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罗蒙诺索夫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罗蒙诺索夫1711—1765Mihail V.Lomonosov

罗蒙诺索夫


俄国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奠基人。生于阿尔汉格尔斯克省霍尔莫果的富裕渔民家庭。1730年进莫斯科斯拉夫一希腊—拉丁学院,1735年作为优秀生被送入彼得堡科学院附属大学,1736年又被派往德国马尔堡大学学习。1741年回到彼得堡科学院。1748年建立俄国第一所化学实验室。1755年创办莫斯科大学,并坚持不仅招收贵族子弟,而且招收平民子弟入学。1760年当选瑞典科学院名誉院士。1764年被选为意大利波仑亚科学院院士。在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哲学、文学和历史学等领域均有建树。物理学和化学方面的贡献尤大。提出微粒理论和热是分子运动的形式的理论;首先发现化学变化中物质质量的守恒,提出物质守恒定律。创立物理化学学科,研究出制造有色玻璃的方法,发明夜间望远镜和反射望远镜等科学仪器。哲学上,认为世界存在于意识之外,有其固有的发展规律,而且是可以被逐步认识的。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上也有较正确的论述。还编写有《俄语语法》、《修辞入门》、《俄罗斯古代史》等。其他主要著作有《关于冷和热原因的探讨》、《论化学的效用》、《真实物理化学概论》等。
罗蒙诺索夫

罗蒙诺索夫1711-1765Luomengnuosuofu,M.B. Ломо-носов

俄国化学家,1711年 11月6日生于哈尔蒙柯尔城沿海的渔民家中。当时平民子弟是受不到高等教育的,但由于他的勤奋,终于成为一位伟大的学者。19岁时,他隐瞒了自己的出身,到莫斯科进入斯拉夫-希腊-拉丁文学院。由于学习成绩优秀,1735年被保送到彼得堡进入科学院所属的大学学习。1736-1741年被派往德国继续深造。1745年被任命为科学院化学教授。当时俄国的科学院被把持在以舒玛赫为首的德国人手中,开展研究工作十分困难,经过他7年的争取,才于1749年建立了俄国的第一个化学实验室。他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物质不灭定律。他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金属时所发生的氧化反应,在精确的化学天平上称出实验前后的重量不变。这个实验否定了英国化学家R.波义耳的结论,其错误在于实验终止时,打开了密闭的容器,进入了空气,使前后的重量不一致。17年后,法国化学家A.L.拉瓦锡也重做了此实验,得出了与罗蒙诺索夫相同的结论。从而引起了化学史上谁是第一个创立物质不灭定律的争论。在应用科学方面,他研究过彩色玻璃的制造、植物的营养等问题。1755年他创建了莫斯科大学。为纪念他的功绩,1940年将该大学命名为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大学。

☚ 波义耳   卡文迪许 ☛

罗蒙诺索夫

罗蒙诺索夫1711. 11. 19~1765.4.15LuomengnuosuofuМихаил ВасцльевичЛомоносов

俄国自然科学家,俄国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奠基者,诗人,现代俄罗斯标准语奠基人,历史学家,画家。生于德维纳河畔杰尼索夫村的一个渔民家庭,10岁开始做渔民。他立志艰苦自学,19岁只身步行到莫斯科隐瞒微贱出身进入学校。1731年入莫斯科斯拉夫—希腊—拉丁学院学习,1735年入彼德堡科学院附属大学学习,1736年赴德入马尔堡大学,1739年他在弗赖堡学采矿、冶金和玻璃制造。1741年回彼德堡。1742年起任彼德堡科学院院士助理,1745年起为该院第一个俄国院士。1748年创建了科学院附属的俄国第一个化学实验室。1755年在他倡议下创办了莫斯科大学。
罗蒙诺索夫对自然科学、文化教育、语言、历史、文学、艺术、冶金、采矿、商业等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发展了关于物质结构的原子—分子概念,认为热是由于微粒运动而形成的。他提出了物质和运动守恒原理,并进行了物质在化学反应时质量守恒的实验,反对当时流行的燃素论和热素说,奠定了物理化学的基础。他研究了大气电和重力,提出关于大气电的来源论。他发现了金星大气层。他提出了关于颜色的学说,研制了许多光学仪器。他描述了地球结构,解释了许多种矿藏与矿物的成因。他以唯物主义观点研究自然现象,在认识论上反对把分析和综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对立起来,并在一定程度上确认了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他先在实验室进行了4000多次实验,然后建成一座有色玻璃厂,复兴了镶嵌艺术和彩色玻璃生产,同学生一起创作镶嵌画。他对发展俄国的文化和教育作出了很大贡献,对历史和语言也有研究,又是18世纪俄国最著名的诗人。罗蒙诺索夫在国外也获得了声誉,他是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
罗蒙诺索夫发表过很多著作和论文,例如:《关于冷和热原因的探讨》、《空气的弹力》、《电学理论》、《光和色的起源》、《固体和流体的反射》、《冶金学的第一原理》、《论化学的效用》、《真实物理化学概论》、《地层学》、《精确的航道》、《北冰洋山形成的精确过程》、《俄语语法》、颂诗《攻克霍亭》等。

☚ 富兰克林   卡文迪什 ☛
罗蒙诺索夫

罗蒙诺索夫1711—1765Luomengnuosuofu,M.B.LomoHocoB

俄国科学家,出身于渔民家庭,自幼勤奋学习,1930年考入莫斯科斯拉夫——希腊——拉丁学院,1935年转入彼得堡科学院附属大学,1736—1741年留学德国,1741年回国任彼得堡科学院副教授,1745年任教授。1748年建立了俄国第一个化学实验室,他用密闭容器研究金属加热时的氧化反应,使用精密天平称量后发现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从而提出了著名的质量守恒定律(亦称物质不灭定律)。


罗蒙诺索夫在物理学、化学等方面都有卓越的贡献,是俄国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奠基者。他提出了原子分子论的基本思想,坚决反对当时盛行的燃素学说和热素学说,提出热是物质本身微粒的运动。
罗蒙诺索夫于1755年创办了莫斯科大学。1940年该校改名为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大学。他还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
☚ 爱因斯坦   门捷列夫 ☛

罗蒙诺索夫1711—1765Михаил Васильевич Ломоносов

俄国自然科学家、诗人、画家、历史学家、哲学家、现代俄罗斯标准语的奠基人。他赞同自然神论。以唯物主义观点研究自然现象,发展了关于物质结构的原子——分子概念。提出物质和运动守恒的思想。反对把分析与综合、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对立起来。在历史、诗歌、绘画方面均有建树。主要著作有《关于冷和热原因的探讨》、《论化学的效用》、《真实物理化学概论》、《论地层》、《俄语语法》和诗作《攻克霍亭》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1: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