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罗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 ![]() ![]() 罗罗luó luó〈形〉 古代名物 > 獸畜類 > 陸獸部 > 奇獸 > 羅羅 羅羅 luóluó 形似虎之獸。《山海經·海外北經》:“北海内……有青獸焉,狀如虎,名曰羅羅。” 罗罗 罗罗彝族的旧称。元代在今四川西昌地区及大凉山一带设立“罗罗斯宣慰司”。 ☚ 弜头虎子 朝鲜民族 ☛ 彝族【同义】总目录 彝族罗罗 罗罗元明清及民国时对彝族的称谓。又作“落落”、“倮倮” 等。始见于元代。元在今凉山置罗罗斯宣慰司。以后相沿为川滇黔所有彝族的通称。四川彝族因等级之别,又出现黑罗罗、白罗罗的区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为彝族。 罗罗亦作 “罗罗蛮”、“卢鹿”、“罗落”、“鲁”、“鹿”、“落落”、“倮倮”等。元明清及民国时对彝族的称呼。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广大地区。渊自古代氐羌系统。与*东爨乌蛮亲缘关系密切。明清以来其名常以爨代之。“罗罗”一名首见于元李京《云南志略》: “罗罗, 即乌蛮也。” 以后逐渐成为习称。近代成为彝族的通称。多居高山地区。畜牧业发达, 亦农耕。男子椎髻, 有摘须之习。勇悍善战。妇女披发, 戴大耳环。男女无贵贱皆披毡、跣足。崇尚巫鬼。行火葬。内部支系复杂,名号亦繁多,社会发展不平衡,至解放前,有的地区尚处在奴隶制发展阶段。有“黑罗罗”和“白罗罗”之分, 与近世彝族中的“黑彝”、“白彝”有直接关系。元代在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境以西昌市为中心建立 *罗罗斯宣慰司。此称沿用至解放前。解放后统称“彝族”。 罗罗部分彝族的自称。由对龙、虎的图腾崇拜而来,含有龙虎精神、勇猛顽强的意思。源出唐时,乌蛮(或称东爨)系统的卢鹿部,因方音不同,出现众多写法,如:㑩㑩、倮㑩、罗落、落兰部、罗落蛮、卢鲁、鹿等。主要分布在今云南省巧家、东川、会泽县,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以西昌市为中心的一带地区。多居高山,畜牧业发达,亦农耕。男子椎髻,有摘须之俗,勇悍善战,女子披发,戴大耳环,男女皆披毡、跣足,尚巫鬼,行火葬。社会发展不平衡,解放前有的地区尚处在奴隶制发展阶段。忽必烈至元十二年(1275),在今西昌地区置罗罗斯宣慰司。时史书记载即以“罗罗”称之。明、清以来均以此作为对彝族的通称。至今黔西、广西的部分彝族仍然以此自称。后来引起反感的主要原因,是历史上反动统治阶级推行民族歧视政策,故意采用有“犭”旁的汉字以译“罗罗”之音,字面遂带有侮辱性色彩。解放后,废除了一切歧视、侮辱性的称呼和写法,统一称为彝族。参见“彝族”(2594页)。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