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绿牡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绿牡丹 绿牡丹长篇小说。又名《四望亭》或《龙潭鲍骆奇书》。清人作。道光年间刊行。六十四回。写骆宏勋和花碧莲的爱情故事。其中穿插一群江湖侠客,专门劫杀“奸人”而从不加害于“公平商贾,忠良仕宦”。后投奔忠臣狄仁杰,迎唐中宗复位。大旨揄扬勇侠,赞美粗豪,但又不背于忠义。有1985年浙江古籍出版社本。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蔡国梁校点本,题为《绿牡丹全传》。 ☚ 镜花缘 何典 ☛ 绿牡丹 绿牡丹传奇剧本。明吴炳作。写柳希潜、车本高、顾粲三人均欲娶翰林沈重之女婉娥。沈重令三人各作一首咏绿牡丹诗,以便择婿。柳请馆师谢英代笔,车请妹车静芳代笔,惟顾一人自作。静芳甚爱谢英之诗。因恐非出自柳手,请他重作;沈重父女亦疑有伪,面试车、柳二人,于是真相大白。后谢英、顾粲乡试高中,分别与车静芳、沈婉娥结为夫妇。作品写才子佳人故事,境界不很高,但情节曲折,性格描写细致,颇有喜剧色彩。对明末假名士丑态的刻画较有特色。 ☚ 鸳鸯棒 情邮记 ☛ 绿牡丹 绿牡丹吴炳作。今存明崇祯金陵两衡堂刊本,收入《古本戏曲丛刊》三集。此剧三十出。写柳希潜、车本高、顾粲三人争娶翰林沈重之女婉娥,沈重令三人以绿牡丹为题,各作诗一首。柳希潜请馆师谢英代笔,车本高请妹静芳代笔,惟顾粲自作。婉娥认为车本高之作带有脂粉气,沈重亦发现柳作乃馆师口吻,于是复请顾、车、柳三人面试,察出车、柳作伪。车静芳见谢英代作,惊叹其才。谢英看了车静芳代作,也大为赞赏。谢英、顾粲乡试高中,遂与车静芳、沈婉娥成亲。梁廷枏《曲话》:“石渠四种,以《绿牡丹》为最。”《复社纪略》、《冬青馆集》谓吴炳受温体仁委托,作此剧攻击复社成员。后人不细考,以讹传讹。此说不可信,因为复社成立于崇祯元年(1628),而此剧作于吴炳中进士(万历四十七年,1619)之前,何况吴炳“与东林诸君子交好”,复社继东林,故不可能用剧作攻击复社。今有越剧改编本。京剧《诗文会》,亦撷此剧而改编成。 ☚ 粲花五种曲 画中人 ☛ 绿牡丹 绿牡丹《春台班戏目》及《庆昇平班戏目》著录。事见《绿牡丹》第十八至二十一回。京剧有《宏碧缘》。叙演唐武则天时,花振芳一家沿途卖艺,得与骆宏勋、任正千结识。恶少王偏欲倚其父权势强娶花女碧莲。花氏母女幸仗武艺脱身。碧莲于四望亭失足坠下,赖宏勋接获,二人由是缔婚。 ☚ 端午门 四杰村 ☛ 《绿牡丹》《绿牡丹》
传奇剧本。明吴炳著。关于本剧的作者和人物本事,近人蒋瑞藻《小说考证》记《缺名笔记》说:“或询《绿牡丹》出处,余按娄东陆桴亭《复社纪略》曰:‘当天如之裒集国表也,湖州孙孟朴淳,实司邮置,扁舟千里,往来传送,寒暑无间。……两越贵游弟子与素封家儿,因淳拜居张、周门下者无数。诸人执贽,亦名流自负,趾高气扬,目无前达。乌程温育仁,首辅体仁介弟也,心丑之,著《绿牡丹》传奇诮之。杭俗好异,一时争相搬演……。’又张秋水《冬青馆集·书〈绿牡丹〉传奇后》云:‘此吾乡温氏启衅于复社之原。书中以管色为乌有亡是之词。其实柳五柳、车尚公、范思轲,据《复社纪略》,各有指斥。其于越人,疑亦王元趾、陈章侯一流。而吴兴沈重者,以在朝则影黎愧庵、倪三兰;在野则影张天如、杨子常、周介生辈。大致如《十错认》、《燕子笺》,亦明季文字风气所趋,而语语讥切社长,极嬉笑怒骂之致,宜愧庵当日厉禁之。要其词藻,有不能没者。’”近人吴梅《霜厓曲跋》说:“余谓陆、张两家所述事实綦详,惟于作传主名,皆未深考。余既得五种全本,方确信为石渠笔。”日本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说:“但以之为温育仁之作,乃《复社纪事》之误,应视为吴炳受其托而作,不容怀疑者。”关于吴炳诸作的优劣,清梁廷楠《曲话》说:“石渠四种中,以《绿牡丹》为最,《疗妒羹》、《画中人》次之。”吴梅《顾曲麈谈》说: “著曲五种,以《疗妒羹》最佳。余见其《绿牡丹》、《情邮记》诸本,排场关目,颇为生动,惟词藻终不及《疗妒羹》。”吴梅《中国戏曲概论》说:“《绿牡丹》则科诨至佳,《西园记》则排场近熟,终不如《情邮》之工密也。”关于本剧的评价,吴梅《顾曲麈谈》说:“吴石渠五种,以《绿牡丹》为简明,通本关目,止在绿牡丹一枝,沈老之衡文,瑶草之捉刀,二才媛之怜才,皆另有一种紧凑缜密之致,而尤能别开一生面。试问隔帘试婿,古今有是事否?此因头绪不繁,故能步步引人入胜也。”吴梅《霜厓曲跋》于《西园记》剧下说:“且明人传奇,凡净、丑诸色,皆不从身后着笔。此作直是创格,当与《绿牡丹·帘试》出,同为破天荒之作。剧曲中能注重净、丑诸色,方称名手矣。”日本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说:“此记科白逼真,性格描写极精致,净(柳生)丑(车生)之做作,甚富谐谑,以文雅的滑稽剧而言,其价值或在《狮吼记》上。”此剧歌颂了以才貌为基础的美满爱情,讽刺了假名士的欺骗行径,揭露了科场考试的种种弊端,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明代后期各类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作者充分运用巧合、误会、双关等喜剧手法,揭示人物之间的喜剧性冲突,使全剧漾溢着轻松愉快的喜剧气氛。剧本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结构缜密纤巧,为中国戏曲史上风情喜剧类作品中的佼佼者。lu 绿牡丹书叙广陵扬州骆龙初任定兴县游击之职,携家上任。其子宏勋方面魁梧,膂力过人,家人余谦虎背熊腰,极有勇力。投在门下的有本县富户任正千,专好骑马射箭,抡剑弄刀,不惜重金赎出妓女贺氏为妻。骆龙一任九年,染病身亡。宏勋与母计议起柩南归,任正千谆谆款留,一住二年。那年春季三月,任正千邀骆宏勋至桃花坞游玩,租一亭子设席。适吏部尚书公子王伦坐在亭子对面饮酒,遂与贺氏眉目传情,两家争夺把戏,玩把戏的却系山东陆地响马花振芳,携妻巴氏并女碧莲周游各地,实为择婿。碧莲看中宏勋,花振芳遂央任正千作冰人。 骆宏勋因已聘兼孝服在身而拒,花振芳即回旅店,被请至王伦府献技。王伦意欲调戏碧莲,被巴氏母女打得席翻物滥。次日清晨,王伦派百十余名教习、家丁去找花氏寓所厮打,路遇骆氏主仆为之解围。王伦听信贺氏之兄帮闲贺世赖之计,借机邀骆、任至府,诓结金兰,王伦遂得与贺氏通奸,并离间任、骆,骆宏勋即搬柩回扬,途中得花振芳照料,花氏并下定兴将真相告任正千。被贺氏丫环听见,王伦即设计诬陷任正千为匪,任被执下狱。花振芳闻讯赴牢劫友,未等花、任来到,骆宏勋已动身。回到扬州,骆母为生计将本起息。一日,骆宏勋与表兄徐松朋赴平山堂观菊,经四望亭见余谦在亭上捉一大马猴,在那里勉强追赶。这时,一派鸾铃响亮,来了五男六女,骑了十一匹骡子。此乃花振芳一众。花老见余谦在四望亭上喘息,便问谁是猴子的主人。西台御史之子栾镒万应答,手指花碧莲道: “他上去捉时,谢仪加倍: 足纹银子二十两。”花碧莲上亭,到顶层正待擒住,亭角砖裂,与猴子俱坠下来。猴子跌为肉饼,碧莲正好被宏勋纵身双手接住。这一救命之恩,更加深了花碧莲对骆宏勋的挚情。花振芳登门投书再求婿,又遭拒。而栾镒万因猴子跌死欲赖银,被花振芳捉住,被迫给银而欲报仇。出银请拳客濮天鹏去行刺,被骆宏勋捉住。濮诉说系岳丈逼他谋财娶妻所致,闻声而来的骆母即积德赠银,并命骆避仇赴杭入赘。经龙谭庄遇水寇头领鲍自安,鲍代婿濮天鹏谢恩。后花振芳觅婿也来此,鲍为花定计,将骆母与已聘之桂小姐盗上山东,谎报骆母被焚而亡。宏勋回扬哭母,并因栾镒万着朱氏兄弟摆擂台,而受伤。受爱女鲍金花之激,鲍自安戴月维扬复擂台,父女双双取胜。栾镒万再请峨眉山道士雷胜远来打擂台,被五台山和尚消安解围。其后骆宏勋与余谦主仆奔山东而去,竟在黄花铺被现任历城县主簿代行县事的贺世赖看见而入狱。余谦巧遇骆宏勋堂兄宾王,随宾王同至节度衙门,当面向狄仁杰告状。狄公闻余谦称花、鲍有忠义之心,触起迎主还朝之念,便令旗牌持令箭提取骆宏勋、鲍自安面审。骆起解至四杰村,遇仇人朱氏兄弟与贺世赖,幸得消安师弟消计救助,又值鲍自安被提上京,花振芳至历城去看女婿骆宏勋,路过此地,于是大杀一场,将先前捉到王伦、贺氏与贺世赖等一起带到花老庄。鲍自安等笑审奸人后,骆宏勋与桂小姐花碧莲成亲。三日后,探子来报:武三思在海外采得一宗异种奇花,花名谓之 ‘绿牡丹’,今花开茂盛,女皇帝武则天言此花为国家祥瑞事。出黄榜考文武奇才女子,封官赏爵。鲍自安等一众乘机上京,并与狄仁杰商定迎主平妖,一举成功。庐陵王登位,武则天自缢,鲍自安、骆宏勋俱各受封,一部二十三万字的江湖义侠故事到此结束。 这部长篇小说,以骆宏勋与花碧莲的姻缘为线索,表现了权豪势要、邑令吏役乃至土棍无赖对平民百姓的欺凌虐害,讴歌了勇侠剑客的搏击反抗和胜利欢聚,贯穿着 “为主尽忠,为义全友” 的思想。它虽有浪漫气息,却系写实之作,因反映封建政权的侧面和本质,具有一定程度的历史真实性。全书自始至终弥漫着昂扬的基调和乐观的氛围,传奇人物固然驾驭全局,而斗争的双方却壁垒分明: 在民间,英豪与势豪; 在朝廷,忠良与奸佞; 连绿林也分成义侠与地霸,甚至超然物外的和尚道士也卷入这场斗争而分属其间,正义与邪恶这两种社会力量展开了殊死决战。人们分明感到: 在这一笼罩着清中叶以来社会矛盾阴影的对抗中,渗入了我国古代平民广泛具备的善与恶、美与丑、顺与逆相对照的朴素的美学观。这不仅体现在串联全书情节的中心人物骆宏勋身上,而且凝注在 “我乃江河水寇” 的鲍自安和 “他乃旱地响马”的花振芳这两个形象身上。特别是鲍自安老儿,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又风趣幽默,深通人情,终致众望所归,自然而然地成了群英中的重要人物,在作品里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气度和才能,他的性格和事迹是比较动人的。作者不仅描绘了鲍自安这样一些使作品充满亮色的人物,而且还怀有深意地借着众人这口,反复地为这些“盗”“寇”辩白。多胳膊余谦曾对接受圣旨、迎王保驾的大臣狄仁杰说:“花、鲍二人皆当世英雄,非江湖之真强盗也: 所劫者,皆是奸佞;所敬者,咸系忠良,每恨无道之秋,不能吐志,常为之吁嗟长叹。” (第四十五回) 人们不难看出,这些“解祸分忧,思难持危”的义侠的出现以及他们的故事在市井乡野传播,是有历史背景与社会根源的。当中国封建社会日薄西山,日益朽败而又无法解救时,居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平民百姓,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带有强烈的个人复仇色彩或聚众反抗的豪侠奇士身上。同治七年江苏巡抚丁日昌查禁的小说中有《绿牡丹》,大约就是因为从中觉察到平民百姓的复仇和反抗情绪,把它看作 《水浒》一类 “诲盗” 之书的缘故。而鲍自安等侠客的出现,乃是当时苛政所反激而成的。因而象《绿牡丹》这类小说不仅在当时有一定的激励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即在今天也有某些认识价值与审美教育意义。虽然这些绿林好汉都被“收伏”,“保驾还朝”,落得有似招安的结局,但它仍是服从于锄奸诛恶的主题的。综上所述,《绿牡丹》比起后来坊间盛行的夹杂怪力乱神,脂扮名教的同类小说要来得健康一些。 本书文辞俚俗,风格粗犷,颇有民间文学气息。它不仅注意细节描写,而且不乏心理刻划。在谋篇布局上,每每采用复线交叉进行,使事件此起彼伏,情节曲折有致,接缝斗榫,自然无痕,发扬了中国章回小说的传统特色,收到了使读者欲罢不能,爱不释手的艺术效果,足见作者对文艺欣赏的心理过程揣摸得细致入微,值得今天搞文艺创作的人探讨。它用“犯笔而不犯”,使一批同类型的人物均各具个性色彩。如李逵式的人物,余谦赤胆,任正千粗豪,余谦粗有中细,任正千却近似卤莽; 同属侠首盗魁,花振芳耿直,鲍自安爽朗,而鲍的诙谐特别是他的韬略却又高出花振芳一筹; 同属侠女,花碧莲的深挚,鲍金花的骄矜,历历分明。就是反面人物如贺世赖、贺氏也无脸谱化之嫌,让我们欣赏两段: 当然,比起清中叶的名作及其后的同类小说,《绿牡丹》不免显得粗糙浅率,且较少触及下层生活,无论思想或艺术成就还很有限,但是早期侠义小说具备这些胜处已经不容易了,它的一套程式对近代侠义小说也产生过影响。 大家知道,中国的侠义小说虽因特殊的社会条件而形成独立的一支,然而它的来源却颇久远。说得褊狭一些,《史记》 的 《刺客列传》、《游侠列传》,唐传奇诸如《虬髯客传》、《聂隐娘》、《红线》,宋元话本中“朴刀”,“杆棒”之类,其风貌精神,其人物事迹,都给它以直接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当清中叶侠义小说与公案小说开始合流,乾嘉之际出现了 《施公案》时,道光前期的说部仍有继承以往的创作传统,在新的土壤中,开出了侠义小说的新葩,以它的虎虎而有生气的描摹独立于世,它的思想和技术给了后世的 《儿女英雄传》、《三侠五义》等侠义小说的滋养,这是显而易见的;所塑造的“响马”,“水寇”,较之 《三侠五义》 中侠气少而官气多的侠客,较之 《施公案》、《彭公案》 中风节低下的侠客,明显高出一筹。它们固然都在渲染绿林积习,但《绿牡丹》 的主要部分却在描写英雄豪杰的除暴安良、锄奸扶弱,鲍自安、花振芳等好汉也有别于乐为臣仆、甘作僚卒的黄天霸、展昭之流。在《施公案》 里,恶虎村的濮天雕被黄天霸镖打,妻子为黄逼死,而在 《绿牡丹》里,龙潭庄的濮天雕及其兄弟濮天鹏却是劫官灭顽的胜利者。 总之,这部章回小说情节曲折动人,用语饶有风趣,不落以往侠义小说与自择佳偶的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使读腻了面目相似的作品的读者耳目一新,故自道光年间它问世后,大受里巷乡壤的百姓的欢迎。京剧、川剧、滇剧、湘剧、徽剧、豫剧、秦腔、河北绑子等都曾取材于它的部分章节,改编上演。如 《大闹桃花坞》、《四望亭》、《嘉兴府》、《龙潭镇》、《扬州擂》、《四杰村》、《巴骆和》等,都是人所熟知的。京剧《宏碧缘》,即以本书为蓝本,加以穿插、增补,突出主线,号为全本,颇受南北观众赞赏。扬州至今保存捉猴子的四望亭古迹,扬州比较流行的 《绿牡丹》说书,也与本书有关,足窥其流传之广与影响之大。 绿牡丹戏曲。明吴炳(?—1650)撰。二卷三十出。炳字若渠,号粲花主人,江苏宜兴人。万历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少时即喜作戏曲,与阮大铖齐名。所作传奇总名《粲花斋五种曲》。以临川之笔,协吴江之律,兼采汤、沈二家之长。《新传奇品》称其作品是吴道子写生,须眉活现。此剧演谢英、顾粲因文会得佳偶事,前后俱以绿牡丹作关目,故名。剧中顾粲刻社稿,沈重立社规,乃借此以刺复社。有明崇祯间金陵两衡堂刻本,暖红室重刻本,《奢摩他室曲丛》排印本等。《古本戏曲丛刊》三集据两衡堂刻本影印。 绿牡丹又名 《四望亭全传》、《龙潭鲍骆奇书》、《宏碧缘》。撰者不详。《绿牡丹》是清代中叶的一部长篇章回小说,大约成书于道光十年前后,作者已无可考。全书共六十回,叙述江湖侠女花碧莲与将门之子骆宏勋,在剪除武周佞臣及其党羽的过程中,相识相恋,几经挫折,终成眷属的故事。作品以唐朝武则天执政时期为历史背景,以骆宏勋与花碧莲的婚姻为引线,以侠客义士除奸诛佞、迎王保驾为重要事件,揭露封建统治和土豪劣绅欺凌和残害百姓的罪行,歌颂了侠义勇为,为民除害的高尚品德。小说虽然以几个唐代著名历史人物如骆宾王、狄仁杰等作为陪衬,但人物之间的关系及生平事迹,均与史实不符,完全是一部虚构的演义小说。它之所以把时代背景推至“唐代”,不过是由于清朝文字狱严酷,不得不借演前朝旧事。它所揭露的正是清代中叶晚期,清王朝由盛而衰,政治更加腐败,人民生活痛苦不堪的社会现实,反映了一定程度的历史真实。故此书一刊行,便遭清政府禁毁。小说在艺术方面情节曲折,悬念迭生,有较强的故事性;注意随情节的展开,在动态中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几个江湖英雄如鲍赐安、花振方、花碧莲等,尤为神形声色兼备,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语言生动流畅,富有表现力;但作品文字比较粗糙,尤其是夹杂的诗词等韵文更显拙劣,时有语法欠通,用辞不当,叙述重叠繁冗,细节前后抵触之处。从以上特点来看,它似乎仅是根据评书艺人口述记录整理,并未经过文人细致加工创作的一部作品。《绿牡丹》刊刻的版本较多,主要有道光十一年文善堂刊本、道光十八年崇文堂刊本、光绪七年坊刊本、光绪十八年、二十九年的刊本等。今本有1985年浙江古籍出版社本和1985年宝文堂书店本,为现代通行版本。 《绿牡丹》lü mu danThe Green Peony→吴炳(Wu Bing)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