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超常儿童Meishu chaochang ertong
指美术智能不一般,超过同龄常态儿童一般发展水平的儿童。亦称天才儿童。1971年美国联邦教育署,在关于天才教育的报告中提出的定义为:“天才儿童是指那些由具有较高鉴别能力的人鉴定出在下列一或几方面显示出具有巨大潜力者:
❶普通智力;
❷特殊学术才能;
❸创造思维或有成果的思维;
❹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
❺领导才能;
❻心理推动能力。”他们所说的视觉艺术,即我们称之的美术。1981年心理学家恩德·伯格提出天才的构成有三个方面因素: “❶超成分因素,即解决问题的较高水平过程 (如解决问题的策略的选择);
❷操作成分因素,即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推理);
❸获得保持和迁移成分因素,即学、储存、应用信息的能力。天才儿童就是这些成分能够系统地、高质量的相互作用,并反馈非常敏感的儿童。”(转引自辛厚文主编《超常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但对美术来说,由于儿童普遍喜爱绘画,视美术活动为游戏,美术自身又无固定标准,尤以儿童天真稚拙的绘画艺术以什么样为超常却从未厘定标准。有些儿童的绘画作品参加美展或在国际得奖,是否为超常,应当慎重。因为50—60年代国际得奖、报界大肆宣扬的“美术神童”,时至今日再未见其作品或名字出现,许多得奖的儿童甚至考不上美院附中。那么,什么样才算美术能力超常呢?应具备以下心理特点:
❶对美术作品极为敏感和兴奋,对绘画(或对美术其它形式)兴趣极浓,甚至到了入迷程度。
❷造型的模仿力、自我造型的创造能力强,想象力丰富。
❸形象记忆力好。
❹进取心强、勤奋,有坚持性。判断的范围,不能以班级、学校为限,范围应该更大。我国目前有许多“美术超常儿童”是教育的结果,证明了教育的作用。但也有些超常儿童受到不科学的“美术教育”,葬送了艺术前程。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送到各种“美术班”去学习,个别“美术班”中的教师为取悦于家长,搞短期效应的教学,或不合时机地搞正规的调子素描训练,使得儿童视美术为畏途,都是不对的。对超常儿童的美术教育,也要安排与他个人的绘画发展阶段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和训练方式,正确地引导和科学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