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导泻法
用比较温和方药制成药液灌入肛门,药物被肠粘膜吸收,在药力作用下将病邪随大便排出,达到治疗下体胃肠道疾病,特别是治疗隆病的一种方法,是藏医五种排出法之第四。
术前诊察 首先要诊察清楚宜泻法和不宜泻法的患者及其疾病。
适应证 单纯性隆病引起的痞瘤,隆引起的早晚腹胀、完谷不化、精液耗竭、月经过多、大小肠及肾腰风寒、体力衰弱、大肠与肛门寄生虫等疾病。
禁忌证 腹水、下落水肿、灰色浮肿、不思饮食、各种中毒症、肝病、肠炎、肥胖过度、消化不良、胃火衰弱,灰色培根病、培根木布病引起的高烧及血、赤巴偏盛的疾病。
方药 有主方和加减方两种,其中主方有柔导泻方、洗导泻方及洗柔泻方三种。
柔导泻方 适宜于单纯性隆病的治疗,组方是肥羊肉汤、上年产犊的牦头乳、牦牛奶制的熔酥油三者作为基础药再加木香、柏枝叶、荜茇、光明盐、诃子研末,制成药液。
洗导泻方 适宜治疗隆赤巴合并症。组方为水生动物鱼、水獭、青蛙、蝌蚪及白黄野鸭、鸬鹚等的肉汤,红色黄牛乳及黄牛乳制成的熔酥油三药的基础上加上方五药,再加中尼大戟。
洗柔泻方 适宜治疗隆培根合并病。组方为生活于干旱地区的野生禽类如雪鸡、山鹑、红嘴山鸦及虎豹等猛兽、鬣羚、马鹿、野驴、野牛等动物肉汤、山羊乳,山羊乳制的熔酥油加上述柔导泻和洗导泻中的各药,再加“索恰”研末制成药液。上述三种缓导泻方,酥油作引药最佳,肉汤作引药为中等,乳汁作引药为下等。用肉汤时要加乳汁,用乳汁时必须加酥油,这一点很重要。方剂中肉汤、酥油、乳汁的量,量多者为佳,量中等者为中,最少者为次。
加减方剂,对于单纯性隆病在柔导泻剂上面加阿魏、紫硇砂;对于隆培根合并症,在洗柔导泻剂上面加干姜、荜茇;对于隆赤巴合并症,在洗导泻剂上面加木藤蓼、麻花秦艽。另外,隆所致的痞瘤加白硇砂,虫病加酸藤子,胃肠胀满加木香等,不同疾病宜加各自的有益药物。
操作方法 对于单纯性隆病,取一握量即100ml柔导泻剂主方加减及所配引药;对于隆赤巴合并症,取一捧即200ml洗导泻剂(主方加减药及所配引药);对于隆培根合并症,取半捧即100ml洗柔泻剂(主方加减药及所配引药),泻剂要加热至刚挤的牛奶温度后,灌入羊胃或膀胱做成的灌肠器中,口部扎一长光滑导管,涂以油脂。天黑时分,令患者抬高臀部,向左侧身躺卧,右腿弯曲,左腿伸直,肛门涂以油脂,将灌肠器中空气排尽后把导管插入肛门3~4横指,频频挤压灌肠器,将导泻剂挤入肛门,只剩少许时,拔出导管,令患者抬高上体,放低臀部,朝天仰卧,并用木板轻轻拍打左右臀大肌和足心。如果此时药液从肛门逸出,则抓住两脚大𧿹趾,向上提起抖动,然后垫高臀部盖暖被子,仰卧。柔导泻一般于日落施术待到黄昏便可泻出,最迟也于一更天时便可泻出,有些患者还要比这早一些。如果此时还不能下泻者,可用峻导泻法导泻。对于隆偏盛和胃火旺盛者一次缓导泻后,不能下泻者,可连续使用本法。对于隆偏盛而胃火衰弱者,用加光明盐的温开水灌肠催泻几次。
缓导泻法利与弊 本术用之得当,则会压抑住任何隆邪上扬,能清除渗入深处的培根病和赤巴病和隆病。如果用之过度,则会造成不思饮食,息灭胃火的弊病。因此必须严格掌握分寸。为了不致泻之过度,峻导泻法和缓导泻法可以交替使用,这样才能不引发其他疾病,清除一切隆病。比如对体弱患者和灰色培根病、培根木布病等陈旧而难以治疗的疾病,可以先缓导泻一次,再峻导泻两次,两法如此交替多次,便能清除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