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绿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绿衣

绿衣

《诗经·邶风》篇名。《毛诗序》云:“《绿衣》,卫庄姜伤己也。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诗也。”朱熹亦谓“庄公惑于嬖妾,夫人庄姜贤而失位,故作是诗。言绿衣黄里,以比贱妾尊显而正嫡幽微,使我忧之不能自已也。”显系臆说,不足取。此实系悼念亡妻之诗。全诗四章,章四句。写衣裳是妻子亲手缝制,如今人已作古,睹物思人,使己倍增伤感。为后世“悼亡”诗词之滥觞。

☚ 柏舟   燕燕 ☛

《绿衣》


丈夫对故妻的怀念,睹物思人,情意难忘。
绿兮衣兮,(一) 绿的啊,外衣啊,
绿衣黄里。(二) 绿外衣,黄内衣。
心之忧矣! 心里悲伤啊!
曷维其已? (三) 哪有个止期?

绿兮衣兮,绿的啊,上衣啊,
绿衣黄裳。绿上衣,黄下裳。
心之忧矣! 心里悲伤啊!
曷维其亡? (四) 哪有个收场?

绿兮丝兮,绿的啊,丝儿啊,
女所治兮。(五) 你曾亲手把它理。
我思古人,(六) 我想起你这老伴侣,
俾无訧兮。(七) 纠正我多少错误哩。

絺兮绤兮,葛布粗啊葛布细,
凄其以风。(八) 风儿起,风凄凄。
我思古人,我想起你这老伴侣,
实获我心。(九) 真正能合我心意。


注 释
(一)陈奂:“绿兮衣兮,言绿衣兮也。……上兮字为语助。”
(二)闻一多《诗经通义》:“此里,谓在里之衣,即裳,非袷衣之里也。此章衣与里为二,犹下章衣与裳为二。衣在表,裳在里,衣短裳长,短不能掩长,故自外视之,衣在上,裳在下。此章绿衣黄里,以内外言之,下章曰绿衣黄裳,以上下言之。”
(三)陈奂:“以何释曷,以止释已,为全诗通训。心之忧也,曷维其已,言何时止忧也。……维其,句中语助。”
(四)王引之:“曷维其亡,犹言:曷维其已也。”
(五)朱熹:“治,谓理而织之也。”
(六)余冠英《诗经选》:“古人,即故人,指故妻。”
(七)毛亨:“俾,使。訧,过也。”
(八)陈奂:“凄,寒意。”
(九)毛亨:“实得我之心也。”

注 音
女ru汝 訧you尤

古代民歌《绿衣》全文、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何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何维其亡!
 绿兮丝兮, 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本篇写丈夫对亡妻的忧思怀念。
 本篇共分四章。前两章触景生情,由目睹亡妻留下的“绿衣黄里”、“绿衣黄裳”,而引起诗人“心之忧矣,何维其已!”两章言:每当我目睹亡妻留下自穿的绿上衣、黄下衣,心里总是充满忧伤,不知何时才能消止。这种忧伤之所以如此难以排除,有其更深的原因,即第三章中所说的“绿兮丝兮,女所治兮”。这绿丝衣裳是你亲手所做。诗人忆起亡妻在世时,一针针,一线线,以巧手精心制作衣裳的美好可敬形象;并进一步忆起这个勤劳而精于针线的 “古人”,曾 “俾无訧兮”。当她在世时,遇事总规劝诗人,使其免于犯错。可见亡妻是个既勤劳又贤惠聪敏的人。以上是诗人由目睹亡妻所留下的绿衣黄裳而触景生情,抒发自己的忧伤。接着,在第四章又联想到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此言亡妻为自己缝制的粗细葛布衣裳,炎夏穿在身上总感凉爽似风吹。上述美德才使诗人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她是我最得意的人。这也正是诗人当年的对她衷心挚爱,如今对她深切怀念、忧伤难解的根本原因所在。
 诗人在与亡妻共同生活中,值得回忆的往事与场面必定很多。但为何唯独选择看似普通的 “绿衣黄裳”、“絺兮绤兮”以抒发情思呢?这是因为它在诗人与亡妻生活中,最典型、最具代表意义,足以表现亡妻的生活特征、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及对丈夫的情思;最易激发诗人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与忧伤情思;从而感动读者,使之产生共鸣。它之所以容易感动读者,在于诗人所表达的是深刻的人生体验与丧妻后的真情实感。而这种思想感情的表达是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由 “绿衣黄里”联及 “绿衣黄裳”、“絺兮绤兮”,以至 “女所治兮”; 由 “心之忧矣”到 “我思古人,俾无訧兮”,“实获我心”。这就使诗人与亡妻先前生活中的一些侧面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使读者联想到他们的生活情景,对诗人失掉爱妻而寄予深切同情。
 本篇结构谨严完美。首章由对绿衣的描写以引起诗人的忧伤,虽未具体表明忧伤的原因,但所描写的气氛已使读者预感到全诗的情调及原因之非同一般。次章只换了 “裳”、“亡”二字,与首章属于重章叠句,其目的,为进一步加强抒发忧伤感情。第三章则进一步表明:上述衣裳均为丝制品,都是亡妻亲手所制作;而且指出:亡妻规劝他避免做错事所表现的贤惠聪敏。这已经表露他怀念忧伤的根源。第四章又以穿着亡妻为自己做的葛布衣裳的感受,扣到自己对亡妻的中意之感,更进一步揭示自己对亡妻怀念忧伤的根源所在。这就使诗人所抒发的忧伤感情达到最高潮。诗的结构层次,就是这样严密、分明而完美。
 本篇是怀妻悼亡之佳作,曾对后世文学产生深远影响。如后唐牛希济词《生查子》: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明代归有光 《寒花葬志》: “曳深绿布裳”等,均可见受其影响的痕迹。

《诗经》篇文之《绿衣》赏析|解读|阅读理解答案 - 可可诗词网

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𫄨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11)


 

 【注释】①绿兮衣:即绿衣。兮,语助词。②里:内衣。③曷:何时。维其:语助词。已:停止。④裳:下衣。⑤亡:通“忘”。遗忘。⑥治:梳理而编织。⑦古人:即故人。指亡妻。⑧俾(bǐ):使。訧(yóu):过错。⑨𫄨(zhī):细葛布。 绤(xì):粗葛布。⑩凄:寒凉。以:犹似,如。(11)获:得,合。
 【鉴赏】这是悼亡之诗。
 一对夫妻非常恩爱,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妻子先丈夫而去,致使梧桐半死,鸳鸯分飞,这给丈夫在心灵上造成了极大痛苦。
 全诗四章。可分两层理解。前二章写睹物怀人。丈夫每当看到亡妻的遗物绿色的外衣和黄色的内衣,心中便涌起无限的悲伤。这悲伤之情何时才能停止!后二章写情意难忘。亡妻勤俭而贤惠,绿色丝线是她亲手梳理,还常以善言相劝。我想起亡妻,就会使我无有过错。亡妻心灵手巧,葛布衣裳是她亲手裁制,穿在身上凉爽如风。我想起亡妻,实在合我心意。此诗写得极为沉痛,令人不忍卒读。
 此诗在文学史上有较大的影响。晋潘岳《悼亡诗》云:“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诗中描写遗物犹在而人去室空、睹物悼亡的情景,与《绿衣》十分相似,在表现手法上受《绿衣》的影响非常明显。
 《诗序》说:“卫庄姜伤己也。妾上僭,夫人失位。”旧说以黄色为正色,比喻夫人;以绿色为杂色,比喻贱妾。杂色在表在上,正色在里在下,这是隐喻夫人与贱妾地位的颠倒。这些显属附会之说,实不可信。闻一多《风诗类抄》说:“妇人无过被出,非其夫所愿。他日因衣妇旧所制衣,感而念之。”闻氏此说虽不算大误,但与诗的情感基调难协,因而不能视作确论。

诗词《绿衣》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 先秦两汉诗 - 可可诗词网

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注释】 ①绿兮衣兮:犹言“绿衣兮绿衣兮”。下文“绿兮丝兮”句式相同。里:同“裳”,指下衣。裳穿在里面,并长于上衣。②曷:何时。维:助词。已:止。③亡:同“忘”。④古人:故人。俾(bi比):使。訧(yi怡):过错。⑤絺(chi吃):粗葛布。绤(xi系):细葛布。絺、绤都是做衣裳的材料。凄:凉爽。
 
 【译文】 绿色的外衣啊,黄色的内衣。心中的忧伤啊,何时有了期! 绿色的上衣啊,黄色的下衣。心中的忧伤啊,何时能淡忘。绿色的丝绿色的线,是你亲手制成衣,我怀念逝去的亲人啊,使我临事少过失。葛布成衣有粗细,风吹身上凉凄凄,我怀念逝去的亲人啊,实在称合我心意。
 
 【集评】 《毛诗序》:“卫庄姜伤己也。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
 是诗也。”(《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卷一)
 《齐诗》:“黄里绿衣,君服不宜。淫湎毁常,失其宠光。”(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卷三上引)
 宋·朱熹:“庄公惑于嬖妾,夫人庄姜贤而失位,故作此诗。”(《诗集传》卷二)
 宋·严粲:“絺绤暑服,今当凄然寒风之时,喻不适时而见弃,犹班婕好秋扇捐箧之意也。‘我思古人’,能处嫡妾,‘实得我心’,言当于人心也。女子之情饶怨。此诗但刺庄公不能正嫡妾之分,其词温柔敦厚如此,故曰‘诗可以怨’”。(《诗缉》卷三)
 清·姚际恒:“先从‘绿衣’言‘黄里’,又从‘绿衣’言‘丝’,又从‘丝’言‘絺绤’,似乎无头无绪,却又若断若连,最足令人寻绎。”(《诗经通论》卷三)
 
 【总案】 清人方玉润曾云:“六经中唯《诗》易读,亦唯《诗》难说。固因其无题无序,亦由其词旨简约,每多言外意,不比他书明白显易也。又况说《诗》诸儒,非考据即讲学两家。而两家性情,与《诗》绝不相近。故往往穿凿,胶柱鼓瑟,不失之固,即失之妄,又安能望其能得诗人言外意哉。”(《诗经原始》凡例)其实,片面追求《诗》的“言外意”,正是历代说《诗》者多“非固即妄”的原因。比如《绿衣》,本是一首感情深挚的悼亡诗:诗人看见故妻的遗物,联想到故妻的许多好处,引起无限的感伤。诗意显明晓畅。而自汉以来,历代经学家却牵强附会,曲为之解,说什么“绿是间色,黄是正色,绿上黄下,比喻正副颠倒,嬖妾上僭,夫人失位”,把《绿衣》解释为失宠的正妻委婉讽喻夫君的诗。在他们看来,《诗经》首先是前辈圣贤所作的美教化、厚人伦的道德经典,其次才是文学作品。所以《诗经》的每一篇,都应该符合“温柔敦厚”的诗教。本着这个原则去解《诗》,怎么能不“固”且“妄”呢!

《诗经》-《绿衣》原文||鉴赏|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 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兮。
 𫄨兮绤兮, 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 实获我心。

 《绿衣》为睹物思人,借物抒情之作。所借之物为绿衣,所思之人为故妻,所抒之情为缠绵悱恻的深深思念。
 这首诗共分四章。前两章向读者展现出诗人塑造的主要艺术形象,即由对“绿兮衣兮”、“绿衣黄里”、“绿衣黄裳”的形象描绘与联想,产生了“心之忧矣”的忧情与”曷维其已”、“曷维其亡”的思愁。“裳”指下身衣服,“曷”同“何”,“维”系语助词,“已”,“亡”都是停止的意思,或将“亡”理解为“忘”的通假亦可。为什么会有如此难以排解的忧情与愁思呢? 诗的第三章将内容引向深入,原来,“绿兮衣兮,女所治兮”,这绿的丝是诗人的思念对象亲手所制, 这思念的对象正是那曾“俾无兮”的“古人”。“俾”, 使的意思,“”同“尤”, 过错,“古”通“故”。“古人”就是那曾使自己一生少过失的贤淑聪敏的过世妻子。行文至此,诗人对绿衣的特别感情与对故妻的深沉怀念便有了具体的内容。 结尾一章,“𫄨兮绤兮, 凄其以风”,“𫄨”“绤”分别为细粗葛布,“以”同“似”。 意思是故妻亲手所制的衣服不管是细葛布的,还是粗葛布的,在炎热的夏天穿在身上都会感到凉爽似风。这一章从一件绿衣展开,不仅深化了对故妻的怀念之情,同时揭示了这深情的本源,在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意即因为她实在是样样都中诗人的意。至此,尽管诗人行文仍很含蓄,但他内心已全然袒露在读者面前,由不得我们不感动,不回味,不深思,由不得我们不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了。
 诗以《绿衣》为题,以绿衣为主要艺术形象与抒情的依托,这是本诗艺术特色的集中体现。
 在故妻与诗人共同生活的过去,会有许许多多值得回忆的往事,值得怀念的场面,也会留下许多与她有关的东西,许多她亲手缝制的衣物,然而,诗人却在俯拾即是的众多事物中造取了最富特征性的绿衣,用绿衣概括丰富复杂的生活内容,虽取于一而蕴含万千。这是因为,只有故妻亲手缝制的衣服,对诗人来说最为贴体切肤,最为关乎冷暖,只有衣服上的针针线线最能表现细腻而含蓄的情感,只有故妻亲手缝制的“绿丝”,才更令人敏感地联想到诗人的情“思”与“思”念。
 由于作者选取了这“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 的绿衣为具体材料,而不是面面俱到地描写与故妻有关的众多事物,这就产生了典型化的效果,使读者感到作品所具有的真实性与独创性,尤其是选材的新颖与独特,使它不同于其它抒发思念之情的诗,如《卷耳》、《伯兮》、《殷其雷》等。这种鲜明的个别性表现在不是抒新婚不久暂别之情的幽思,不是抒征夫思妇被迫别离的愤思,而是在较长一段夫妻生活之后突然永别所产生的愁思。唯其如此,“绿衣”才是最富于生活气息,最适于表达真情实感的事物,而这种情感的表达又是有变化的: 由“绿衣黄里”,联类而及“绿衣黄裳”,进而细微如“绿兮丝兮”,最后扩展为“𫄨兮绤兮”。 这种描绘上的变化, 使人联想到诗人与故妻生活的每个侧面,使人感受到诗人那如溪谷之水,一波三折,跌岩起伏的情感变化。它使读者调动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去追踪诗中艺术境界的变幻,从而获得新鲜的审美感受。
 这首诗所抒发的情感是人生的至性至情,它深沉而含蓄,既不是浮浅庸俗的滥情,也不是矫揉造作的虚情,它表达的是深刻的人生体验,是对失去了的珍贵生活的回忆与感伤。诗人的情感是丰富的,以忧思为主,又不是一味的悲叹凄凉,这里有留恋美好时光的欣慰,有回忆故妻贤淑的感慨,也有追悼故妻的自豪之情,这就形成了以忧思为主旋律的内涵丰富的交响曲。这首诗抒发的情感又是十分含蓄的,它没有“振振君子,归哉归哉”的强烈呐喊,也没有“母也天只,不谅人只”的深长悲叹,诗人把多年凝聚的感情借助绿衣从容地表现出来,让人感觉到感情被压缩后的弹力,在这种弹力的压迫下,我们领会到其中的悲剧意味与微妙的情思,它引我们动情、思索。
 钟嵘的《诗品序》中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这种以物感人、借物抒情的手法,对以后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启迪了诸多真实性、情感性、含蓄性兼备的文学作品的创造。据考证,这首诗堪称后世悼亡诗之所本。这里仅就借物抒发忧思之情的作品列举一二: 如宋词中贺铸《生查子》,“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的曲喻手法; 明代归有光《寒花葬志》中“曳深绿布裳”的细节再现,《项脊轩志》中“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的深沉委婉,都无不具有《绿衣》选材时万取一收的特点,真可谓异曲同工了。
 《绿衣》 的第二个重要艺术特色表现在结构的完美性上。全诗四章,首章为启行之辞,由对绿衣的描绘,引出诗人心中的忧伤,尽管对忧伤的内容及缘由未加说明,可由气氛的渲染已可使读者悟到它在预萌着的中篇之意了; 第二章,由衣而裳,忧思之情愈加浓郁; 到了第三章,就揭示了衣也罢,裳也罢,根根细丝都是亡妻亲手所制,这份忧思之情就昭然揭晓了; 第四章将前三章追媵联接,正如江上引舟,始而缓缓前行,至此却用力振楫,扩大了抒情的范围,增加了情感的深度,使全诗达到了高潮。
 从形式上看,一、二章和三、四章句法稍有不同,格式相近,它们既不是穿凿的刻意变化,也不是简单的重复吟咏。它们是按照抒情对象的逐渐扩大与感情抒发的层层深入而渐次展开的,因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四个章节构成一种完美的结构,既不失整齐的建筑美与韵律美,又具有富于变化的节奏美与形式美。
 所以说,《绿衣》堪称一首怀人悼亡的佳作。

《诗经》之《绿衣》译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绿衣

 〔原文〕
 绿兮衣兮,
 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
 曷维其已!
 (里、已,之部。)
 绿兮衣兮,
 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
 曷维其亡!
 (裳、亡,阳部。)
 绿兮丝兮,
 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
 俾无兮!
 (丝、 治、 , 之部。)
 絺兮绤兮,
 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
 实获我心!
 (风、心,侵部。)
 〔译文〕
 你做的绿色衣服仍然在,绿色的面黄色的里。看见它心忧伤,衣在人不在。思念故妻何时了,悠哉悠哉!
 你做的绿色衣服穿身上,绿色的上服黄色的裳。穿上它心忧伤,思念故妻怎能忘。
 那匹匹绿丝多么好,是你亲手纺织所制造。看见它想故妻,使我生活幸福差错少。
 你织的葛布有粗有细,穿上用它做的衣服,凉爽又阔气。想故妻永难忘,事事都称我心意。
 〔评介〕
 《绿衣》四章,章四句。《诗序》说:“绿衣,庄姜伤己也。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诗。”又清方玉润《诗经原始》诗题序曰:“卫庄姜伤嫡妾失位也。”宋朱熹《诗集传》也从其说,均不足证。从全诗的内容上看,这是一篇见物怀人,情不自禁的沉痛悼亡诗。全诗四章。首章由对绿衣的描写,引出诗人心中的忧伤。写绿衣黄裳是故妻亲手所制,而且非常精致漂亮,是绿色的面,黄色的里,从这些可以让读者想象他的故妻,是位勤劳、贤慧的巧妇。诗句中的“里”。余冠英《诗经选译》释为:“ ‘里’,在里面的衣服,即指下章‘黄裳’的裳。从上下说,衣在上,裳在下;从内外说,衣在外,裳在里。”二章由衣而裳,忧思之情越加浓郁;三章写那一匹匹绿丝是亡妻亲手所制; 四章写那粗细的葛布是亡妻亲手所织,看到亡妻的这些遗物,联想到亡妻的许多好处,更加感伤,怀念不已。清姚际恒《诗经通论》:“先从‘绿衣’言 ‘黄里’,又从 ‘绿衣’言‘丝’再从 ‘丝’言 ‘絺绤’,似乎无头无绪,却又若断若连,最足令人寻绎。”其说甚是。
 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就是将叙事、怀人、抒情相结合,特别是在抒情上达到至性至情,情挚意深,读之催人泪下。清王士祯在《池北偶谈》中说:“予六七岁,始入乡塾受《诗》,诵至《燕燕》、《绿衣》等篇,觉枨触欲涕,不自知所以然。稍长,遂颇悟兴观群怨之旨。”诗中所叙述描写的 “绿衣”、“黄里”、“黄裳”、“绿丝”及其“絺绤”等,都是他亡妻的遗物,以物怀人,让人联想他的亡妻,勤劳、聪明、贤慧,以及生前的种种好处,然而其物在而人不在,真悲伤已极,于是发出“心之忧矣,曷维其已”,“心之忧矣,曷维其亡”,三、四章重复咏叹 “我思古 (故)人”的悲叹,语极凄切,读之产生共鸣。《诗经全译》评之曰:“诗人睹物伤心,感情缠绵地悼念亡妻,为后世悼亡诗之所本。”这种手法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明代归有光《项脊轩志》中“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足见这种写法影响的深远。
绿衣

绿衣

〔原文〕
绿兮衣兮,
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
曷维其已!
(里、已,之部。)
绿兮衣兮,
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
曷维其亡!
(裳、亡,阳部。)
绿兮丝兮,
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
俾无兮!
(丝、 治、 , 之部。)
絺兮绤兮,
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
实获我心!
(风、心,侵部。)
〔译文〕
你做的绿色衣服仍然在,绿色的面黄色的里。看见它心忧伤,衣在人不在。思念故妻何时了,悠哉悠哉!
你做的绿色衣服穿身上,绿色的上服黄色的裳。穿上它心忧伤,思念故妻怎能忘。
那匹匹绿丝多么好,是你亲手纺织所制造。看见它想故妻,使我生活幸福差错少。
你织的葛布有粗有细,穿上用它做的衣服,凉爽又阔气。想故妻永难忘,事事都称我心意。
〔评介〕
《绿衣》四章,章四句。《诗序》说:“绿衣,庄姜伤己也。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诗。”又清方玉润《诗经原始》诗题序曰:“卫庄姜伤嫡妾失位也。”宋朱熹《诗集传》也从其说,均不足证。从全诗的内容上看,这是一篇见物怀人,情不自禁的沉痛悼亡诗。全诗四章。首章由对绿衣的描写,引出诗人心中的忧伤。写绿衣黄裳是故妻亲手所制,而且非常精致漂亮,是绿色的面,黄色的里,从这些可以让读者想象他的故妻,是位勤劳、贤慧的巧妇。诗句中的“里”。余冠英《诗经选译》释为:“ ‘里’,在里面的衣服,即指下章‘黄裳’的裳。从上下说,衣在上,裳在下;从内外说,衣在外,裳在里。”二章由衣而裳,忧思之情越加浓郁;三章写那一匹匹绿丝是亡妻亲手所制; 四章写那粗细的葛布是亡妻亲手所织,看到亡妻的这些遗物,联想到亡妻的许多好处,更加感伤,怀念不已。清姚际恒《诗经通论》:“先从‘绿衣’言 ‘黄里’,又从 ‘绿衣’言‘丝’再从 ‘丝’言 ‘絺绤’,似乎无头无绪,却又若断若连,最足令人寻绎。”其说甚是。
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就是将叙事、怀人、抒情相结合,特别是在抒情上达到至性至情,情挚意深,读之催人泪下。清王士祯在《池北偶谈》中说:“予六七岁,始入乡塾受《诗》,诵至《燕燕》、《绿衣》等篇,觉枨触欲涕,不自知所以然。稍长,遂颇悟兴观群怨之旨。”诗中所叙述描写的 “绿衣”、“黄里”、“黄裳”、“绿丝”及其“絺绤”等,都是他亡妻的遗物,以物怀人,让人联想他的亡妻,勤劳、聪明、贤慧,以及生前的种种好处,然而其物在而人不在,真悲伤已极,于是发出“心之忧矣,曷维其已”,“心之忧矣,曷维其亡”,三、四章重复咏叹 “我思古 (故)人”的悲叹,语极凄切,读之产生共鸣。《诗经全译》评之曰:“诗人睹物伤心,感情缠绵地悼念亡妻,为后世悼亡诗之所本。”这种手法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明代归有光《项脊轩志》中“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足见这种写法影响的深远。

☚ 柏舟   燕燕 ☛
绿衣

绿衣lǜyī

┃━ 妾婢。《诗经·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毛诗序》云:“绿衣,卫庄姜伤己也,妾上僣,夫人失位而作是诗也。”后因以绿衣表示妾婢。清·邱心如《笔生花》第十四回:“欲将我,充绿衣,媵彼良人。”

☚ 章台   寒劣 ☛
绿衣5870墙上青苔。东北官话。吉林长春。

绿衣

❶借指祭服中的卑下者。汉扬雄《法言·吾子》: “绿衣三百,色如之何。”
❷泛指女子怨夫弃故喜新的作品。明汤显祖《紫箫记·胜游》: “只是一件,新人有时故,丈夫多好新; 绿衣白华,自古所叹。”
❸借指再娶之妻。明陈汝元《金莲记·湖赏》: “相公素耽风月,妾身厌构雨云。欲消白首之悲,须遣绿衣之聘。”
○ 绿衣黄裳

绿衣

隐指尊卑失位,贵贱易序。古人以黄色为正色,绿色为间色、杂色,作衣服一般以正色为表,间色为里,“绿衣黄里”则为颠倒主次。《诗经·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据小序,此为卫国夫人庄姜自悼失宠之词。汉扬雄《法言·吾子》:“绿衣三百,色如之何?”是说绿衣即使再多也无用,因为它终究是绿色。

妾(妾妇;妻妾;副妾;偏妾;庶妾;侍妾;陪妾;美~;丽~) 姬(姬妾;姬人;姬媵;姬侍) 媵(媵妾) 小(小妇;小娘;小婆;小妻;小婆娘;小家婆;小老婆;小太太) 嬬 偏室 次室 侧室副室 贰室 别室 簉室 别房 二房 后房 偏房 少房 少妻 下妻 傍妻 旁妻 次妻 旁妇 属妇 细姨 细君 莺莺 燕姞 嫱媛 贴身 左右人
妾与使女:婢妾
婢妾等人的代称:绿衣
随嫁的婢妾:媵婢
妾的代称:小星
旧时对父之妾的称呼:姨娘
古代太子姬妾的称号:良娣
宫中女官、天子诸侯姬妾:嫔嫱
称妾:如夫人
旧时称妾:姨太太
称人妾:如君
尊称显贵人家的妾:小夫人
雅称妾:姬人
婉称妾:私室 小妇 下妻
给人做妾:伏低做小 低头伏小
众妾:诸娣
诸妾中的年幼者:
丈夫的嫂子或年长之妾:姒(~娣)
妾之先有子者:长妾
众多的姬妾:莺莺燕燕
(男子在妻子以外娶的女子:妾)

☚ 妾   各种妾 ☛

绿衣lǜ yī

❶绿色的上衣。《诗·邶风·绿衣》:“绿兮衣兮,~~黄里。”
❷卑下的祭服。《法言·吾子》:“~~三百,色如之何。”

绿衣lǜyī

❶指非正色的下等服色。《诗经·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诗序》:“绿衣,庄姜伤己也。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诗。”又清方玉润《诗经原始》诗题序曰:“卫庄姜伤嫡妾失位也。”后因以“绿衣”为婢妾等人的代称。汉扬雄《法言·吾子》:“绿衣三百,色如之何矣;纻絮三千,寒如之何矣。”唐李轨注:“绿衣虽有三百领,色杂不可入宗庙。”《新唐书·肃宗七女传》:“阿布思之妻隶掖庭,帝宴,使衣绿衣为倡。”明王錂《春芜记·瞥见》:“向春风枉却韶颜,做绿衣微贱。”《天雨花》第十五回:“你当日不肯充绿衣之数,朕今贵为天子,你若相从,你便是正宫皇后。”
❷官吏的礼服。唐制六品、七品服用绿,饰以银。宋代用于七及八品。明制八品、九品着绿袍。《新唐书·车服志》:“六品、七品绿衣;八品、九品青衣。”唐姚合《武功县作》诗:“自下青山路,三年着绿衣。”李贺《洛阳城外别皇甫浞》诗:“凭轩一双泪,奉坠绿衣前。”《大明会典·冠服下·公服》:“八品九品、绿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4: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