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美国农业史history of agriculture ofAmerica美国从17世纪初殖民时期到20世纪初的农业发展过程。可分为独立前的殖民地时期、建国后到南北战争的西进时期、南北战争结束后的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三个阶段。 殖民地时期(1607~1783)的美国农业 殖民地时期的土地最初是归英王授权的大公司垄断经营,早期的移民大多是作为契约奴移居而来。为了鼓励移民自费迁居,1619年制定赠予土地的“人丁权”即每个迁来定居的农民可得到50英亩(1英亩≈0.4公顷),同来的也可得到同数的土地,而马里兰等地人丁权所规定限额有的可多达100~150英亩。1663年马里兰废除了人丁权,随后各地相继效行。土地要通过购买才能取得。但移民多数是自行占用,1726年宾夕法尼亚就有10万以上的移民居住在没有地契的土地上,当局和土地投机商人只能承认其“先买权”。即准许在耕种若干年后存有积蓄时再行付款。当时宾夕法尼亚的地价是每100英亩为10英镑,1738年改为15英镑。而马里兰每百英亩只收5英镑,弗吉尼亚则为数更少,以吸引不少移民迁向这一地区。1761年英国政府曾设法限制在西进的土地上进一步购置土地,1763年英王曾发出要划出若干地区为印第安人保留土地的公告,但这保留只是暂时的,制止迁入印第安人土地的设想并未得到认真贯彻。 1783年美国独立时的13州,原是1730年时形成的英国的13个殖民地。最早的移民所需口粮,主要依靠英国供应。当时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随后移民把从欧洲带来的先进技术同当地土著印第安人的经验相结合,并利用良好的自然条件,农业生产很快就有了进展。18世纪时已向英国及欧洲提供谷物、棉花、烟草等农产品。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别和社会经济状况的不同,形成三种类型。❶南部殖民地(马里兰,弗吉尼亚,南、北卡罗来纳,佐治亚)有大片沃土,适于种植经济作物,形成了由富商及土地贵族经营的种植园。由于劳力缺乏,除从欧洲来的“白人契约奴”,还从非洲贩运黑人来从事奴隶劳动。1780年75%的地主都使用奴隶。 ❷中部殖民地(纽约、新泽西、德拉维尔、宾夕法尼亚)土地肥沃、农场经济较发达,经营方式有租佃大农场和自耕农小农场,农业的商品率不高。 ❸北部殖民地(新罕布什尔、马萨诸塞、罗德岛、康涅狄克)由移民中劳动者经营的自耕农性质的小农场占优势。从农业生产结构来看,南部殖民地种植的主要是商品化程度较高的烟草、大米和蓝靛等经济作物。早在1616年烟草种植就较普遍,以致总督下令每人必须种植两英亩的粮食以自给。1770年弗吉尼亚和马里兰出口烟草近3500万磅,主要运往英国。大米在葡萄牙和西印度群岛有很好的市场。南卡罗来纳在1695年开始种植稻谷。1770年从南、北卡罗来纳及佐治亚出口已有15万桶(每桶barrel合143升)。蓝靛当时是重要的染料,英国和地方当局都拨发奖金来鼓励生产。1740年在南卡罗来纳种植成功,1747~1748年出口13.8万多磅。南部殖民地也生产粮食、蔬菜及家畜,主要是供当地消费。中部殖民地所种植的作物有玉米、麦类和豌豆等;饲养的家畜有牛、马、山羊和猪等。这里农场规模较大,产量也较高。如宾夕法尼亚的农场一般规模是135英亩,而在300~500英亩之间的也不罕见。小麦是本地区的主要作物。每英亩的产量为10~15蒲式耳(每蒲式耳合27.22千克);能干的德国移民每英亩还有生产出20~30蒲式耳的。小麦自给有余可供出口。1763年以前宾夕法尼亚每年出口35万桶。纽约是25万桶。生产的蔬菜、水果主要为自己食用,小部分出售。牲畜饲养在宾夕法尼亚和新泽西很为盛行,已采用先进的牛栏及马厩来饲喂。18世纪时单是宾夕法尼亚就有牛近500万头;马在1750年之前供骑乘,后来也广泛用于牵引。1765年以前纽约的羊较多,但一般是为了剪毛而不是食用,很多羊还曾向西印度出口,猪肉多经加工腌制后出售。北部殖民地不是主要农业地区,因为土质瘠薄,气候也欠佳,当地居民从一开始就有从事渔业及航运业的。种植的作物和中部地区相近,但玉米是主要作物。玉米和黑麦制做的面包一度是这一地区的主食。饲养的家畜在管理上较为粗放,一般不修棚舍,奶牛和肉牛没有区别,大都产奶不多。猪多靠放牧成活。在18世纪前这一地区的农民开始倾向于集中住在集镇,后来随土地向外垦殖,才只好离群在个人农场上定居。总的说来殖民地时期的农业经营上是粗放的。劳动力最昂贵而土地较易获得,因而开拓垦殖向西推移,这时就已成为美国农业的主导倾向。技术上也较为简陋,在美国独立战争前,牛拉或马拉农具很少。只有很少的农场才使用犁和大车,据1767年在弗吉尼亚对10个种植园进行的调查,只发现有4张犁。当时犁的质量也很差,犁架多是木造的。收割用镰刀、脱谷用连枷。中部殖民地甚至还用牛、马来践踏小麦。技术引进之后在推广上是缓慢的,玉米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是主食。尽管其他谷物不如麦类含较多可供烘制面包所需的麸质,但和玉米相比小麦和黑麦不仅产量低、播种量大,而且收获后脱谷、磨粉也需要更多的工时。在生产上原产旧大陆的谷物引种栽培后,所需成本明显高于新大陆原产的作物时,技术上虽是可能的,经济上却难以推广。 南北战争前西进时期(1775~1861)的美国农业 西进时期的土地问题 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开始,1783年实现独立。独立过程中,以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1743~1826)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派曾对移民争取自由土地的斗争给以有力支持。他主张建立一个以小农为主体的社会。他还是政府处理土地事务的最早负责人之一,最初的一些法令就是由他提出的。独立后的美国在农业中不仅废除了代役租等封建残余,还没收了3.5万户逃亡地主的土地,把其中一部分分给农民。从1784~1787年政府颁布了3个法令,宣布了两项重大原则: 第一,实行西部土地国有化;第二,通过分块出售的办法把公有土地变为私有。这样打通了向西推进的道路,在此期间美国向西部扩张的进程相当迅速。1803年以1英亩4美分的代价,从法国购入路易斯安那,1820年前后到达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1819年购入佛罗里达;1845年合并得克萨斯;1850年前后已到达密西西比河上游,并于1850年在美墨战争之后取得加利福尼亚。美国独立后1790年人口为393万(内有黑人76万),1860年时人口激增至3144万(内有黑人444万)。国土达19亿英亩,约为建国时的4倍。1800年时劳动力的83.5%是从事农业的。向西部推进的“西渐运动”,对农业资本主义发展中“美国式道路”(见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美国式道路)的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直到19世纪末,美国西部还有广阔的待开发的大片土地,这就为独立的美国农民的形成及存在提供了机会。美国农业从东向西发展的过程,也就是美国农业资本主义的转变过程,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充满了激烈的斗争。首先是移民对政府的压力,劳动人民要求免费获得土地,为此继续以非法占地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而政府1784~1787年的法令规定要以640英亩为一地段,每英亩售价1美元(1797年又提高到2美元),这样只有很少的人才有能力购入,所以到1800年才只售出148.41万英亩。在大规模占地活动的压力下,政府从1800年起陆续放宽公共土地政策,即限额在1800年降低为320英亩; 1808年再减为160英亩,付款期改为5年。1820年又改为80英亩,每英亩价格改为1.25美元。对非法占地做出妥协,允许占地者按照最低价格优先购买,这样到1826年全美国公有土地共售出约1.57亿英亩。与此同时,农场也在急增,从1850~1860年,全美国农场增加了41%;西部地区增加了41.6%;大西洋沿岸只增加了15%;南部也仅为21%。但这些农场中大多还不是使用雇工并以出售产品为目的,资本主义深入改造还有待进行。其次是和南部种植园主围绕土地权属的斗争。19世纪中叶美国南部各州大约生产了全世界7/8的棉花,其中由奴隶制种植园提供的约占88%。种植园生产的目的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但生产劳动依靠奴隶,经营方式既野蛮又落后,对土地不耕翻、不施肥,地力耗竭就弃耕另找新地。要求扩张新土地的内在冲动,促使他们疯狂地向西扩张,这样对西部土地是让自由小农去开垦,还是听由奴隶主去霸占,就成了一个尖锐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小农与奴隶主的这场斗争还有更深刻的背景。早在1820年产业资本已占优势的北部各州就已提出废除奴隶制的主张。针对南方各州强调奴隶制对种植园经济的巨大现实意义,国会做出必要的妥协,通过的“密苏里法案”,规定36°30′以南地区可容许奴隶制发展,以北则严加禁止。同时对新加入联邦的各州要贯彻南北对等的原则。1854年位于36°线以北的堪萨斯和内布拉斯加申请加入联邦时,按规定应为自由州,但南方奴隶主强迫国会决定让当地居民投票来决定归属,并组织武装暴徒进行骚扰,这样诱发的堪萨斯战争很快以失败告终未能如愿。1860年美国增加到34个州,这样的激烈争执在每次当新州加入联邦时都曾发生过。以致政治斗争发展到最终只能靠军事斗争来解决,内战爆发的危机迫在眉睫。 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改进 1830~1845年间,铁犁已普遍应用。在许多地方还推广使用一种能快速犁地的多铧犁。条播机的生产始于1841年左右,但是到1860年前后推广有限。玉米、棉花等籽粒较大的种子,适于用机械播种,而饲草、小麦、水稻、烟草等小粒种子仍都要求手播才能保证作业质量,而田间管理的间苗移栽等作业,机械操作一时也还不配套。1840年左右,乘式跨行的玉米中耕机开始在玉米地里使用。1836年试制成功联合收割机,30年代还出现动力玉米脱粒机。家畜饲养因优质饲料的种植,割草机械及存贮设备的改进,大家畜大都改为舍饲,冬季饲喂时除了玉米、麦麸还保证有足够的燕麦秸秆及干草,使牲畜体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在奶牛业发展的基础上,黄油、干酪等奶制品加工成为专业化的生产,使产品质量、规格划一,产量也有了增长。配合农畜产品交易的增长,牲畜集市和仓储体系都应运兴起,买卖农畜产品的现货和期货的交易所也开始出现。交易所使农场主和商人间多了个投机者,但能减少价格波动的投机性。1848年在芝加哥建立贸易局,以便实现在一个正式的中央市场上买卖谷物。其他菜蔬和畜产品也进入交易机构。此外,大宗商品在规格上的规范划一,以及贮藏装运技术的革新改进也推动了这一时期的农业生产。廉价而迅速的运输条件为扩展美国国内外市场起到了保证作用。由于耕地的扩大及技术进步,1800~1860年,美国农业生产总值约增长5.4倍。平均年递增3.1%。在此基础上农产品成为美国最主要的出口物资。1859年占出口总额的80.5%。1860年美国工业虽已跃居世界第三位,但美国仍是一个农业国,在工农业净产值中,农业占63.8%。 垄断资本形成前后(1861~1914)的美国农业 1861年爆发了南北战争(1861~1865)。战争期间由林肯(Abraham Lincoln,1809~1865)总统于1862年5月签署通过了宅地法,允许每个年满21岁的美国公民只要交纳10美元的手续费,就从西部公有土地中领取160英亩土地,耕种5年之后,可以获得所有权。1863年又颁布了“奴隶解放令”,宣布废除奴隶制。“宅地法”的实施与种植园奴隶制的废除,是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美国式道路”在全国范围内的初步胜利。“宅地法”是美国土地政策向民主方向发展的继续,它使大批移民涌入西部,到1900年因土地基本分完“西进”浪潮结束时,按“宅地法”分配给移民的土地达68万份,总面积为8000万英亩,在实行“宅地法”的整个期间,有近200万户获得了土地,其土地总面积达到2.85亿英亩。奴隶制的废除,虽未使黑人得到彻底解放,但建立在奴隶制之上的种植园经济却因而解体。约80万英亩原属奴隶主的土地被“自由民局”所接管,独立小农可从破产的奴隶主那里用低价购进土地。1866年公布“南方宅地法”,允许黑人也可获得土地。这样,奴隶主损失了20亿美元,到1900年时大地产只剩下2. 3万个。而在这一期间的独立小农却从37万户增加到136万户。 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美国政府行政机构管理的加强和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862年根据林肯签署的“农业部组织法”建立了农业部。从此扩大了联邦农业行政机构的职能和活动范围。到1881年时,农业部已下设有农业化学、昆虫、统计、植物、森林、果木和蔬菜等局,1887年又建立了农业试验站管理局。到本世纪初已拥有40多个局和处,集中了许多科技人员从事研究工作,引进的植物品种在4. 3万个以上。有效地控制了牛痘、猪瘟等传染疾病等。1862年美国国会正式通过“莫里尔学院赠地法”,规定以1861年的调查为依据,按各州在国会参、众两院议员的席位,每席授予3万英亩土地,各州利用拍卖土地筹集资金,至少创办并维持一所设有农业和机械课程的学院。截止1916年,接受赠地而创办的学院有60多所。为加快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美国的科研工作绝大多数是由设在各州并由州农学院领导的实验站承担,因此农业教学、科研与推广是相结合的。1875年在康涅狄克州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农业实验站。1877年国会通过“哈奇实验站法”,由政府拨出经费,在各州普遍建立了农业试验站,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工作。 在此期间美国农业生产和技术上的主要变革和成就有以下三个方面。 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调整 美国印第安人原来没有家畜,1624年英国移民引进后繁殖很快,1800年时农业内部养畜业的产值为63.2%,已超过种植业的36.8%。整个19世纪养畜业的产值都高于种植业,但增长率从1850~1900年经过调整,种植业为3.2%,高于养畜业的2.7%。种植业与畜牧业在农业中产值的比重1870年分别为41. 1∶58. 9; 1910年就为50. 7∶49. 3,两者接近平衡。发达的种植业为养畜业提供了充足饲料,促进了养畜业的发展。如密西西比河上游的玉米带,是玉米的集中产区,用玉米做饲料使这里很快就成为肉牛和生猪的主要生产基地。发达的养畜业为农业半机械化提供了大量耕畜,1880年在美国农用动力中畜力占90. 9%; 1900年仍为75. 7%。种植业内部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也得到合理并进。南北战争之前,北部生产专供国内消费的谷物,南部种植园生产主要用来出口的棉花和烟草,在战后新开垦的西部农区粮食大幅度增产的基础上,做到各地区可相互调剂保证重点来实现全面发展。1866~1913年,主要粮食增产率中小麦为342%,玉米是200%,燕麦为300%,大麦达780%;主要经济作物的棉花为600%,烟草210%,业麻籽730%等。 农业地区专业化和产品的高度商品化 美国建国初期13个州的农业已形成三种类型。1861年以后随着西部开发,农耕地区的不断扩大,根据自然和社会条件,适应资本主义市场的需求形成10个农业区:❶东部沿大西洋水果与蔬菜带(从缅因到马里兰等11个州)。 ❷东北部滨湖牧草与乳牛带(密执安、威斯康星、明尼苏达)。 ❸北部平原春小麦带(从北达科他到堪萨斯)。是美国著名谷仓。 ❹玉米带(从俄亥俄到衣阿华及密苏里)。主要生产玉米,随后又大量栽培大豆,还是生猪和牛的育肥区。 ❺三角洲棉花带(密西西比、阿肯色、圣路易斯安那)是棉花和甘蔗的集中产区。 ❻阿巴拉契亚烟草带(从弗吉尼亚到田纳西)。 ❼墨西哥湾亚热带作物带(南卡罗来纳、佐治亚、佛罗里达、亚拉巴马)。 ❽棉花和冬麦混合带(俄克拉何马、得克萨斯)。 ❾西部天然放牧和人工灌溉区(新墨西哥至蒙塔那西部7个州)。 ❿西部沿太平洋小麦及水果蔬菜区(华盛顿、俄勒冈、加利福尼亚)。形成明显的地区之间不同的专业优势。农业地区专业化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性农业的发展。本世纪初美国棉花出口占其产量的60%以上,玉米的出口量占产量的1/3。当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和肉类出口国,而欧洲则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农产品销售市场。 农业技术改造和农业机械化 南北战争前随同马拉机械农具的推广,美国曾形成农业半机械化的高潮。在1870年以后西部草原上开始使用蒸汽拖拉机,到1910年农业机械改用汽油引擎。于是农业机械的动力不再使用畜力,机械化的速度加快。用先进机械装备起来的美国农业,迅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1870~1900年,劳动生产率提高了47%。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在全国劳动力中的比重由1860年的50%下降到1910年的30.9%,而每一个劳力能供养的人数则从1850年的4.7人增加到1910年的8.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