须破除士大夫之间“南北有定势,吴楚之脆弱不足以争衡于中原”的谬见;其次,他主张把从北方来归的军民安置在两淮,分为保伍,加以训练,无事时是力田的农民,有事时便成了抗敌的兵将。这样南宋政府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都可以加强;最后,他主张要主动地“出兵以攻人”,不要被动地”坐而待人之攻”;要进而战于敌人之地,不要退战于自己之地。但主动进攻应避免“浪战”。因而他更具体地提出,出兵攻金应先从“其形易,其势重”的山东入手。 ☚ 津浦路中段战役 姚庆祥 ☛ 《美芹十论》mei qin shi lunsee《御戎十论》(yu rong shi lu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