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鱗蟲禽獸部 > 獸 > 羊骨 羊骨 yánggǔ 牛科動物山羊或綿羊之骨骼。部位不同,功效有異。頭骨主治小兒驚癇;脛骨主治牙齒疏活、疼痛;脊骨補腎虚,治腰痛下痢;尾骨益腎明目,補下焦虚冷。南朝梁·陶弘景《名醫别録·中品·羊骨》:“熱,治虚勞,寒中。”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一·羊》:“頭骨,氣味甘平無毒。”又“脊骨,氣味甘,熱,無毒。”又“脛骨,氣味甘,温,無毒。” 羊骨药名。出《名医别录》。为牛科动物山羊Capra hircus L. 或绵羊Ovis aries L. 的骨。甘,温。入肾经。补肾,强筋骨,止血。治虚劳羸瘦,腰膝无力,筋骨挛痛,白浊,久泻,久痢,月经过多,鼻衄,便血。煎汤或煅存性研末入丸、散服。含大量磷酸钙,少量碳酸钙、磷酸镁和微量的氟、氯、钠、钾、铁、铝等,还含骨胶原、骨类黏蛋白、弹性硬蛋白样物质以及脂肪、磷脂、糖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