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罽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罽宾Kasmira中国汉魏史籍对迦湿弥罗国的称谓。参见“迦湿弥罗”。 罽宾 罽宾北魏《老君十六变词》之五变:“降鉴周室八百年,运终数尽向罽宾”。罽宾,汉时西域国名,即在今克什米尔一带地域。 ☚ 华阴山 九垓 ☛ 罽宾中亚古国名。古罽宾国有两地:一地是《汉书·西域传》之罽宾(南北朝时的罽宾同属一地),故址在今克什米尔地区;另一地是《新唐书·西域传》之罽宾,亦作迦毕试,故址在今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卡菲里斯坦(在喀布尔河北岸),其都城在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一带。 罽宾地名。今克什米尔一带。 罽宾一作“宾”。古西域国名。汉代起在今克什米尔一带。首都名鲜循城(今克什米尔斯利那加附近)。居民属塞种。原分布于伊犁河上游流域。西汉初年,原住祁连、敦煌间的月氏人为匈奴所破, 其中一部分人西迁, 先抵伊犁河上游,逼塞种人。南迁据罽宾。其地平坦,气候温和,人民主要务农,兼营畜牧, 用金银铜锡为器,雕刻精巧, 又从事织罽、刺绣。地产象、孔雀、珊瑚、琥珀、琉璃,通行金银钱币,文为骑马,幕作人面。汉武帝时初通中国,其后屡有使节往来。至东汉中叶,为大月氏的贵霜王朝所灭。为佛教大乘派发源地。汉代以后有许多僧人来中国传教译经。唐代称“箇失密”或作“迦湿弥多”,即今克什米尔一名的占译。 罽宾西域古国名。又作宾。唐代称“个失密”或“迦湿弥多”。王治循鲜城(今克什米尔斯利那加附近)。其地域因时而异。人口众多。不属都护。其地平坦,气候温润。富产苜蓿。多杂草奇木,檀、槐、梓、竹、漆等。居民属塞种(即昔年迫于大月氏压力而迁自伊犁河上游一带的塞人部族)。擅雕刻建筑、织罽、刺绣、炊事、金属器皿制造等。营农业、园艺业,种植五谷、水稻及葡萄诸果。商业发达,国有市列。特产封牛、水牛、象、大狗、沐猴、孔雀、珠玑、珊瑚、琥珀、琉璃等。国以金银为钱,文为骑马,幕为人面。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始通中国。其后屡有使节往来。东汉三国时属贵霜大月氏。南北朝时,常遣使朝贡于北魏。其地为大乘派佛教发源地,汉以后多有僧侣往来中国内地传教译经。唐时屡遣使朝贡。 罽宾古西域国名。在今喀布尔河下游及克什米尔一带。王治循鲜城(今克什米尔斯利那加附近)。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善制作金银铜锡诸器物。 罽宾古西域国名。汉代在今喀布尔河下游及克什米尔一带,都循鲜城(南北朝作善见城,今克什米尔斯利那加附近)。隋唐时则位于阿富汗东北一带。唐代称箇失密,或作迦湿弥罗,即克什米尔一名的古译。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