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绵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绵蛮mián mán鸟鸣声不断貌。卢照邻《绵州官池赠别同赋湾字》:欲叙他乡别,幽谷有绵蛮。刘禹锡《百舌吟》:绵蛮宛转似娱人,一心百舌何纷纷。 绵蛮 绵蛮语出《诗经·小雅·绵蛮》: “绵蛮黄鸟,止于丘阿。”南宋朱熹《诗集传》解释绵蛮为鸟叫之声。 ☚ 对命 霓帔 ☛ 绵蛮 绵蛮声音悠扬。晏殊《喜迁莺》(风转蕙):“风转蕙,露催莲。莺语尚绵蛮。”李之仪《玉蝴蝶》(坐久灯花开尽):“何难! 别来几日,信沉鱼鸟,情满关山。耳边依约,常记巧语绵蛮。” ☚ 婉娩 十二画 ☛ 绵蛮 绵蛮《诗经·小雅》篇名。《齐诗》作“缗蛮”。《毛诗序》云:“《绵蛮》,微臣刺乱也。大臣不用仁心,遗忘微贱,不肯饮食教载之,故作是诗也。”三家《诗》无异义。从诗的内容看,并无讽刺之意。朱熹云:“此微贱劳苦而思有所托者。”(《诗集传》)王质云:“重臣出行,而下士冗役告劳者也。闻其告劳而旋生悯心,亦必贤者,是管、谢之流也。”(《诗总闻》)二说较合诗旨。全诗三章,每章八句。各章均采用两人对话形式,前四句为行役者诉说劳苦之言,后四句为大臣给行役者饮食,并教育他,让他坐车之言。有人认为各章后四句为行役者自道其愿望的幻想之辞,说亦可通。诗意尽于首章,后两章只是重章叠咏,风格类似《国风》。 ☚ 白华 瓠叶 ☛ 绵蛮
【注释】 ①绵蛮:鸟鸣声。黄鸟:黄雀。丘阿:山坡的弯曲处。②云:句中助词。③后车:后面的车。谓:让。④隅:角。⑤惮:怕。趋:快走。⑥极:至,到达。 【译文】 黄鸟喳喳叫,落在山高坡。道路太遥远,劳累无奈何。“水饭周济他,教诲开导他,告诉后面的车,让它装载他。” 黄鸟叫喳喳,落在山脚下。哪敢怕走路,只怕来不及。“水饭周济他,教诲开导他,告诉后面的车,让它装载他。” 黄鸟叫喳喳,落在山坡边。哪敢怕路远,只怕不到达。“水饭周济他,教诲开导他,告诉后面的车,让它装载他。” 【集评】 宋·朱熹:“此微贱劳苦而有所托者,为鸟言以自比也。”(《诗集传》卷十五) 清·朱运震:“通首作鸟语,奇。……后四句反复三言,真意倍见。声引而弥长,情蹙而如咽,悲调远态,苦心幻想,写得凄婉缠绵。此士人悲叹不遇之词,感慨寥落,千古负才不羁,不心另作肮脏语。”(《诗志》卷五) 清·陈澧:“‘岂敢惮行,畏不能趋’二句,其辞甚悲,其情甚急,三复之余,恻然欲泣。”(《读诗日录》卷八) 清·王照圆:“哀流民也,蜚鸿满野,稚子弱女,号泣于道,随而行。君子遭之,闵而作焉。”(《诗问》卷四) 清·姚际恒:“此疑王命大夫求贤,大夫为咏此诗。”(《诗经通论》卷十二) 【总案】 此诗主题,众说纷纭。有人以为行役劳苦之人有所托而作,有人以为哀流民失所,有人以为大夫为王求贤,不一而足。从全篇结构章法分析,是行役在外之人劳苦不堪,见路旁黄鸟有感而作此诗。前两句自言劳苦之状,后一句是作者幻想之词,借用黄鸟说出,表达了作者美好的希望。全篇构思奇特,想象丰富,一唱三叹,令人回味无穷。 绵蛮绵蛮黄鸟, 止于丘阿。 道之云远, 我劳如何! 饮之食之, 教之诲之; 命彼后车, 谓之载之。 绵蛮黄鸟, 止于丘隅。 岂敢惮行, 畏不能趋。 饮之食之, 教之诲之; 命彼后车, 谓之载之。 绵蛮黄鸟, 止于丘侧。 岂敢惮行, 畏不能极。 饮之食之, 教之诲之; 命彼后车, 谓之载之。 喳喳鸣叫的小黄鸟,歇在路边的小山坡上。道路太遥远了,我此刻劳累了又该怎样呢?给他喝水和吃饭,并教育他鼓励他意志要坚强。同时命令副车御夫,让他坐在车子上。 喳喳鸣叫的小黄鸟,歇在路边的小山坡上。哪里敢害怕走远路,只怕不能走得快。给他喝水和吃饭,并教育他鼓励他意志要坚强。同时命令副车御夫,让他坐在车子上。 喳喳鸣叫的小黄鸟,歇在路边的小山坡上。道路太遥远了,就怕不能到达终点。给他喝水和吃饭,并教育他鼓励他意志要坚强。同时命令副车御夫,让他坐在车子上。 全诗三章,每章八句。关于诗之主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要之,约有五说。一为 “刺乱说”。《毛诗序》云:“《绵蛮》,微臣刺乱也。大臣不用仁心,遗忘微贱,不肯饮食,教之、载之,故作是诗也。”二为“依托说”。朱熹《诗集传》云:“此微贱劳苦而思有所托者,为鸟言以自比也。”三为“求贤说”。姚际恒《诗经通论》云:“此疑王命大夫求贤,大夫为此咏此诗。” 四为“体恤说”。方玉润《诗经原始》云:“此王者加惠远方人士也。”五为“路遇阔人说”。高亨 《诗经今注》说:“这首诗叙写一个行役之人,疲劳不堪,又饥又渴,路上遇到阔人的车子,这个阔人给他饮食,教训他,让他坐上车子。全诗以对唱的形式写出。”上述五说,均有代表性,但亦都难免片面性。第一说,诗中并无“大臣”字眼,亦不见刺意,显然是附会之说。第二说,庶合诗意,然唯“微贱劳苦”者所指不确,身份不明。第三、第四说,既然大夫奉命求贤,王者加惠远方之人,即使远在海角天涯,也是不敢不达的,岂敢有“畏不能趋”、“畏不能极”之叹哉?若此,焉能不因违君命而杀头乎?故此说与诗意有悖。第五说,饥渴劳顿行役者路遇阔人之搭救,这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奴隶制社会中恐怕是天方夜谭吧! 否则,《诗经》中怎么还会出现像《魏风·伐檀》和 《硕鼠》那样强烈反映奴隶与奴隶主阶级尖锐对立的充满着火药味的战斗诗篇呢?所以此说也是难以成立的。就本诗内容细加揣摹之,当是一位长途跋涉的行役者,不堪饥渴劳顿的煎熬,幻想有谁来帮助自己,于是唱出了这首悲苦哀怨之歌,抒发了服役者忧伤的情怀,与《何草不黄》、《渐渐之石》等诗,基本都属同类题材。 全诗三章,重章复沓,反复咏唱行役之劳苦,一唱三叹,苦况迭出。三章诗结构相似,每章前四句均是行役者直接诉说征途艰苦困顿之状。在遥远无边的征途上,诗人看到了喳喳欢叫的小黄鸟自由自在地停歇在山坡上,而自己却仍在无休止地奔波着。因此,他便自然而然地发出了 “人不如鸟”的哀叹了。诗以黄鸟起兴,反衬出诗人毫无人生自由的奔波之苦。尽管旅途之饥渴和劳顿是那样的严重,可又有谁来关心一下呢? 那些当官的,可以骑马坐车,有吃有喝,而他们却沾不上一丝边儿。于是,现在生活中无法得到的东西,只能在另一个幻想世界中去追求它了。故每章后四句便都是诗人美好的想像之词。他迈着艰难而沉重的步子,有气无力地随着行役者们向前走着,走着走着,忽然间,他似乎听到有人对他说: 给他水喝,给他饭吃,教他要坚强起来。叫那辆副车停一下,让他坐上去吧! 这是饥渴至极,疲惫至极者发自内心的真实而又无法实现的希望。残酷的现实逼得他产生了美好的渴望,而渴望中的情景于现实生活中又到哪里去寻找呢? 如此幻想手法的运用,比之直接描写行役之苦来更曲折层深,更沉痛感人。 此诗由眼前景物起兴,自然贴切,以乐写哀,反衬有力,语言质朴,格调明快,虚实并用,反复咏唱,颇似《国风》民歌。这就难怪清人龚橙《诗本谊》要将其列入《风》诗类了。 《绵蛮》绵蛮黄鸟,(一) “咭咭呱呱”小黄鸟, 止于丘阿。(二) 歇在那边的山窝。 道之云远,道儿远呀路儿遥, 我劳如何。我的苦劳算什么。 饮之食之,谁给他喝、谁给他吃, 教之诲之,谁教育他、谁鼓励他, 命彼后车,(三) 谁又叫他的后车, 谓之载之。把他载在车上呀。 绵蛮黄鸟,“咭咭呱呱”小黄鸟, 止于丘隅。(四) 歇在那边的山角。 岂敢惮行? (五) 我哪敢呀怕行路? 畏不能趋。(六) 担心走得不敏捷。 饮之食之,谁给他喝、谁给他吃, 教之诲之,谁教育他、谁鼓励他, 命彼后车,谁又叫他的后车, 谓之载之。把他载在车上呀。 绵蛮黄鸟,“咭咭呱呱”小黄鸟, 止于丘侧。(七) 歇在那边的山旁。 岂敢惮行? 我哪敢呀怕行路? 畏不能极。(八) 担心不能到那方。 饮之食之,谁给他喝、谁给他吃, 教之诲之,谁教育他、谁鼓励他, 命彼后车,谁又叫他的后车, 谓之载之。把他载在车上呀。 注 释 (一)朱熹:“绵蛮,鸟声。……此微贱劳苦而思有所托者,为鸟言以自比也。盖曰绵蛮之黄鸟,自言止于丘隅而不能前,盖道远而劳甚矣。当是时也,有能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又命后车以载之者乎?” (二)毛亨:“丘阿,曲阿也。” 郑玄:“小鸟知止于丘之曲阿静安之处,而托息焉。” (三)朱熹:“后车,副车也。” (四)郑玄:“丘隅,丘角也。” (五)严粲:“惮,辞难也。” (六)朱熹:“趋,疾行也。” (七)郑玄:“丘侧,丘旁也。” (八)郑玄:“极,至也。” 注 音 绵mian棉 食si四 绵蛮“绵蛮黄鸟,止于丘隅。岂敢惮行,畏不能趋。”“饮之食之,教之诲之; 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绵蛮黄鸟,止于丘侧。岂敢惮行,畏不能极。”“饮之食之,教之诲之; 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这是一首长途跋涉的服役者所唱的歌,反映了周朝时劳动人民在沉重的徭役、兵役负担下所遭受的痛苦和折磨。小雅的绝大部分篇章是在周室衰微到平王东迁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动乱时期的社会生活,《绵蛮》当也产生于这个时期。 在当时,频繁的徭役和兵役不仅给服役者自身带来极大的痛苦,还破坏了正常的生产和家庭生活,使他们的父母无人奉养,家人无法团聚。这些内容在国风的 《鸨羽》和《君子于役》等篇章中也有很多反映,这里就不多介绍了。这首《绵蛮》是写行役者不堪饥渴劳累,幻想押队的官吏能够发点善心,满足自己饮、食、休息的基本生理需要。但这只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就象冻僵濒死的人总是想象着自己正在烤火一样。 这首诗采取了行役者与假想中的官吏对话的形式。第一章的前四句是行役者的话,道出旅途的艰辛。看到喳喳鸣叫的黄鸟落在路边的山坡上,行役者不禁发出了感叹。自己虽生为人,却连黄鸟也不如。黄鸟尚能在飞累时落在山坡上休息、觅食,而自己却被迫在没命地奔波,这么远的路真要把人累坏了。绵蛮,鸟鸣声。丘,土山。阿,山坳。云,句中语助词,没有实际意义。劳,劳累。第一章的后四句是行役者想象中的押队官吏所说的话。他在饥渴劳累之极时,设想押队官吏对他说: 给他水喝,给他饭吃,教他劝他要坚强些; 叫后面来的空车停一下,让他坐上罢。实际上,这只是“望梅止渴”。我们怎能想象,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吏们,能够对一个普通百姓或士兵发这样的慈悲?这只是一个极度饥渴劳累之人的自我安慰,以此来支撑着自己不至于倒下去。饮和食,在这里用做使动用法,当“叫……饮”和“叫……食”讲。 我们可以看出,第二章除三四句之外,其它各句都与第一章基本相同; 第二章的内容也与第一章基本相同。“岂敢惮行,畏不能趋”是说,(我口发怨言) 怎敢是怕走远路,只是怕 (因饥渴劳累) 而走不快罢了。惮,害怕。趋,快走。由这两句,我们可以想见行役者处于怎样的悲惨地位。他们忍饥耐渴长途跋涉,明明已经坚持不住了,但还是不敢公开指责官吏们,反而一再解释: 自己不是怕苦,只是怕走不快会误事。他希望官吏们会因此而发点善心。这一章第二句中的“丘隅”是指山的角落。 第三章与第二章的不同,只有两外: 即“丘隅”变成了“丘侧”,“畏不能趋”变成了“谓不能极”。但这两章的内容几乎没什么变化。丘侧,山坡旁边。极,至,这里指到达终点。 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各八句。每章的前四句是行役者的怨言,后四句是想象中官吏的答话。此诗就是通过这三次问答,自然而然地写出了行役者的痛苦。此诗每章的开头用黄鸟起兴,既自然生动,又能对比出行役者所处的非人地位。此诗一唱三叹、反复咏诵,结构上与现代歌曲的歌词很相象,我们可以设想,《绵蛮》就是行役者在长途跋涉时唱在心底的歌。 绵蛮 绵蛮mián mán黄鹂叫声。柳永《黄莺儿》:“晓来枝上绵蛮,似把芳心、深意低诉。”(1—13) 辛弃疾《行香子·云岩道中》:“他年来种,万桂千杉。听小绵蛮,新格磔,旧呢喃。”(3—1919) ☚ 幂幂 绵绵脉脉 ☛ 绵蛮 绵蛮〔原文〕 ☚ 白华 瓠叶 ☛ 绵蛮 绵蛮鸟鸣声。《小雅·绵蛮》一章: “绵蛮黄鸟,止于丘阿。”毛《传》:“绵蛮,小鸟貌。”朱熹《集传》: “绵蛮,鸟声。阿,曲阿也。盖曰绵蛮之黄鸟,自言止于丘阿而不能前,盖道远而劳甚矣。” ☚ 绵 绵绵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