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综合农业区划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综合农业区划comprehensive agricultu-ral regionalization

根据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及在生产上形成的综合性特征和差异所进行的区域划分。进行综合农业区划工作,是在综合分析农业资源和各种单项性农业区划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分区依据和指标划分农业区域。分区阐明农业生产特点、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业生产结构与布局的设想,论证因地制宜实行农业技术改革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方向与途径。在工作过程中,着重从整体角度考虑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从农业的全局研究农业的地域分工和全面发展;强调用综合分析、综合平衡、综合研究方法,研究农业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与条件的内在联系,具有涉及面广、整体性、战略性和综合性强的特点。
作用和内容 进行综合农业区划有助于全面认识农业区的生产条件和特点,为因地制宜地综合利用农业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从宏观上对农业作全局性的安排和战略性部署,为制订农业规划提供依据;有助于协调生产与生态的关系,建立一个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和良好的生态系统,不断提高其综合功能和综合效益。根据中国的实践,综合农业区划的内容主要包括:❶综合评价农业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包括种类、数量、质量、组合和时空分布等)对发展农业生产的适宜程度、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析农业资源的利用潜力及其可行性;
❷综合评价社会经济条件的优势与劣势。分析主要社会经济条件和经济资源对发展农业生产的影响和保证程度;
❸根据农业地域分异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按一定的划分依据和标志划分综合农业区域;
❹综合论证农业发展方向、农业结构及总体布局;
❺综合分析农业的主要障碍因素和主要矛盾,提出实现农业合理结构与总体布局的途径和关键措施,并对其实施后的发展前景和效益进行预测。
分区的依据和指标 综合农业区划分区的依据:❶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区内相似性与区间差异性;
❷农业基本特征与生产发展方向的区内相似性与区间差异性;
❸农业生产关键措施与建设途径的区内相似性与区间差异性;
❹基本保持一定行政区界的完整。这四条划分依据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前两条反映各农业区域总体差异的概况;第三条着重反映各农业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向与前景的差异情况;最后一条则着眼于方便区划成果的应用。综合农业区划分区指标通常采用的有:❶反映农业生产条件区域差异的指标。包括气候、地貌、土壤、植被等自然条件及其组合类型,人口密度,每个劳动力负担耕地和土地面积,农业机械化水平等;
❷反映农业结构差异的指标。包括农、林、牧、副、渔的用地结构、产值结构;
❸反映农业集约化水平和农业经营效果区域差异的指标。包括复种指数、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农产品商品率和每人平均年收入水平等。其中前两类为主导指标。划分指标数值的拟定以能正确反映各区域农业生产差异为准则。指标数量要适当,计算要准确。主导指标可绘成分析性地图。
方法和步骤 ❶建立有农业、地理和经济等专业人员参加的综合农业区划组, 制定工作计划, 明确要求和作法。
❷搜集整理资料, 明确综合分区指标。在整理、分析资料的基础上编制能反映划分主导指标的分析草图, 应用以上指标拟订分区初步方案。
❸室外调查。围绕综合农业区划的内容进行典型调查、线路调查和区域调查, 以调查取得的资料修改(校正区界、调整区数)分区初步方案并正式确定下来。以区域为单位统计数据。
❹综合分析。围绕农业生产结构和总体布局这个中心问题, 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益上对原有农业生产结构与布局进行分析、评价。同时, 从发挥地区优势, 扬长避短, 合理分工出发, 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的关系与综合平衡, 提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佳生产结构和总体布局方案以及所应采取的关键措施和实施程序。
❺编写报告、绘制图表。综合农业区划报告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概述和分区两大部分。前者综述区划范围(如全国、省、县)内的农业特征、布局和结构现状、存在问题与近期农业发展的构想; 后者主要阐明区域的名称(通常采用方位或地点、地貌或土壤类型、农业主导部门或优势项目的“三段复合命名法”)、范围、自然和经济技术条件特点、主要问题、农业结构和总体布局的现状评价与调整方向以及相应的关键措施。报告一般附有各农业区的基本情况, 包括地域组合单元名称表、综合农业区划图以及主要因子分析图。

综合农业区划in tegrated agricultural regionalization

根据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及在生产上形成的综合性特征和差异所进行的区域划分。为制订农业发展规划,科学指导农业生产提供依据。它是整个农业区划体系的主体和核心,一般以单项性农业区划为基础,是单项性区划的有机综合与集中概括。

综合农业区划Integrated Agriculture Regionalization

根据自然、经济相结合的地域分异规律,全面反映不同等级系统的农业生产条件、特征及其发展方向和建设途径的综合分区。是各种农业区划研究的总体现,是在各种农业自然条件区划、农业部门区划以及其他单项区划或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而成。其实质是生物自然系统与经济系统交织而成的大农业的地域综合体。按不同概括程度和空间大小尺度划分成不同等级单位,如一、二、三级农业区。

综合农业区划

在农业自然区划、农业部门区划、农业技术改革区划的基础上,也即从自然、经济、技术诸方面的综合观点出发,对农业地域所作的划分。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错的生产,综合农业区实质上是生物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交织而成的大农业的地域综合体。因此,必须从自然、经济、技术三方面的综合观点来阐明地域分布规律,根据区内相似性与区际差异性的分区原则,由大到小逐级划分。即凡是农业生产条件、特点及其发展方向大体相同,而与之相适应的重大农业技术措施也比较一致的地区,按不同概括程度和空间大小划分成不同等级单位,形成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为了适应经济管理的要求,应使区界尽可能保持基层行政区划单位的完整性,以有利于收集和分析经济统计资料及分配落实有关任务。各级综合农业区都应根据经济发展的阶段,抓住本区生产上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加以探讨,分析说明。综合农业区划工作的主要内容有:(1) 概述每个区的农业基本特征,如在全国或全省的经济地位、人地比例、生产布局现状与发展水平等,以表述本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同时也可辨别与相邻各区的差别;(2) 综合分析和评价各种自然资源与经济条件,提出发挥地区优势、克服不利因素的途径,并作出科学论证;(3) 从全局出发,因地制宜,对积极发展多种经营、调整区内生产布局、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提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意见和建议;(4) 研究农业技术改革措施,探索不同类型地区的生产潜力,进一步说明分阶段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攻方向、重点和建设途径。

综合农业区划

综合农业区划

即在农业自然区划、农业部门区划、农业技术改造措施区划的基础上,对全区农业生产条件、特点、潜力和发展方向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划分各类综合农业区。它要求分区提出农业生产专业化和综合发展相结合的最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和地区分布; 建立农林牧渔的商品生产基地和其他经济作物基地; 为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社会化,为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正确制订农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 农业技术改造措施区划   农业规划 ☛
0000103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6:4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