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美德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美德 美德汉族伦理道德故事。流传于湖北。写一老汉常受邻居武状元的气。一天他把三个儿子叫到跟前,每人给十两银子,让他们出门做一件公德回来,谁有美德谁就当家。过了几个月,三个儿子都回来了。老大救了个跳河寻死的孕妇;老二救了一家失火的;老三见仇人武状元出征途中醉倒在悬崖边,救了他。老汉说,救命保住一人,救火保住一家。三儿子抛开个人恩怨,先为国,后为家,这就是美德。第三个儿子当了家。武状元也承认了已往的过错,从此两家人成了好的朋友。 ☚ 侠女 “良好”和“义好” ☛ 美德论题解析 [解题]美德(morality),即美好的品德,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的人们在工作、生活中形成的相互遵守的公共道德。这种公共道德表现在个人身上是个人良好的行为,表现在群体上是良好的社会风尚。 [析题]具体说来,美德,是指在社会的价值体系中被赋予正面的、积极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美德作为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规定和制约着人们的言行举止。爱是美德的核心,美德之爱,不仅仅是爱父母,爱妻儿,而且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所有的人。 美德孕育于民族文化精神中,并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美德具有传承性,中华传统美德有着丰富的、系统的内容,它包含着: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等;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如:“与人为善”“诚信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等;个人自身修养的问题,如 “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等;而且把个人、集体、国家联成一体,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华传统美德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从这些方面都可展开论题。 [温馨提示]美德的根本是给予,美德给予的是真诚,是关爱,是纯正赤诚的心。 思路导引 我国的传统美德很多,在每一个地方我们都会想起各种美德:在个人生活中,我们会想到自立自强、积极进取、诚实守信、助人为乐以及勤劳节俭等优良传统;在家庭生活中,我们会不由得想起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及友爱兄弟姐妹等;而在学校生活中,我们会联想到热爱集体、尊敬老师、友爱同学等。我们的美德可以用 “取之不尽,用之不完” 来形容。 美德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美德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整合群体价值、协调社会秩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民族如果缺失了美德,不仅整个社会的和谐将失去保障,而且整个民族都将蒙上不幸的阴影。 对个人来说,美德对一个人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美德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体现,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美德也是一个人成功的通行证,播下关于美德的种子,收获将会伴随一生。美德更是幸福的重要源泉,唯有美德,才能使人胸怀开阔,情操优美,内心平衡,灵魂愉悦。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学习古人,学习他们的优秀品德,把他们的美德发扬光大。我们应该注意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使真诚、热情、谦虚、勤奋、勇敢、坚定等品质作为自己的立身处世的准则,努力成为一个真正高尚的人。 论点集锦 1.美德是健全、完善的崇高人格的表现。 2.美德是一个民族约定俗成的价值取向。 3.美德是人立业、立世的标准。 4.美德可以获得别人由衷的信任和永恒的敬仰。 5.美德是建功立业的基础。 6.美德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7.美德纳入法制的轨道才能迅速普及。 8.美德的培养要从小开始。 9.美德的培养要靠教育。 10.要继承并发扬传统美德。 论据超市 [理论论据]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 《诗经》 ※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 《礼记》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论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论语》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 《孟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三国)诸葛亮 ※*唯贤唯德,能服于人。 —— (三国)刘备 ※人之所以为贵者,以其有信有礼;国之所以能强,亦云唯信与义。 —— (唐)张九龄 ※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 (宋)苏轼 ※国尚礼则昌,家尚礼则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 —— (清)颜元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者,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 〔英国〕培根 ※*道德是我们能够给别人的最宝贵的礼物,而道德的最高任务寓于其自身的传播。 —— 〔英国〕威廉·葛德文 ※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 〔法国〕孟德斯鸠 ※道德是真理之花。 —— 〔法国〕雨果 ※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 —— 〔法国〕卢梭 ※那些立身扬名出类拔萃的,他们凭借的力量是德行,而这也正是我的力量。 —— 〔德国〕贝多芬 [事实论据] 中国传统美德 中国传统美德是中国古代社会形成的以儒家思想为主、以孔孟思想为代表的道德。人自我完善的过程是:自我—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浩然正气的爱国精神、爱人孝顺的人道精神、学而时习的治学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经世致用的求实精神、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洁身自好的廉洁精神、物物相依的群体精神、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和杀身成仁的牺牲精神。 论题链接 道德 颜回的美德 《吕氏春秋》中曾记载过这样的故事:孔子绝粮于陈国、蔡国的时候,七日七夜不得食,只好无精打采地睡在那里。这时,弟子颜回找来一点米,煮到快熟时,颜回抓起一把就吃了。孔子悄悄地看在眼里,有点不高兴。一会儿,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先吃,孔子故作神秘地说:“我刚刚梦见先君了,应该把干净的食物献给他们。” 颜回马上回答:“这可不行!刚才有土灰掉进锅里,弄脏了饭,我抓出来把它们吃了。” 此时,孔子才知道错怪了颜回,是多么不应该。事后,孔子叹道:“我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眼睛看到的东西有时并不可信;我用心思考,但心有时也靠不住。弟子们切记了,了解一个人真不易啊!” 论题链接 ①理解与沟通②信任 欹器的喻示 欹器是一种形体略斜而又不易于倾覆的器皿,空着时是歪斜的,水装得不满时是端端正正的,一旦满了就要倾覆。所以,古人将它放在座位右边以为警戒之物。孔子曾让弟子灌水一试,果然是 “中而止,满而覆,虚而欹”,乃喟然叹道:“哪有自满而不倾覆的呢?” 后来,北宋仁宗进一步发展了这个道理,他让工匠造了一个欹器,演示给大臣们看,然后就说:“这好比太阳,过了中午就要偏西;好比月亮,满了就要亏缺。所以,我应以中正治天下,也愿与大家共守此道。” 论题链接 谦虚 张澜的 “四勉一戒” 张澜是清末秀才,1911年在四川领导过保路运动斗争,抗日战争时期积极参加抗日民主运动。1947年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拒绝参加国民党召开的国民大会。由于他品德高尚,新中国成立以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国家领导职务。张澜先生终生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他的 “四勉一戒” 深受世人称道,即 “人不可以不自爱,不可以不自修,不可以不自尊,不可以不自强,而断不可自欺”。 论题链接 ①气节②自尊③品德 爱心无限 杨吉林是加拿大医学博士,他的女儿明月才9个月大,却得了一种可怕的疾病,需要做骨髓移植手术,否则只能在这个世界上再活3个月。然而,要寻找这种骨髓并非那么容易。于是,杨吉林向故乡290万乡亲发出求援,挽救小明月。家乡的父老乡亲得知这一消息,当即有4 000人参加了跨国献血行动。美国加州大学血样配型中心主任哈迪博士说:“这种全方位、主体配合的社会慈善行动,只有在中国才可能出现。” 王裕佳博士是加拿大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也是这次国际救援小明月行动的组织主席。他无不感慨地说:“六年前,加拿大进行了一次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非血缘关系骨髓移植先期自愿捐献血样行动’,当时征集的血样只有1 700人(份),远远不及中国哈尔滨的这次行动。中国哈尔滨的消息真让人振奋!” 论题链接 ①奉献②关爱 廖静文换画 《北京日报》载:廖静文女士在徐悲鸿纪念馆热情接待了一名书画收藏爱好者。这位书画爱好者从某文化市场上购买了十余幅廖静文女士手书条幅、书法作品和题词,请廖静文女士鉴定真伪。廖静文女士认真看过这些作品,认为确系她本人所书,但是均为创作中扔掉的废品,是保姆收拾房间时扫地出门,又被有心人拣到市场上高价出售的。为了不使这些自己不满意的作品流传于世,廖静文女士当即决定自己重新写两幅满意的作品加盖名章后,换回这些残品,并把它们全部销毁。 论题链接 ①诚信②严谨 *对美德的赞扬 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都用他们的墨笔赞颂了美德。屈原的《橘颂》,热情歌颂了橘树 “深固难徙”“受命不迁”“淑离不淫” 的美德。宋人周敦颐作《爱莲说》一文,用生动的语言褒扬了莲花的美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陈毅元帅则用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的豪迈诗句,表达了对青松美德的赞颂,由衷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论题链接 爱美之心 “保护” 中华世纪钟 2000年初,中华世纪钟铸成。钟体记载了20世纪中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起着 “千年沧桑百年荣辱,钟以载道字字皆音” 的作用。世纪钟原来和许多公共雕塑一样,没设具体的工作人员加以保护,游客们可以挨近钟体触摸、拍照。但工作人员渐渐发现随着游客越来越多,世纪钟上开始有污点、伤痕。一些不文明游客对它乱敲、乱刻、乱画,弄得钟体伤痕累累。对此,世纪坛管理部门不得不专门派人轮流看守保护。 论题链接 ①品德②自我约束 [自我补充] 互动园 [作文题目] 中华的历史源远流长,我们作为华夏儿女,无时无刻不为着我们生在这个美丽的国度里而自豪。我们为历史自豪、为根源自豪,我们更自豪于我们国家有着丰厚的传统美德。请以 “美德” 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实战演示] 精彩范文 美德是人生的太阳 美德,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赞赏、所推崇。 “唯贤唯德,能服于人。” 这是刘备离世之前留给后人的一句遗训。汉代科学家张衡把 “德之不崇” 视作人生最大的不幸。英国文学家培根曾说过:“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者,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古希腊一位哲学家则把知识与美德相提并论,认为知识是人生的 “第一个太阳”, 而美德则是人生的 “第二个太阳”,只有两个太阳同时升起,才能铸就辉煌的人生。另一位哲人还说,世上唯有两样东西最能震撼人的心灵——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翻开中国文学史,赞赏美德的诗词文章更是数不胜数。屈原的《橘颂》,热情歌颂了橘树 “深固难徙”“受命不迁” “淑离不淫” 的美德,而他自己就是这种美德的化身。宋人周敦颐作《爱莲说》一文,用生动的语言褒扬了莲花的美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陈毅元帅则用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的豪迈诗句,表达了对青松美德的赞颂,由衷钦佩之情溢于言表。这些都说明,伟人志士是多么渴慕、珍惜做人的美德! 美德可以润身。人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人并不是单纯依赖于物质存在的动物,那只是活着;人还必须依靠精神来生存,两者的有机结合才可称之为生活。只有拥有崇高理想和道德的人,才能使精神有一种高尚感,心灵有一种净化感,灵魂有一种安详感,身心有一种健康感;才能将自己带入精神上的超越境界,正确地看待和把握自我,从而使人生丰富博大起来。 美德可以惠人。一个善于用高尚道德塑造自我的人,他不但在自觉的身体力行中,使自己的人格日臻完善,使自己 “人生的太阳” 光彩照人,而且对他人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雷锋用他平凡而伟大的精神,教育了几代人,从而成为我们共同的道德楷模。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等先进典型,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注入领导干部的 “官德” 之中,以催人泪下的行动,光大了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使自己的英名在人们的赞颂中不朽。这些都印证了莎士比亚的一句话:“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传到辽远的后世。” 美德可以美化社会。我们中华民族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传统美德世代相传,渗透到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胡锦涛总书记所倡导的以 “八荣八耻” 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以此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必将极大地提高全体公民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英国的威廉·葛德文曾这样说过:“道德是我们能够给别人的最宝贵的礼物,而道德的最高任务寓于其自身的传播。” 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今天,一切都在变化之中,而我们的道德良心却不能泯灭,荣与耻的认知却不能模糊。让崇高的道德在我们的内心牢牢扎根,让我们在抬头仰望星空时心中无愧。 经典点评 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传统美德,它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美德。 本文作者高屋建瓴,把美德比作人生的太阳,从个人与社会的角度展开,论述了美德的重要性。文章采用相似思维,从原因出发逐步分析为什么需要美德、美德的价值,以及如何培养美德,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全文结构清晰,语言流畅。 [实战演练] 请按题目要求另写一篇议论文。 美德měidé美好的品德 美德měidé〈名〉高尚的品德: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美德měi dé名词。高尚、美好的品德,用于褒义。 美德měidé美好的品德。 薄德、恶德;达德、令德、美德、懿德○薄德bó dé(名)不诚朴、不厚道的品德:此实~之举|小人~|~之言。 ○恶德è dé(名)不良的品德:小人常有~|恶人~|傲与惰,实为~。 ●达德dá dé(名)大德;极高的道德:修~|~之人| 仁智勇,天下之~。 ●令德lìng dé(名)美德:久闻~|四邻传颂其人~|此诚少有之~。 ●美德měi dé(名)美好的品德: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艰苦朴素被视为~|宽恕是~。 ●懿德yì dé(名)〈书〉美好的品德:替人家写了一篇褒扬~的哀启。 美德 美德瑾(怀~) 懿(懿德:淑懿;芳懿) 淑德 令德 休德 明德 烁德 嘉德 秀德 驯德 顺德 韪德 馨德 昭德 吉德 俊德 徽德 徽华 徽芳 嘉志 瑜璟 玉润 休光 宏休 鸿休 韶风 芳猷 鸿明 ☚ 各种品德 高尚的品德 ☛ 好 好好(~在;~看;可~;还~)良(良好) 俍 美(~德;良辰~景) 佳(~丽;~音) 善(~策;~事) 谷 妙(~处;~品) 媺强(~似;~于) 棒(~极了) 崭(东西真~) 徽 撑(事办得~) 可以 不赖 要得 另见:优点 好处 成绩 优美 出众 满意 ︱不好 ☚ 好 好坏 ☛ 美德měi dé❶美善的道德。《荀子·尧问》:“为人宽,好自用,以慎,此三者,其~~也。” 美德与“恶德”相对应,是评价具有积极、“至善”意义的人的行为的伦理学概念,指高尚和优良的道德品质。美德是对个人(或集团)良好的、具有积极意义的道德品质的概括,也是对这些品德所具有的一般道德价值的评价。人的品德的善恶受一定社会生活条件决定,经过个人的外在行动和内在修养逐步形成自己的德行特征。不同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要求和道德选择,因而对道德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尽相同。在封建社会忠君孝亲被视为“美德”,“三纲五常”是具体的衡量标准。各种宗教神学伦理学视“敬神”、绝对服从神的主宰为美德,“诚信”、“念诵”、“修持”、“膜拜”等是修炼美德的具体要求。资本主义则标榜“自由、平等、博爱”的美德。由于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性,美德的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封建社会“孝亲” “仁义”“勇敢”“勤劳”等美德,古希腊时代“智慧”、“勇敢”、“节制”、“正义”等美德,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形成的“节俭”、“平等”、“博爱”等美德,都在人类文化史上起过巨大的作用,并影响着当今的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美德,是对人类历史上一切美德的批判继承、创新发展。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美德作为每一个公民的人生追求目标,努力形成全社会范围内美好的道德风貌。 美德 美德meide“恶行”的对称。指个人(或集团、阶级、社会)固有的、稳定的、良好的道德品质。美德是一种道德意识,也是对一个人的道德水准的评价。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美德标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美德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国家、对集体的主人翁责任感、事业心;具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正派,正直,公正无私,扶助弱小;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奋发进取,勇于开拓等。培养学生的美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 操行评定 格言 ☛ 美德 美德Meide一种道德意识概念,是指优良的品质和行为。它包括心灵美、语言美和行为美。“美德”概念强调单个人作为某种德行的积极体现者的作用。因此, 美德观念在古代社会和封建社会的道德意识中起过特别重要的作用。对美德内容的理解在历史上是按照社会及其统治阶级的社会需要而变化的,不同时代、不同阶级对美德有不同看法。在封建社会,忠君被统治阶级视为美德,农民则把勤劳视为美德。中世纪时期的基督教伦理学提出了三种基本美德——信仰、希望和爱。其中所包括的首先是宗教的内容(信仰上帝、希望上帝的恩赐和对上帝的爱)。所有这些都是为基督教自身服务的。在资本主义国家中,资产阶级总是把美德和个人幸福联系在一起。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美德观念出现的原因,不是孤立的单个人本身,而是社会。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人的美德,首先表现为有理想、讲道德、守纪律、有文化教养,不仅要仪态大方、举止端庄、谈吐文雅、文明礼貌,还要有一颗对祖国、对人民、对学习、对工作赤诚火热的心。如果一个人的心灵和行为美,就是仪表欠缺,仍可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反之,如果心灵和行为都很丑陋,即使仪表堂堂,仍会招人嗤之以鼻。审美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因素,高尚的道德情操、道德行为是美育的重要内容,它会引起人们内心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应该教育青少年,对一切美好的、高尚的、健康的东西都要理解、热爱和汲取,培养自己美好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行为习惯。 ☚ 情操 气质 ☛ 美德 美德良好的稳定的道德品质。与恶行相对。一般说来,在不同时代,不同的阶级对美德往往有不同的看法。例如,在奴隶社会,奴隶以勇敢、正义为美德;封建社会,地主阶级以忠君为美德,而农民则把爱劳动看成是美德;资本主义时期,资产阶级把会经营看成是美德,而无产阶级则把团结奋斗看成是美德。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各族劳动人民共同形成了优良的传统美德。主要是:热爱祖国,对国家、集体有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勤劳刻苦、自强不息、不断进取、艰苦奋斗;坚毅勇敢、酷爱自由、富有革命和牺牲精神;正派、正直、公正、高尚、不畏强暴、扶助弱小;尊老爱幼、文明礼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等。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使之进一步发扬光大,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集体主义精神,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等作为新时代美德的核心内容。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民,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些美德。 ☚ 道德要求 社会主义道德 ☛ 美德virtue;fine quality 美德excellences;virtues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