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停滞膨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停滞膨胀 简称“滞胀”,亦称“膨胀性急退”。 西方经济学家用来概括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现象。其主要内容是:在生产大量缩减、失业迅猛、经济停滞的同时,物价水平却急剧上涨。二战以后,美国、西欧、日本等主要西方国家为延缓危机和刺激生产,竭力推行凯恩斯主义的膨胀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增加货币发行量,造成持续性的通货膨胀。事实上在40、50年代,凯恩斯主义对实现资本主义经济复苏起了一定刺激作用。 60年代以前的年通货膨胀率还能保持在5%以下(通常称为爬行式的通货膨胀),虽然经济危机一再爆发,但程度不深,持续时间比较短。60年代末以后,这些国家的通货膨胀呈现日益加剧的趋势。 在1974~1975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期间,在生产萎缩、失业猛增的同时,这些国家的通货膨胀率普遍高达10%,有的国家甚至达25%。引起了普遍的财政危机,使资本主义各国出现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局面”。 庞大的财政赤字,扩张性的货币金融政策都造成了通货膨胀。 凯恩斯主义本来是企图用国家的宏观控制来减少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政策,克服经济危机,然而,通货膨胀引起物价上涨,高物价又抑制了消费者的购买力,加剧了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使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交织在一起。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