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美国式道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美国式道路American pattern

在农民两极分化基础上,实现农业资本主义化的道路。以美国为典型,在南北战争前后,在南部废除了奴隶制大庄园,把土地分租给佃农耕种;在西部强占印第安人土地,并颁布《宅地法》,把土地分配给农民。这样,小农经济普遍发展起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农民不断向贫富两极分化,大量农民贫困破产,沦为雇佣工人,少数成为资本主义农场主。这种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列宁称之为“美国式道路”。由于彻底摆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农业资本主义化的速度比“普鲁士式道路”快。

美国式道路

美国式道路meigoushi daolu

资本主义在农业中发展的两种形式之一,同普鲁士式道路相对,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也就存在着方式的不同。一种情况是在彻底废除封建制关系,地主阶级已不存在的条件下,农业中占主导地位的小农经济逐渐转化为资本主义农场经济。这种演进的道路,在美国尤为典型,列宁称之为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美国式道路”。
美国在殖民地时期没有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欧洲的殖民者只是把封建关系的某些因素移植了过来。独立革命中,这些封建因素被彻底粉碎。革命后,合众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土地法令,逐步为在美国普遍建立起自耕农农场创造了条件。
美国在1776年独立后,向西部扩张领土,吸引了大批移民。国家颁布土地法令,把土地出售给移民去开垦耕种;但当时的政策只对富人有利。于是广大农民开展了占地斗争。最后政府无奈被迫改变土地法令,使一般移民有可能获得土地,小农场主的农业经营得到广泛开展。
建立在小私有制基础上的农民经济是不稳定的。小商品生产本身具有资本主义倾向。由于资本主义工业和交通业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多,农民的生产很快就卷入了资本主义市场,农民阶级的分化加速了。农业中的资本主义关系,循着农民分化的道路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农业中占统治地位的形式。
在没有封建束缚的条件下,农业中资本主义关系的成长和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都比较迅速。这样建立起的美国资本主义农业,迅速达到高度的发展水平,成为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 普鲁士式道路   工业革命 ☛

美国式道路

资本主义农业发展道路的形式之一。指用革命手段废除农奴制大地产,按资本主义农场的道路自由发展小农经济。以美国的农业发展为典型,故名。美国南北战争前后,在南部破坏了大土地占有制及农奴制残余,打碎了旧地主经济;在西部强占印第安人土地,发展小农经济。然后,在农民分化的基础上,产生出资本主义农场主。

美国式道路American Pattern

全称为“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美国式道路”。农业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和发展的基本类型之一,与普鲁士式道路相对应。其主要特征是:通过革命手段铲除农奴制大地产,摧毁封建束缚,小农经济因而成为农业中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式,并逐渐发生两极分化,出现资本主义农场主,农业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因而得到迅速发展。具体发展过程是:(1)美国独立革命摧毁了英国殖民者培植的封建制度,没收了亲英派大地主的地产,基本上消灭了代役租和长子继承权等封建残余;(2)独立以后,美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鼓励广大普通劳动者移民开发西部的土地法令,在中西部地区普遍建立起以自耕农场为主体的小农经济;(3)南北战争及战争期间颁布的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彻底摧毁了南部地区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小农经济在南部地区也发展起来。随着农民生产被卷入日益发展的资本主义市场,农业生产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并逐步形成了农业生产地区专业化,机械化速度大大加快,而西部广大新垦区又为资本主义大农场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小农经济在商品生产规律作用下不断发生两极分化:众多小农贫困破产,沦为农业工人;少数农民富裕起来,成为资本主义大农场主。到19世纪80年代,旧有各州和西部地区农民分化已相当显著,资本主义大农场已成为美国农业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农业中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终取得胜利。这条发展道路,由于彻底摆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农业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较之普鲁士式道路更快。参见“美国西部开发”、“宅地法”、“解放黑奴宣言”条。

美国式道路

通过废除封建农奴制,让小农经济两极分化自发产生出资本主义的革命道路。以美国最为典型,所以也称“美国式道路”。
美国农业中原来就没有欧洲国家那样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独立战争摧毁了英国殖民者所培植的封建制度。美国政府把大片土地以低价出售,同时从国外移入大量居民,对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起了重大促进作用。南北战争又消灭了南部的奴隶主大庄园,小农经济迅速发展起来。随后,由于农村中的两极分化,极少数农民富裕起来成为农场主,绝大多数农民贫困破产成为雇佣工人。这一道路,由于摆脱了封建束缚,使美国资本主义在农业中的发展比“普鲁士道路”的德国要快得多。

美国式道路

美国式道路

由封建农业向资本主义农业发展道路之一。和普鲁士式农业发展道路相对,是在没有封建土地制度或封建土地制已被彻底摧毁的基础上建立资本主义农业的道路。欧洲人到美洲殖民初期,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曾将封建土地制度移植到美洲; 北美的英国、法国殖民主义者也曾实施半采邑制,即象征性收集少量地租,以免除封建义务。自美国独立战争后,美政府以极低价格出售土地。1862年,在可以西进,从印地安人手中掠夺大片土地的情况下,公布了“宅地法”,规定每个年满21岁的公民,为了居住和耕种,可以领取160英亩份地,从而使农民得到土地所有权。南北战争摧毁了南方种植园制度,解放了黑奴,从此美国资本主义农业便蓬勃发展起来。法国在大革命中摧毁封建土地制度的情况也如此,但因建立在小块土地上,所以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没有美国迅速。

☚ 凯恩斯集团   普鲁士式道路 ☛

美国式道路

美国农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模式。美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是在地主经济已不存在的情况下,由宗法式小农经济转化为资本主义农场经济。这种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列宁称之为“美国式道路”。美国是一个没有封建社会也没有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国家,只存在从欧洲带来的封建意识残余,所以不存在束缚小农经济发展的强大势力。同时美国有广大的西部国有土地,可以保证农民在比较有利的条件下获得土地,使土地私有制在完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一七八五年土地法令》和《一七八七年土地法令》确定开发西北土地的原则和办法,规定那里的土地经过测量后以640英亩为单位向私人出售,售价为每英亩1美元。但过大的售地限额使移民无力承担,引起普遍的不满。在国会内外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不少移民甚至采取自行占地的办法进行对抗。直到1862年《宅地法》颁布后西部移民才实现了无偿获得西部土地160英亩的要求。西部国有土地的出售和无偿分配使西部成为众多小农的广阔天地。小农经济的普遍存在为美国农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的农业机械化又为美国式道路奠定物质基础。美国学者福克纳(Harold Underwood Faulkner)说: “从1830年到‘南北战争’的这一时期,美国的农业出现了一个革命性的开端。”推动了农业的大规模生产和小农的不断分化,使宗法式小农逐步让位于资本主义农场主。《宅地法》颁布后,资金集中、土地集中的趋势日趋明显。在加利福尼亚等西部州出现大批的资本主义大农场,在新英格兰和大西洋沿岸中部各州则出现投资多、技术含量高的集约化资本主义农场,其单位面积产量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就总体上看,美国农业资本主义经济在十九世纪末已基本形成。但南方的情况特殊,那里的农业资本主义改造有自己的特点,完成的时间也比较靠后。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7:3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