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于17世纪晚期到18世纪法国的艺术风格。罗可可一词有岩状、贝类工艺的意思。其风行始于路易十四晚期,到路易十五时代为盛。特点是崇尚浮华、纤巧、繁丽,可谓近代宫廷艺术的典型。代表人物有画家华托、布歇、弗拉戈纳尔等。
罗可可Luokeke
18世纪中期到七、八十年代盛行的一种纤巧优雅的美术风格。它最初作为一种室内装饰出现于法国。罗可可一词就是源于法语rocaille,意指按贝壳和岩石的花纹所作的、带有不规则扭曲的曲线、左右不对称、有异国情调的装饰。其氛围和手法不久就扩及美术和工艺的整个领域。最优秀的表现在德国南部和法国,尤其在像弗拉戈纳尔那样一群新兴画家的作品中,可窥见一斑。弗拉戈纳尔从鲁本斯派的影响下脱逸出来,使用明亮的色彩、大胆的笔触,将自由、随意的优雅导入构图之中,仿效华托而开辟了雅宴画(即风流场面画)的新形式。布歇的享乐主义的神话画,则是法国罗可可绘画的最高典型,其风格很快在欧洲传布开来。到18世纪中叶,在英国的荷加斯和意大利的提埃波罗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罗可可的表现。1760年前后,这股潮流变成了一种轻薄的趣味渐渐衰退下去,新古典主义渐渐崛起。但罗可可风格在德国的部分地区,特别是在宫殿和教堂的装饰中,一直持续到18世纪终了的时候。罗可可在本质上属贵族文化,具有唯美倾向,它与巴洛克有着相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