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编号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编号;编号

◉ 编号biān // hào  按顺序编号数。〈例〉依次~/ 编完了号/ 图书馆给新买来的图书先分类、~,再上架供读者借阅/ 旅店的所有客房都编了号。
◉ 编号biānhào  编定的号数。〈例〉病人按~依次就诊/ 每张病床都有~。

编号biān hào

❶ 按顺序编排号数。1876年刘锡鸿《英轺日记》:“凡册挨户编号,男丁女口,均具实年若干岁,治何术业,按名书之,孩赤仆雇不遗。”
❷ 编排好的号数。1906年舒鸿仪《东瀛警察笔记》卷四:“课长置一木匣,间以方隔,另以方纸,载其住址、籍贯,以方木夹之。木竖面编号,与木匣外面编号相符。”1915年11月7日《北洋政府著作权法》:“编号逐次发行之著作,或分数次发行之著作,均应于首次注册时,预行声明。”

记号

记号

号(符号;问~;牌~;加~) 章(章表) 识(表识) 标记 表帜色认
标木,标记:
编定的号数:编号
人或物的编号:号头
部队的编号:番号
刻写的标记:镌识
不易磨灭的标记:烙印(火烙印)
秘密的记号:暗记 暗号
(为引起注意,帮助识别、记忆而做的标志:记号)

☚ 符号   警报 ☛

编号

科举考试制度之一。凡考生试卷在评阅前均需糊名,以防舞弊。为便于管理,在交考官批阅前要编上各种字号,即为编号。宋元时均以自造字编号,如“䩑”、“”、“虭”、“”等。清乡、会试考卷在弥封后,均以《千字文》编号,其方法为:各省乡试分别官卷、民卷,顺天乡试还须分别南、北、中皿等字号(详下),会试分别省份,将所备誊录之卷连同士子试卷,用《千字文》编列红号,每一百卷编一字号,二、三场卷与头场卷用同一号。编号后再送誊录、对读,最后交考官批阅。又,清代为区别考生籍贯亦有编号。童生试以字数编号,如同现在的考场号。顺天乡试为分别考生的省份、身份,以字编号。属于生员者,直隶籍编“贝”字号,奉天籍编“夹”字号,热河承德府籍编“承”字号,宣化府籍编“旦”字号,满、蒙编“满”字号,汉军编“合”字号。属于贡监者编“皿”字号。后又分南皿、北皿、中皿,以奉天、直隶、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之贡监生编“北皿”字号,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之贡监生编“南皿”字号,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之贡监生编“中皿”字号。这些编号的取中名额均有一定的比例,以保证录取中的相对平衡。其他省份,如陕西等,也有为区别不同府厅考生而分别编号取中的情况。

编号

编号

科举考试制度之一。
❶宋代为了防止考试官在评定试卷时徇私作弊,实行了封弥制度。即在阅卷前将试卷上的举人姓名、年甲、三代、乡贯等密封,代之以字号,称为编号。北宋时,曾于《玉篇》中取字为号;南宋初,改为从《千字文》中取三字凑成一号,如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宋高宗以“任贤辉”字号试卷为第一,此即王十朋殿试策卷。元、明亦以三合成字编号。清代则以《千字文》编号,每一百卷用一字,如“达伍号”,即“达”字第伍号。
❷清代考场中为区别考生亦有编号。童生试以数字编号,考生依号入座,如同现在的考场号。顺天乡试为区分考生的省份、身份以字编号。属于生员者,直隶编“贝”字号,奉天编“夹”字号,热河承德府编 “承”字号,宣化府编 “旦”字号,满、蒙八旗编“满”字号,汉军八旗编“合”字号; 属于贡监者编“皿”字号,后又分“南皿”、“北皿”、“中皿”,以奉天,直隶、山东、河南、陕西、甘肃之贡监生编 “北皿”字号,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之贡监生编“南皿”字号,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之贡监生编“中皿”字号,各类字号的录取名额均有一定的比例。其他省份也有为区别不同地区考生而分别编号录取的情况。

☚ 糊名   誊录 ☛
编号

编号

宣传文件处理部门对领导同志已签发的文稿,根据其内容和格式,以及领导同志签发的意见,按类编出的流水号,并将文号填写在发文用纸的相应位置上。编号是为查找方便而采用的。文号的编发是根据宣传机关的发文量的多少而定的。少的可以只编一个流水号,多的可以根据文件内容分类编号。文号要反映发文机关、发文时间、文件号数,以及文件所反映问题的类别。在文件的编号中一般有两种排列形式:一种是按机关、类别、年代以及文号的序列排列;另一种是按年代、机关、类别以及文号的序列排列。如果文稿没有填写文号,印刷部门一般不予印刷。因为没有文号,文件有可能印重或印乱。

☚ 销数   编委会 ☛

编号

reference number


编号

serial number


编号

series number


编号

number;No.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4: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