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缠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缠头chán tóu

古代艺人表演时以锦缠头,演毕,客赠与罗锦,称缠头。后泛称送给女妓的财物为缠头。杜甫《春日戏题恼郝使君兄》:舞处重看花满面,尊前还有锦缠头。白居易《琵琶引》: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杨柳枝二十韵》:缠头无别物,一首断肠诗。

缠头

缠头

赠送给妓女的财物。《五代史平话》唐上: “郎君缠头,皆出自承业俸禄。”

☚ 溜撒   十四画 ☛
缠头

缠头chán tóu

原是指赠人的绫罗锦帛,例如达官、贵人间的馈赠,或筵席间赏给歌伎的锦帛。赵宋以来,亲友间馈赠的财物,也叫缠头。甚至文人有以诗章送给歌会作缠头资的。黄庭坚《蓦山溪·春晴》:“追思年少,走马寻芳伴。一醉几缠头。过扬州、珠帘尽卷。”(1—416)晏殊《山亭柳·歌者》:“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缠头无数,不负辛勤。”(1—106)

☚ 婵娟   僝僽 ☛

缠头

以帛缠头的风尚,始自西域。张说《苏摩遮》说:“绣装帕额宝花冠,夷歌骑舞借人看”。帕额,就是用帛缠头;《苏摩遮》本是西域舞蹈。岑参《胡歌》说:“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宫锦醉缠头”。李益《夜宴观石将军舞》也说:“琵琶起舞锦缠头”。盛唐以后,边将多用蕃人;石姓,又是西域昭武九姓之一(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这些都说明:缠头起舞,是西域的习俗。
西域乐舞是唐代乐舞的主要组成部分。妓女在吸收西域乐舞的同时,也吸收了“缠头”这一习欲。故元稹赠妓女刘采春诗中有“漫裹恒州透额罗”之语(《云溪友议》卷下)。德宗也称宫妓为“裹头内人”(《资治通鉴》卷二三一)。
唐人宴会,酒酣为人舞,当此礼者必须赠给舞者采物,即称“缠头采”或“缠头”。中唐初期,中使骆奉仙与蕃将仆固怀恩宴饮,“酒酣,怀恩起舞,奉仙赠以缠头采”(《资治通鉴》卷二三一)。狎客赏钱给用歌舞为客佐酒的妓女,也称“缠头”。白居易《琵琶行》有“五陵年少争缠头”之语;施肩吾《抛缠头词》则用“一抱红罗分不足,参差裂破凤皇儿”来形容两个妓女分缠头的情状。此后,一直将“缠头”作为妓女夜度资的代称。直到清朝,狎客给粤妓的夜合资,尚有“十两头,一匹绸”的谚语。

缠头

缠头chántóu

━━ 古代歌舞艺人以锦帛缠头。演毕,宾客以罗锦为赠,谓之缠头。后以“缠头”表示赠送艺人的财物。唐·白居易《琵琶行》:“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宋·陆游《梅花》诗:“濯锦江边忆旧游,缠头百万醉青楼。”

☚ 寒珰   瑶琼 ☛
缠头6738蛮缠的人(贬)。兰银官话。新疆巴里坤〖〗。头歪的人。吴语。浙江宁波〖〗。形容人做事有耐心,有韧劲。晋语。山西忻州〖〗。他做营生可~哩。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戲舞用物部 > 戲舞具 > 纏頭
纏頭  chántóu

古代歌舞藝人表演時以錦帛纏頭以爲飾,演畢賓客常贈以羅錦,稱纏頭。後亦稱賞賜歌妓的財物。唐·白居易《琵琶行》:“五陵年少争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宋·陸游《梅花絕句》:“濯錦江頭憶舊游,纏頭百萬醉青樓。”元·喬吉《揚州夢》第一折:“棄萬兩赤資資黄金買笑,棄百段大設設紅錦纏頭。”

缠头

古代歌伎舞女表演时以锦缠头,后指赠送歌女的锦帛或财物。白居易《琵琶行》:“五陵年少争~,一曲红绡不知数。”

捆束

捆束

捆(捆住;捆扎;捆缚;~柴;绳~) 束(束扎;束缚;束置;环束;绾束;角束;收束;栓束) 扎(~采;扎缚) 缄 绑(绑住;绑扎;绑缚;索~) 缚(缚扎;自~;拴缚) 缯 绷 绁 绊 络 缩 结 纮 緤 维 廛 总抓(抓扎;抓劄;抓缚) 勒(~紧) 系(系累;维系) 借 縻 徽 麋裹 括结
缠绕捆束:绕束
环绕扎束:缠(缠束;缠缚;缠绕;缠络;~丝;缠扎;缠约;缠裹;~头)约(约束;~车治装) 络(~纱)萦系 笼络
 捆扎缠束:束缚
 缠脚:裹脚 绊脚 缠足 扎脚 札足
用绳索捆扎:索约
以绳索缠绕:
用结扎线绑扎:结扎 括结
用熟牛皮束物:
用竹篾条等捆:箍(~起)
包裹捆扎:封(封裹;封缄;包封) 荐 帕 包扎 包裹 约结
 包扎伤口:裹伤 衷创
 严密封缄:通封
结扎捆束:
束缚缠绕:羁缠
束缚捆扎:收束
卷起捆束:卷束
捆束紧: 煞束紧
(用绳子等把东西缠紧打结:捆束)

另见:绳子 缠绕 物品 人 动物

☚ 捆、栓、系、包   捆绑 ☛

赠送的财物

赠送的财物

赂(赂遗) 赠遗 赠馈
赠送赏赐的财物:赠赐
分别时赠送的财物:赆遗
送行时赠送的财物:赆(赆送;赆赠)
送别时为表示敬意而送的财物:赆敬
送别时为表示私情而送的财物:赆私
送给歌女、舞女或妓女的财物:锦缠(锦缠头)
赠给歌伎舞女的绸缎、财物:缠头
赠助丧家的财物:赙助 赙送 赙赠
为助办丧事而赠送的财物:赗赐 赗助 赗赙 赗遗 赙赐

☚ 贿赂2   嫁妆 ☛

缠头chántóu

❶歌舞艺人表演结束,客以罗锦为赠,称缠头。后泛称赠送女妓的钱物。唐杜甫《即事》诗:“笑时花近眼,舞罢锦缠头。”《太平御览》卷八一五:“旧俗赏歌舞人,以锦彩置之头上,谓之‘缠头’。宴飨加惠,借以为词。”白居易《琵琶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又《杨柳枝二十韵》:“缠头无别物,一首断肠诗。”宋陆游《梅花绝句》:“濯锦江头忆旧游,缠头百万醉青楼。”元乔吉《扬州梦》第一折:“弃万两赤资资黄金买笑,弃百段大设设红锦缠头。”《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一回:“笑时花近眼,舞罢锦缠头。”
❷士卒的头饰。明方以智《通雅》卷三六:“《祢衡传》:‘鼓史著岑牟单绞之服。’岑牟,鼓角士胄也。智按谓如今之南兵,以布缠头也。”
❸以绫罗绸缎裁成两寸宽的长条,由后绕前,系结于额。流行于明清,据称始自西域。清叶梦珠《阅世编》卷八:“今世所称包头,意即古之缠头也。古或以锦为之。前朝冬用乌绫,夏用乌纱,每幅约阔二寸,长倍之……高年妪媪,尚加锦帕,或白花青绫帕单里缠头,即少年装矣。”

缠头

古代歌舞伎人表演完毕后,看客照例给以赏赐,多以锦置之头上,谓缠头。后泛指赏给歌人、伎者的财物。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4:4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