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罗伯一格里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罗伯一格里耶 罗伯一格里耶1922~法国作家。早年为农艺师,50年代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与电影制作。第一部小说《橡皮》于1953年发表,受到不少赞誉。第二部小说《窥视者》 (1955)写一农家少女被杀案,只透露了旅行推销员作案的个别线索,以及那个奇特的窥视者面对作案犯时很少的语言动作。它与推理小说不同,自始至终没有连贯的情节介绍,也没有动机的分析,只有一些对人与物的纯客观的、片断的外部描述,许多情节空洞,要让读者去思考填充。由于其独特的写作方法获法国文学批评奖。此后又接连写出《嫉妒》 (1957)、《在迷宫里》等小说,是“新小说”的主要代表。他反对传统的故事小说,主张“设法建立一个更坚实的、更直接的世界以取代那个‘意义’ 的世界”,客观地描写物的、现象的世界,因此被人称为“反小说”和“视觉派”,作品被称为“客体小说”。 ☚ 西蒙 伪君子 ☛ 罗伯一格里耶 罗伯一格里耶1922—Robbe—Grillet, Alain法国小说家、新小说派代表作家。先学自然科学,是热带园艺学家。1955年从事文学创作和摄制电影。1956年发表的《小说的未来道路》和1958年出版的《自然、人道主义、悲剧》,被称为新小说派的宣言书。他主张打倒以巴尔扎克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小说传统,不同意从人的角度反映世界,认为“人是人,物是物”。在表现人与物二者关系时,主张“人的眼光要坚定不移地落在物上”;至于人,只是“被搁置在那里”。罗伯—格里耶认为,“客观世界既没有意义,也不荒谬,它存在着,如此而已”,作家的任务就是采用“没有人格化的”语言,真诚地描绘物质世界的形象,把对事物的描写放在首位,从事物的变化来反映人物的心理变化。60年代新小说派成为法国文学的主潮。罗伯—格里耶后来成为巴黎文坛的权威人物。他的作品有小说《橡皮》、《窥视者》、《嫉妒》、《快照》等;他编导的影片《不朽的女人》获得德路克电影奖。代表小说《橡皮》描写一群恐怖分子,有计划地暗杀国内的重要人物。内容空泛,艺术手法也不高明,情节犹如侦探小说。 ☚ 加缪 罗兰之歌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