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美丽筒线虫与筒线虫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美丽筒线虫与筒线虫病 美丽筒线虫与筒线虫病美丽筒线虫(Gongylonema pulchrum Molin,1857)主要寄生于反刍动物的口腔及食管的粘膜下组织,偶可寄生于人,并引起筒线虫病。 美丽筒线虫成虫体前端 此虫的适宜终宿主为山羊、绵羊、牛等反刍动物及猪、马、骆驼、驴,人及野生动物鼠、猴、熊、刺猬、豪猪等为偶然宿主。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被中间宿主金龟子、蜚蠊、螳螂或蝗虫等食入后,在其消化道内孵出幼虫,穿过肠壁进入血腔,蜕皮2次,形成囊状的感染期幼虫。在昆虫体内发育约需30天。人因误食中间宿主或饮用污染有囊状幼虫的水而感染。幼虫在胃或十二指肠处从囊内逸出,立即钻入胃或肠的粘膜内,移行至食道、口腔粘膜下组织,发育为成虫。据实验观察,经口感染家兔后56~85天解剖,可在消化道粘膜内找到成虫。成虫寿命约5年。人体感染在意大利、保加利亚、苏联、新西兰、印度、斯里兰卡及我国均有报告。 成虫寄生于人体口腔的舌下、牙龈、上唇、下唇、软腭、硬腭、扁桃腺和食道的粘膜下组织。寄生的虫数一般仅1条或数条。虫体可在粘膜下疏松的结缔组织内到处钻动,有时移动甚快,因此在同一病例的寄生部位常不固定。病人常可用舌舐到由虫体所引起的弯曲、线状粘膜隆起及蠕动的虫体。局部可有刺痒、肿胀、轻微疼痛、虫体移动感。有时出现舌或下唇麻木、僵硬以及食欲不振、恶心、胃部不适或神经过敏等症状。检查时可在口腔粘膜下见到虫体及其所引起的水泡或血泡、出血、急性粘膜炎症。较严重者可有持续出血、慢性粘膜炎症、溃疡以及上皮增厚角化。血中嗜酸粒细胞增多。 当病人诉上述症状时应注意观察其口腔粘膜上是否有条状或线状隆起。可用消毒针挑破该处粘膜,如有虫体会自行从破损处逸出。确诊依据在显微镜下观察虫体,或取局部虫体压片检查虫卵。用手压迫粘膜可刺激虫体活动。用防腐剂漱口及局部涂普鲁卡因皆有助于刺激虫体逸出。 虫体取出后症状很快消失,故不必采用化学药物治疗。 预防应不误食昆虫,不饮生水及消灭蜚蠊等。 ☚ 吸吮线虫与吸吮线虫病 棘腭口线虫与腭口线虫病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