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罗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罗刹luó chà印度神话中的男身恶鬼。梵文Rāksasa (罗刹娑)。被佛教吸收后,仍是恶鬼。黑身、朱发、绿眼。此处罗刹系罗刹女的略称,指铁扇公主。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二十五: “罗刹此云恶鬼也,食人血肉,或飞空或地行,捷疾可畏也。” 罗刹 罗刹清代寓言。蒲松龄著。《聊斋志异》:马骥,字龙媒,贾人子,美丰姿。少倜傥,喜歌舞。辄从梨园子弟,以锦帕缠头,美如好女,因复有“俊人”之号。十四岁,入郡庠,即知名。父衰老,罢贾而居。谓生曰:“数卷书,饥不可煮,寒不可衣。吾儿可仍继父贾。”马由是稍稍权子母。从人浮海,为飓风引去,数昼夜,至一都会。其人皆奇丑;见马至,以为妖,群哗而走。马初见其状,大惧;追知国人之骇己也,遂反以此欺国人。遇饮食者,则奔而往;人惊遁,则啜其余。久之,入山村。其间形貌亦有似人者,然褴缕如丐。马息树下,村人不敢前,但遥望之。久之,觉马非噬人者,始稍稍近就之。马笑与语。其言虽异,亦半可解。马遂自陈所自。村人喜,遍告邻里,客非能搏噬者。然奇丑者望望即去,终不敢前。其来者,口鼻位置,尚皆与中国同。共罗浆酒奉马。马问其相骇之故。答曰:“尝闻祖父言:西去二万六千里,有中国,其人民形象率诡异。但耳食之,今始信。”问其何贫。曰:“我国所重,不在文章,而在形貌。其美之极者,为上卿;次任民社;下焉者,亦邀贵人宠,故得鼎烹以养妻子。若我辈初生时,父母皆以为不祥,往往置弃之;其不忍遽弃者,皆为宗嗣耳。”问:“此名何国?”曰:“大罗刹国。都城在此去三十里。”马请导往一观。于是鸡鸣而兴,引与俱去。天明,始达都。都以黑石为墙,色如墨。楼阁近百尺。然少瓦,覆以红石;拾其残块磨甲上,无异丹砂。时值朝退,朝中有冠盖出,村人指曰:“此相国也。”视之,双耳皆背生,鼻三孔,睫毛覆目如帘。又数骑出,曰:“此大夫也。”以次各指其官职,率狰狞怪异;然位渐卑,丑亦渐杀。无何,马归,街衢人望见之,噪奔跌蹶,如逢怪物。村人百口解说,市人始敢遥立。既归,国中无大小,咸知村有异人,于是??绅大夫争欲一广见闻,遂令村从要马。然每至 一 家,阍人辄阖户,无敢延见者。村人曰:“此间一执戟郎,曾为先王出使异国,所阅人多,或不以子为惧。”造郎门。郎果喜,揖为上宾。视其貌,如八几十岁人。目睛突出,须卷如蝟。曰:“仆少奉王命,出使最多;独未尝至中华。今一百二十余岁,又得睹上国人物,此不可不上闻于天子。然臣卧林下,十余年不践朝阶,早旦,为君一行。”乃具饮馔,修主客礼。酒数行,出女乐十余人,更番歌舞。貌类如夜叉,皆以白锦缠头,拖朱衣及地。扮唱不知何词,腔拍恢诡。主人顾而乐之。问:“中国亦有此乐乎?”曰:。“有。”主人请拟其声,遂击桌为度一曲。主人喜曰:“异哉!声如风鸣龙啸,得未曾闻。”翌日,趋朝,荐诸国王。王忻然下诏。有二三大臣,言其怪状,恐惊圣体。王乃止。即出告马,深为扼腕。居久之,与主人饮而醉,把剑起舞,以煤涂面作张飞。主人以为美,曰:“请客以张飞见宰相,宰相必乐用之,厚禄不难致。”马曰:“嘻!游戏犹可,何能易面且图荣显?”主人固强之,马乃诺。主人设筵,邀当路者饮,令马绘面以待。未几,客至,呼马出见客。客讶曰:“异哉!何前媸而今妍也!”遂与共饮,甚欢。马婆娑歌“弋阳曲”,一座无不倾倒。明日,交章荐马。王喜,召以旌节。既见,问中国治安之道,马委曲上陈,大蒙嘉叹,赐宴离宫。酒酣,王曰:“闻卿善雅乐,可使寡人得而闻之乎?”马即起舞,亦效白锦缠头,作靡靡之音。王大悦,即日拜下大夫。时与私宴,恩宠殊异。久而官僚百执事,颇觉其面目之假;所至,辄见人耳语,不甚与款洽。马至是孤立,恫然不自安。遂上疏乞休致,不许;又告休沐,乃给三月假。 于是乘传载金宝,复归山村。 ☚ 罔两问影 牧竖 ☛ 罗刹刘义庆 宋有一国,与罗刹相近。罗刹数入境,食人无度。王与罗刹约言:自今以后,国中家各专一日,当各送往,勿复枉杀。 有奉佛家,唯有一子,始年10岁,次当充行。舍别之际,父母哀号。使至心念佛,爰及宗亲,助子属想。便送此鬼,辞别舍之。以佛威神力大,鬼不得近,明日,见子尚在,欢喜同归。于兹遂绝。国人嘉庆慕焉。 魏晋以降,社会动荡,佛教借机得到迅猛发展。文学作品不可避免地受到它的影响,有的是自然渗入,有的则是好佛的作者有意而弘法。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 中列出“释氏辅教之书” 四种。刘义庆亦是好佛之人,他的另一本志怪小说 《宣验记》就是其中之一。《幽明录》虽然不在其列,但里面也不乏弘佛故事,《罗刹》 即是一个。 罗刹是梵文Rakxsasi的音译,本来是印度神话中的恶魔,后被佛教吸收,成为恶鬼的总名。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二十五: “罗刹此云恶鬼也,食人血肉,或飞宫或地行,捷疾可畏也。”男罗刹叫罗刹娑,黑身朱发绿眼,罗刹女称罗刹私,为绝美之妇人。他们数目众多,由罗刹天统领,住在罗刹国,专干吃人的勾当。这则小说是较早出现 “罗刹”一词的文学作品,以后 “罗刹”便同佛教的其他音译词如“罗汉”、“魔”、“夜叉”等成了汉语中的常用语。如 《西游记》 中就有“绝美之妇人”铁扇公主罗刹女。《法华经 ·普门品》曰: “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坠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称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这则小说可以说是对这条经文的形象化注解。罗刹来吃人了,国王无法制止,反而与它相约每天送去。后来一家10岁的独生子却鬼口脱险安然回家,自那以后罗刹不再来吃人了。原来这是个奉佛之家,在送去儿子的那天老两口放声大哭并且“至心念佛”,是法力无边的佛驱走罗刹,也救了国人。 鲁迅论这类小说 “大抵记经像之显效,明应验之实有,以震耸世俗,使生敬信之心”。《太平广记》只是把这则小说收在报应类崇经像目。它告诉人们信佛的好处和崇佛的一个方法——念佛。东晋佛坛领袖慧远(334—416)在庐山立东林寺,倡六道轮回报应说,积极宣传死后转生阿弥陀佛“净土”的信仰,一时净土宗影响很大。净土宗的主要修行方法就是“念佛往生”。而实际上为了普渡众生,佛教为信徒想出许多修行积功德的方法,有钱人可以去建寺造像、掘窟修塔、向寺院布施,贫穷的百姓除逢庙会带几瓶香油去佛像前磕几个响头外,平常多喊佛名一样可以得到菩萨的保佑。念佛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称名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净土宗主要倡导前二种。喊喊佛名(如阿弥陀佛)、看看佛像、想想西方“净土”,简单易行,不花多少本钱,而能获得好处,何乐而不为呢?因此佛教获得广大信徒。饱经苦难的下层人民的信佛也正是从这种朴素的功利愿望出发的,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一心念佛使惊恐的心灵得到安静,希望佛能在冥冥中为自己消灾却难,因此当时产生了广为流行的观世音菩萨信仰。 了解了这样的背景,我们就很容易领会这则小说的用意和作用了。它通过形象生动的事例说明了佛力的广大,念佛的有功用。不是吗,权倾一国的国王都对罗刹的吃人无可奈何,而信佛的人念几声佛就消除了灾难,它好像无声地在向人们呼吁:信佛吧,念佛吧,佛会保你家人平安,佛可使你消灾得福! 从艺术特色看,这篇小说先抑后扬,从写罗刹的猖獗到奉佛家独子的获救和国人的免难,读来不感单调。国王的无能和奉佛者成功的对比增强了小说的表达效果。全文多为四字句,显得整齐,读来音节铿锵,壮大了“佛威神力”。 罗刹luō shā佛经中指恶鬼。后也指人凶恶可畏。孟浩然《夜泊宣城界》:“石逢罗刹碍,山泊敬亭幽。” 罗刹梵文音译。佛经中恶鬼的通称。原为古代南亚次大陆土著民族之一,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诬蔑罗刹人凶恶可畏,后遂转化为畏恶之义。慧琳《一切经音义》:“罗刹,此云恶鬼也。食人血肉,或飞空或地行,捷疾可畏也。”《北齐书·厍狄干传》:“寻拜贝州刺史,……司马京兆韦焜,清河令河东赵达二人并苛刻,唯长史有惠政。时人语曰:‘刺史罗刹政,司马蝮蛇瞋,长吏含笑判,清河生吃人。’”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神佛諸界部 > 八部 > 羅刹 羅刹 luóchà 梵語。佛教惡鬼。男羅刹稱“羅刹娑”,女羅刹稱“羅刹私”。原印度神話中之惡魔,數目甚多。初見於《梨俱吠陀》,相傳爲印度土著民族名,雅利亞人征服印度後,成爲惡人代稱,遂演變爲惡鬼。有犬形、秃鷲形以及其他鳥形。可變爲人之兄弟、夫妻等以殘害人命,或有以人肉、馬肉、牛乳爲食。佛教吸收後,仍爲惡鬼,男則黑身、朱髮、緑眼,女則絶美婦人。《法華經·普門品》:“入於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刹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稱人等皆得解脱羅刹之難。”《北齊書·厙狄干傳》:“尋拜貝州刺史……司馬京兆韋焜、清河令河東趙達二人並苛刻,唯長史有惠政。時人語曰:刺史羅刹政,司馬蝮蛇瞋,長史含笑判,清河生喫人。”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卷二十五:“羅刹,此云惡鬼也,食人血肉,或飛空或行地,捷疾可畏也。”唐·李紳《杭州天竺靈隱二寺詩》之二:“波動只觀羅刹相,靜居難識梵王心。” 罗刹 罗刹俄罗斯在清代的旧译。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二:“俄罗斯人来边境者,国初呼为罗刹,康熙二十四年踞雅克萨城。” ☚ 迦南 逻车 ☛ 俄罗斯【同义】总目录 俄罗斯罗刹逻车 罗刹 罗刹《清史稿·邦交志一·俄罗斯》:“清初,俄东部有罗刹者,由东洋海岸收毳矿之贡抵黑龙江北岸。”罗刹拟指避居西伯利亚的俄罗斯旧教徒,也是Росы的异译。清朝另以“俄罗斯”一词指代以东正教为国教的俄国及其主体民族。 ☚ 斡罗思 宣忠斡罗思扈卫亲军 ☛ 罗刹luo cha【佛教】Rakshasa (a general name for evil spirits and devils) 罗刹指沙俄侵略者。一作罗杀、罗沙、罗叉。原义为印度神话中的恶魔,数目很多。清初,沙俄侵略者一批批侵入时为中国内河的黑龙江流域,奸淫抢夺,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因是黑龙江流域各族人民按谐音(罗斯、俄罗斯)称汉俄侵略者为罗刹。清统治者对沙俄侵略军的反击,亦称“征罗刹”。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