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龈炎
当缘龈出现炎症时,称为缘龈炎或边缘性龈炎。缘龈炎是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牙周病,在临床上炎症已略微超过缘龈宽度者,但龈沟深度不超过2mm时,仍可认为是缘龈炎,超过2mm时,则属于牙周炎。
本病主要是由于局部刺激因素所引起,但并不排除全身因素对发病的影响,常见的局部刺激因素有下列几种:
❶牙石及软垢包括牙石、牙斑(菌斑)、白垢及食物残渣等。牙石根据其附着在牙齿表面的位置和颜色、硬度不同,又分为龈上牙石及龈下牙石。在治疗牙周炎时,龈上牙石易于刮除,而龈下牙石则不易刮除,这就要求合适的刮治器械和精细的操作技术。
❷食物嵌塞,为引起缘龈炎的常见原因。
❸微生物的作用,牙龈区域一般都有细菌存在,但并不一定引起炎症,当牙石刺激牙龈,引起上皮损伤后,细菌得以侵入而引起炎症,细菌的外毒素或内毒素可以直接引起牙龈炎症而组织对细菌的过敏反应也可引起并加重牙龈炎症。
缘龈炎就是牙龈边缘部分的炎症,在显微镜下,龈结缔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达到横隔纤维束,但此束纤维尚未被破坏。龈组织中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结合上皮的最低点没有明显的根向移位,牙槽突嵴无损害、无吸收。缘龈炎的龈沟一般是浅的,但有的龈沟则较深,这种加深是由于龈组织水肿或增生而形成的假牙周袋,袋内上皮可能溃疡,触之易出血。临床上可见牙垢堆积在牙颈部,压迫于龈缘,牙龈红肿,易出血。长期存在的慢性炎症,由于血循环障碍,静脉血滞留、缺氧,牙龈颜色可变为红蓝色或紫蓝色。牙垢所压迫的区域,龈上皮可成为溃疡或糜烂的表面。在假牙周袋内,也可能有牙垢堆积或溢浓现象。如不及时治疗,缘龈炎继续发展,则可破坏牙周纤维,结合上皮根向移位,牙槽嵴吸收,龈沟加深而形成真牙周袋,逐步发展成为牙周炎。
诊断:要注意下列各点:
❶症状通常是慢性的,如有急性症状,常常是慢性炎症发展的结果。
❷口腔卫生较差,牙垢较多,口臭。
❸龈红肿明显,形态和颜色均有改变。
❹可有自发性或激惹性龈出血。
❺可有假牙周袋,龈下牙垢及溢脓。
❻牙无松动。
治疗:主要是消除致病因素,应作治疗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❶洁治术除去龈上牙垢;
❷刮治术除去龈下牙垢;
❸消除假牙周袋,必要时考虑龈切除术。对有自觉症状者先清洁患区,刮除软垢,然后进行药物治疗,常用3%双氧水冲洗,涂擦碘甘油。对病情严重者,可考虑全身药物治疗。预防缘龈炎要注意口腔卫生,用正确的方法漱口刷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