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沉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沉郁chén yù深忧。李益《城西竹园送裴佶王达》:怆怀非外至,沉郁自中肠。 沉郁 沉郁语出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作词之法,首贵沉郁,沉则不浮,郁则不薄。”认为“沉郁之外,更无以为词”。“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馀言外。写怨夫思妇之怀,寓孽子孤臣之感。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见,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匪独体格之高,亦见性情之厚。”(卷一)从言与意、情与物、隐与露、情性与体格关系阐述沉郁的内涵。陈廷焯继承并发扬了常州词派将词溯源风骚,推尊词体的一贯做法,故他的“沉郁”说亦以风骚为源:“顾沉郁未易强求,不根柢于《风》《骚》,乌能沉郁? 十三国变风,二十五篇《楚辞》,忠厚之至,亦沉郁之至,词之源也。不究心于此,率尔操觚,乌有是处?”故陈廷焯明确指出,他的“沉郁”说,乃“温厚以为体,沉郁以为用”。“温厚”即传统诗教之“温柔敦厚”:“温谓颜色温润,柔谓情性和柔。《诗》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云温柔敦厚是《诗》教也。”(唐孔颖达《经解篇》)陈氏的“温厚以为体”,一指词人所表达的道德情性的平和忠厚,“发乎情止乎礼义”,“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合度中节,浑厚和雅,不叫嚣不发露不激烈。一指词体的宛转蕴藉有馀意、有馀味。顿挫抑扬中乎节,宛转缠绵合乎情:“作词贵于悲郁中见忠厚,悲怨而激烈,其人非穷则夭。”(卷四)“词则以温厚和平为本,而措语即以沉郁顿挫为正。”(卷八)陈氏极尊宋末词人王沂孙,即因为“碧山词,性情和厚,学力精深,怨慕幽思,本诸忠厚,而运以顿挫之姿,沉郁之笔,论其词品,已臻绝顶。”(卷二)表明“沉郁”说是以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和政教美刺的寄托为参照指导,对词之婉约蕴藉本色进行扬弃、规范与确认的结果。陈氏还认为,他的“沉郁”说不指某种风格,它超越“婉约”“豪放”的传统风格界说,而意指词的最高情感境界,具有词之本体的意味:“诚能本诸忠厚,而出以沉郁,豪放亦可,婉约亦可;否则豪放嫌其粗鲁,婉约又病其纤弱矣。”陈廷焯将传统诗论用于词学批评,又能顾及词的本色和特点,是常州派富于理论性和系统性的词学理论。但因其以政治道德为本体的艺术他律论本质,一味追求词的政教兴亡寄托,不免穿凿之嫌,而其尊忠厚和雅,贬激烈发露,亦不免陷入传统诗教的樊篱。 ☚ 含蓄 艳丽 ☛ 沉郁 沉郁古代诗学概念。指深沉、含蓄的艺术风格或艺术表现方法。“沉郁”常与杜甫诗歌风格的评议相联系。此实由杜甫自己肇始,其《进雕赋表》云:“臣之述作,虽不能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这以后,严羽《沧浪诗话·诗评》比较李白、杜甫道:“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从此,“飘逸”、“沉郁”便常被用来分别标识李白、杜甫的诗歌艺术风格,如高棅论唐开元、天宝时各诗人及其风格就说:“有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沉郁。”(《唐诗品汇总序》)对杜诗“沉郁”的评价,包含着杜甫的诗歌所表现的情思和所呈现的格调深沉宽厚的内涵,它积淀了诗人个体生活经历、思想、情感和时代特征、气氛,成为一种典范性的风格面貌。后代论艺,特别标举“沉郁”的大约是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他自述其论词:“本诸风雅,正其情性,温文以为体,沉郁以为用。”其“沉郁”或指风格、境界,或指表现方式,略嫌含浑。如他讲“诗文高境,亦在沉郁”,“唐五代词不可及处,正在沉郁”,是就前者而言;“作词之法,首贵沉郁,沉则不浮,郁则不薄”,则主要指表现方式,意指含蓄缠绵:“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馀言外,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倘一直说去,不留馀地”,“舍沉郁以外,更无以为词”。陈廷焯也看到了“沉郁”作为一种艺术风格或表现手法与作品内容、情思之间的关系:“沉郁未易强求,不根柢风骚,乌能沉郁?”这是他论词之内容重寄托,论词之风格重含蓄的表现。 ☚ 飘逸 沉郁顿挫 ☛ 沉郁 沉郁语出清代词论家陈廷焯《白雨斋词话》。陈氏论词以“怨”作为“沉郁”说的核心。他指出:“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馀言外。写怨夫思妇之怀,寓孽子孤臣之感。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若隐若见,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匪独体格之高,亦见性情之厚。”陈廷焯又以“身世之感使然”作为“沉郁”说的理论基础。他说:“南渡以后,国势日非,白石目击伤心,多于词中寄慨。”又说:“吴梅村词,虽非专长,就其高处,有令人不可捉摸者,此亦身世之感使然。”陈氏“沉郁”说不仅以怨的心理意绪和情结作为怨的内部特征,还以含蓄蕴藉、委婉曲折的格调作为词的外部特征。他说:“王碧山咏蝉诸篇,低徊深婉,托讽于有意无意之间,可谓精于此义。”前者侧重用意。后者侧重用笔,二者又是统一的。婉约词如此,豪放词也如此。陈氏的“沉郁”说,是以常州派为主,继承了浙常两派的某些论点并加以溶合发展而形成的。陈廷焯说:“所谓兴者,意在笔先,神馀言外。极虚极活,极沉极郁,若远若近,可喻不可喻。反复缠绵,都归忠厚。”陈氏在常州派比兴寄托的原则下,融汇浙派所强调的“极虚极活”的“清空”。这就体现了“沉郁”说的特点,也是陈廷焯词论的贡献。 ☚ 词眼 词贵浑涵 ☛ 沉郁chényù【释义】 沉郁chényù形容沉闷忧郁。用于心情、心绪、性格、神情、神色、脸色、面色、眼光、眼睛、声音和气氛等。例如: 沉郁chén yù形容词。低沉郁闷,用于贬义。 沉郁 沉郁感情深厚,笔意含蓄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需要有深厚的内容、激越的感情,讲究“含蓄蕴藉。”当感情非常饱满深厚之际,落笔时却凝重顿挫、欲言又止形成一种蓄中不发、内蕴外朴的艺术境界。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作词之法,首贵沉郁,沉则不浮,郁则不薄。”“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后人评杜甫风格常用“沉郁顿挫”四字。“沉郁”和“顿挫”常联系在一起,“顿挫则有姿态”,“沉郁则极深厚”(《白雨斋词话》)沉郁顿挫指内容深广,具有深沉悲愤的感情,章法曲折变化,富有波澜跌宕之致。 ☚ 新奇 远奥 ☛ 熬心、憋闷、沉闷、沉郁、烦闷、郁闷、郁抑;畅快、酣畅、开心、快意、舒畅、痛快○熬心āo xīn(形)〈方〉心里不舒畅;烦闷:令人~的事儿|提起这~往事|儿女的婚事让人~。 ○憋闷biē·men(形)不舒畅:心里~得很|这几天净下雨,~极了|话说不透,真~。 ○沉闷chén mèn(形)(心情)不舒畅;(性格)不爽朗:在~寂寥的时候|感到很~|连雨天让人~|生活过得~无聊。 ○沉郁chén yù(形)低沉郁闷:在~的心绪中|含有~感情的诗句|难解心中~|~的眼神。 ○烦闷fán mèn(形)心情不畅快:抑郁~的心情|心里真~|一个人呆在家里,觉得有些~ |排遣郁积在心中的~| 心里~得很 |心里~极了。 ○郁闷yù mèn(形)不舒畅:~的心情|心里很~|消除了心头的~|发泄心中的~|一堆烦心事越想越~|~不乐|驱赶心中的~。 ○郁抑yù yì(形)忧愤郁结着;忧懑压抑着:~愤懑|~而亡|~的神情|~凄然的心情|他失去的是落寞~。 ●畅快chàng kuài(形)舒畅快乐:~地玩了一天|心情~|心里很~| 大家谈得非常~。 ●酣畅hān chàng(形)畅快:~淋漓|笑得那样~|夜夜睡梦~|痛快~。 ●开心kāi xīn(形)心情快乐舒畅:玩得十分~|孩子们见到新玩具都很~|弄得大家都不~|人民大众~之日,就是人民公敌难受之时。 ●快意kuài yì(形)心情舒畅爽快:~地笑了 |不少~之事|感到~|颇有~|宣泄自己的~|充满着复仇的~。 ●舒畅shū chàng(形)舒服痛快:心情~|凉爽的风吹进来,使人非常~|湖面宽了,游人才觉得~。 ●痛快tòng·kuai(形)心情舒畅;高兴:心里感到~| 图一时的~|这话叫人听了不~|看他的样子好像不大~|发生了一件不~的事。 忧郁 忧郁忳 痯 悒郁 哀郁 引悒 幽悒悁悒 悁邑 抑悒 悲抑 闵懑 另见:忧伤 愁闷郁闷 不快 不舒畅 排遣 ︱舒畅 ☚ 忧愁的样子 抑郁 ☛ 郁闷 郁闷郁冒 闷郁 怏闷 滞懑 悒结 悒纡 慰睯 另见:忧郁 郁结 ☚ 苦闷 害怕 ☛ 沉郁沉鬱chén yù❶沉闷忧郁。形容性情内向不乐。《勉斋医话》:“妇性沉郁,兼翁姑严厉,更觉悒悒不乐。” 沉郁depressed;gloomy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