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B12缺乏症vitamin B12 deficiency,hypovitaminosis B12又称氰钴胺缺乏症。一种与钴缺乏有关的营养缺乏病。在自然条件下家畜极少发生,只要饲料中有钴存在(缺钴地区例外),反刍兽瘤胃及马、鸡的盲肠、猪的结肠和盲肠都可通过微生物的生物合成生成维生素B12。牛羊的临床症状为食欲减退,营养不足,肌无力,贫血和消瘦,猪生殖力下降,鸡为鸡胚死亡等。防治措施主要是补充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及钴盐。 维生素B缺乏症 维生素B1缺乏症weishengsu B1quefazheng又称脚气病,主要表现为消化、神经和循环系统症状。病因: ❶摄入不足:乳母饮食中缺乏维生素B1,又未及时给婴儿补充维生素B1或添加辅食,婴儿可患此病;年长儿长期以精制米、面为主食,煮饭弃米汤,煮粥加碱,均可致食物中维生素B1大量损失。 ❷吸收障碍:长期腹泻或其他慢性消化紊乱时,使维生素B1的吸收减少。 ❸需要量增加:食用碳水化合物愈多,需维生素B1的量愈大;发热、感染时,消耗亦增加。症状表现: ❶婴儿脑型脚气病:患儿烦躁不安,哭声嘶哑,甚至失音,哺乳时呛咳,进而对周围环境反应迟钝、嗜睡。颈及四肢软弱无力,致头颈后仰,手不能抓握,吸吮无力。8~10个月的婴儿可出现昏迷、抽搐。 ❷循环系统症状:婴儿多表现为面色苍白、唇周发绀,呼吸急促,进而发生急性心力衰竭。 ❸消化系统症状:以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为主,有时腹痛、腹泻。 ❹年长儿的脚气病与成人相似,以水肿为主要症状。预防:孕妇及乳母应进食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不宜长期以精细米面为主食;改进烹调方法,减少维生素B1的损失;按月龄为小儿添加辅食,饮食多样化,年长儿偏食、挑食应及时纠正。我国发病地区主要在农村,尤以南方省份多见,这些地区主要以大米为主食,在加工谷物时,加工过度,去净外皮和胚芽,使硫胺素大量损失。谷物加工不要过于精制。 ☚ 维生素A中毒 核黄素缺乏症 ☛
维生素B缺乏症 维生素B6缺乏症weishengsu B6quefazheng由于膳食中缺乏维生素B6所致,常伴有其他维生素B族的缺乏。常因食物烹调不当(如加热时间过长,多次煮沸)或饮食过于单调所致。症状表现:婴儿期,生长发育迟缓,数月后发生贫血及惊厥;轻者有烦躁、睡眠不安及胃肠道症状。预防:维生素B6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尤以肉、肝、肾、全麦、花生及大豆中含量丰富。维生素B6遇光及碱易破坏,不耐高温,烹调时应尽量减少其损失。 ☚ 尼克酸缺乏症 维生素C缺乏症 ☛ 维生素B1缺乏症hypovitaminosis B1又叫脚气病,系营养不良性疾病之一。维生素B1主要在酵母、谷豆类、某些脏器(心、肝、肾)中较多。因此主食精细白米、洗淘过度、捞饭弃米汤等可造成食入不足,长期发热、患消耗性疾病亦可造成缺乏;经常应用某些药物等亦可造成缺乏。病人可有上升性对称性周围神经炎的表现;心血管系统症状,如心悸、气短、水肿等;浆液渗出与下肢水肿等。治疗:应用维生素B1口服,亦可肌注。
维生素B2缺乏症vitamin B2 deficiency又叫核黄素缺乏症,系营养缺乏病之一。多由于淘米洗搓浸泡时间过久、长期吃精食而致。病理表现:口腔粘膜与生殖器官粘膜特殊损害性病变,如在阴囊等处出现鳞屑或棕黑色结痂及丘疹等。临床表现:口角可发白、糜烂、出血;唇部增厚、干燥、结痂;舌变平光滑、增厚及外阴炎症等。防治:适当调节粗粮,淘米不要用力搓洗,浸泡时间不要过长;做菜应先洗后切,爆火烧炒;发病后服用VB2。
维生素B6缺乏症pyridoxine defeciency系维生素缺乏病之一。多因孕妇患结核病服用雷米丰而未能给以维生素B6或小儿及成年人服用雷米丰等吡哆醛类拮抗药而致。VB6是转氨酶的辅酶,促进氨基酸的代谢等,故缺少时可发生呕吐、发生神经炎、新生儿惊厥等。治疗:可肌肉注射50mg,1日1次,待情况好转后给以口服,1日2次,1次2片。
维生素B12缺乏症hypovitaminosis B12系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症。常见的原因有:摄入量不足,进食中缺少或生长发育过快需要量增加,或因某些疾病消耗增多与代谢过快;吸收障碍,如胃部缺少内因子,或小肠疾病,或某些药物影响维生素B12吸收;阔节裂头绦虫病或运钴胺蛋白缺乏等。患者主要表现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舌炎、消化不良、腹泻等;神经系统症状等。维生素B12治疗本病有特效。 维生素B6缺乏症vitamin B6 deficiency为肠吸收不良、食物中缺乏B6或应用维生素B6对抗剂所致的维生素B6缺乏,多见于小婴儿。主要表现为惊厥、末梢神经炎、皮炎、贫血。小婴儿并可致智力迟钝及胃肠道症状。成人多在应用维生素B6对抗剂(如异烟肼)后发生,亦可出现末梢神经炎、唇炎、舌炎及皮脂溢出等。治疗可补充维生素B6。 维生素B缺乏症 维生素B1缺乏症维生素B1缺乏症是因人体缺乏维生素B1(硫胺素),引起周围神经、中枢神经、心血管、消化系统等器官障碍的疾病。本病亦称脚气病,多见于以精白米为主食地区,现在我国已很少见。 维生素B1广泛存在于食物中,以酵母含量最多,豆类、麦类、猪、牛肉、肝、心、肾中含量也丰富。米、麦类食物中硫胺素多贮存于外胚层中,精制时常有丧失。由于硫胺素是季胺类化合物,小肠吸收很不完全,每日仅能摄取5mg左右,贮存量也有限,约25~30mg,主要分布在肌肉及肝、肾、脑、心脏组织,成人每日需维生素B1 1~1.5mg(男1.2~1.5mg,女1.0~1.1mg),如饮食以糖类为主时,需硫胺量较多,脂肪食物较多时则较少。维生素B1是多种酶系统的辅酶。在糖类氧化产生能量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病因 长期食用精白米、多次洗涤米及烹饪方法不当、蒸饭弃米汤、煮稀饭加过多碱,而副食中维生素B1含量又不足时;酗酒引起的摄入减少、慢性腹泻、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慢性营养不良等引起的吸收障碍;长期发烧、甲状腺功能亢进及一些生理因素如妊娠、哺乳、生长发育、强体力劳动等需要量增加时;长期利尿治疗、血液和腹膜透析排出量增加时;喜食生鱼、贝类等海味(如鲤鱼、牡蛎等肌肉内含硫胺酶),使硫胺素失去活性,以及糖尿病、癌症和长期胃肠外营养时均可诱发维生素B1缺乏症。 发病原理 维生素B1在肝、肾组织被缩合成焦磷酸硫胺素(TPP),是丙酮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的辅酶,参与α-酮酸的氧化脱羧作用,即使丙酮酸转化为乙酰辅酶A和α-酮戊二酸转化为琥珀酸;在磷酸戊糖旁路代谢中,TPP又是转酮酶的辅酶。因此,维生素B1缺乏时,糖代谢发生障碍,血和组织的丙酮酸及乳酸堆积,主要由糖代谢供应能量的神经组织,骨胳肌和心肌受到严重影响。此外,维生素B1能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如缺乏时,神经介质乙酰胆碱合成减少,可使神经传导受影响。 临床表现 本病常与其他维生素缺乏症、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同时存在,且常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症,故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单纯维生素B1缺乏症有下列五方面临床表现: ❶全身性症状:疲乏、无力、头痛、眩晕、失眠等。 ❷周围神经炎症状:最为常见,为两侧对称性、上行性周围神经炎。开始时有下肢疼痛、肌无力和痛性痉挛,同时感觉两腿沉重、腓肠肌有压痛,然后脚与踝部有烧灼针刺及蚁爬感,呈袜套形改变,以后脚趾不能上抬,肌肉无力现象逐渐上升,影响小腿的伸肌与屈肌,这时可有明显的趾与足下垂现象,严重者行动困难。有时感觉障碍可先出现,感觉障碍早期为过敏,晚期减退,最后完全消失。膝反射早期亢进,以后减弱至消失。蹲踞试验阳性,即病人取蹲位时,腓肠肌痛,起立困难。下肢症状显著时,上肢也可出现同样症状。 ❸脑神经受侵犯和精神异常症状:罕见,可见于酗酒者,表现为Wernicke-korsakoff综合征(见“Wernicke-korsakoff”条)。 ❹心血管表现: 心脏增大、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和上行性水肿或心包、胸腔、腹腔积液,如未及时治疗,可发生右心衰竭至全心衰竭。心电图显示心肌损害改变,但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少见。暴发型因病程短可无或仅有轻度水肿,患者有恶心、呕吐、烦躁显著紫绀、心动过速、可产生心源性休克,病情危重,病死率甚高,但及时大剂量维生素B1治疗,症状可在1~2天内减轻,心脏可逐渐恢复正常。 ❺胃肠道表现: 食欲差、恶心、呕吐、胃液减少、腹痛和腹泻较常见。 大多数患者上述症状并非同时存在,一般以神经症状为主的为干型或脑型,心血管症状为主表现时为湿型。成年人多数属混合型,但亦可出现单纯心脏病型、单纯周围神经炎型或单纯脑型脚气病。在长期维生素B1中度缺乏基础上,如劳动强度大,饮食热量高,且以糖类为主,易诱发脚气病性心脏病:如劳动强度及饮食热量均较小,易诱发脚气病性周围神经炎,随着病情进展,进 一步限制劳动量和进食量,使心脏病发生机会减少。按病情急缓可分急性和慢性二型:急性型亦称暴发型,均为湿型,多见婴儿; 慢性型多为干型,多见成人。但多数呈亚急性发作,病情较短,表现疲乏无力、小腿沉重、肌肉酸痛、失眠、心悸、纳差消瘦等。 实验室检查 ❶血液维生素B1含量可降低,正常血浆浓度约0.03μmol/L(1μg%),在红血球内约0.20~0.40μmol/L(6~12μg%); ❷血液丙酮酸含量明显升高,可大于227.2μmol/L(2mg/dl),正常人小于159μmol/L(1.4mg/dl),但充血性心力衰竭、休克和肝功能不全时丙酮酸也升高。 ❸硫胺负荷试验:清晨排空积尿,禁食,给维生素B1口服5mg或肌注1mg,喝开水200ml,留4小时尿液并测定硫胺素含量,常低于50μg甚至为零,正常者排出硫胺100μg以上。如患者最近摄取了硫胺素或应用利尿剂,可使尿硫胺排出增多,使实测结果增高。 诊断和鉴别诊断 可根据营养缺乏史,临床表现作出诊断,必要时辅以实验室检查,对诊断困难者还可根据治疗反应考虑。周围神经炎须与铅、砷和某些药物中毒或麻风、菌痢、白喉等引起的神经病变相鉴别。脚气病性心脏病须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引起的心脏病、贫血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及病毒性、中毒性心肌炎引起者相鉴别。有浮肿者须与肾炎、营养不良及生理性浮肿区分。尿常规检查,血浆蛋白测定以及有无伴随周围神经炎症状对诊断有助。 有酗酒者,维生素B1缺乏症可与肝病、酒精中毒表现同时存在,需仔细观察作出判断。 防治 多食富含硫胺素的食物,注意加工烹饪方法。在妊娠、哺乳或长期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情况下应增加硫胺素摄入量。一般病人治疗可口服维生素B110mg,每日三次,因常伴有其他维生素缺乏,可加用干酵母片或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等。对危重病人应及早肌注维生素B1,每日100mg,连续十天,使用前须皮试; 或用丙硫胺,每日肌肉或静脉注射10mg或呋喃硫胺每日肌肉注射20~40 mg十天,以后改为口服维持。心力衰竭处理时除一般处理原则外,根本治疗是立即肌内注射维生素B1200mg,以后每日肌注100mg,常使病情迅速好转。对诱发本病的疾病如消化道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应积极治疗。乳酸性酸中毒、支链酮症酸中毒和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Leigh综合征)等代谢疾病也需给予维生素B1治疗剂量。 ☚ 维生素K缺乏症 维生素B缺乏症 ☛
维生素B缺乏症 维生素B2缺乏症维生素B2缺乏症通常指因维生素B2摄入不足、吸收不良、利用不佳或需要量增加等,引起表现为唇炎、口角炎、舌炎、角膜血管增生、脂溢性皮炎和阴囊炎的一种疾病,本病有时呈集体发病。 维生素B2,又称核黄素。分布很广,蔬菜、黄豆、肉类、肝、牛奶中含量较多。维生素B2为橙黄色晶体,常温下稳定,微溶于水。在人体内维生素B2以磷酸脂形式结合形成两种辅酶,即黄素单核苷酸(FMN)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这两种辅酶作为若干种不同酶系统的辅基,具有这种辅基的一类酶(通称黄素蛋白)与氢原子传递有关。维生素B2缺乏时即可影响体内生物氧化,使代谢发生障碍。 病因 ❶摄入不足:某些地区由于新鲜蔬菜、肉类等供应不足,造成饮食中维生素B2含量不足;或因食用方法不当,使食物中易溶于水的维生素B2丧失,均可致维生素B2摄入不足。 ❷胃肠道吸收利用障碍:维生素B2从小肠壁吸收经磷酸化为黄素单核苷酸才能发挥作用。胃肠道疾病,如慢性腹泻或胃肠道手术后,可影响维生素B2的吸收和转化;肝硬化也可影响维生素B2的利用。 ❸需要量增加:如妊娠、哺乳、生长发育期、劳动强度增加等时,维生素B2的生理需要量增加,若饮食中维生素B2不能满足生理需要量。则可出现相对不足致维生素B2缺乏症。 ❹疾病因素:创伤、烧伤、外科手术、长期发热(风湿热、结核、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甲状腺机能亢进、恶性肿瘤等,均可致维生素B2缺乏。 临床表现 潜伏期数周至数月不等,可能与原来的营养状况,饮食情况及个体差异有关。早期症状一般表现为嘴唇、口腔和舌的疼痛和烧灼感,进食辛辣食品时尤为明显,伴进食和吞咽困难。眼部症状有畏光、流泪、眼睛发红、发痒、视觉疲劳、眼睑痉挛等。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典型症状: ❶唇炎:开始苍白、浸软,或沿唇边缘出现干、红和剥蚀。进一步可发生溃烂、干裂、化脓、结痂。 ❷舌炎:舌色变成紫红或品红色。舌乳头肿胀、变平或形成蘑菇状,出现卵石状花纹,称“地图状舌”。严重病例丝状乳头可完全脱落,霉菌状乳头增加,甚至出现广泛裂隙,此时患者感觉舌头剧痛,对辛辣、热、酸食物敏感。 ❸口角炎: 口角处有乳白色糜烂和裂隙,间有小脓疱和结痂,伴烧灼感和痛感。 ❹眼部病变: 角膜可出现特征性血管增生。脉络丛毛细血管增生,可扩展到角膜表面,形成一层层圈或环;角膜表面可发生斑点状混浊并形成溃疡;结膜出现弥漫性炎症;眼睑红肿,有粘稠分泌物,畏光明显。 ❺脂溢性皮炎:见于鼻、唇的皱壁,眼周围及耳部,表现为皮脂栓或细丝状粉刺,有含油性鳞屑。但国内此类患者少见。 ❻阴囊炎: 有红斑型和丘疹型两种。红斑型早期表现为稍发亮的红斑分布于阴囊缝两侧,以后变成边缘鲜明、上覆粘着性、灰色和褐色鳞屑或薄痂。丘疹型为阴囊表面出现针头大小、以后发展到黄豆大小、扁平的圆形丘疹,可融合成片,覆盖以灰色或褐色的鳞屑或痂,病变可延伸到大腿皮肤。 诊断 因维生素B2缺乏症无特异病理特征,诊断只能结合患者饮食、生活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综合考虑。如长期每日饮食中核黄素摄入量少于0.6mg,加上几个特征性临床表现,即是诊断的依据。必要的生化实验,有助于诊断。如有怀疑,维生素B2试验治疗常有速效。 治疗与预防 调整饮食同时给予维生素B25mg,每日三次,病变常可在几周后消失。由于该病常伴有其他维生素B缺乏,故可给复合维生素B制剂。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是经常进食含维生素B2丰富的食物,选用科学烹调方法以防止维生素B2丧失。生理需要增加或患慢性疾病时可给予适量核黄素制剂口服。 ☚ 维生素B缺乏症 维生素B缺乏症 ☛
维生素B缺乏症 维生素B6缺乏症维生素B6缺乏症包括狭义的维生素B6缺乏症及维生素B6依赖症两种。狭义的维生素B6缺乏症是指从食物中摄入维生素B6不足或服用某些药物,使维生素B6失去活性,从而出现的病症。维生素B6依赖症是指患者摄取健康人所需维生素B6的量,但仍出现维生素B6不足病症,多属遗传性疾患。 正常饮食,极少发生维生素B6缺乏症。目前临床上所见到的维生素B6缺乏症多由于服用维生素B6拮抗剂如异烟肼、环丝氨酸、青霉胺等所引起;少数由于患有恶性肿瘤,严重肝、肾病变,慢性酒精中毒;喂养不当的婴儿及食欲不振的老年人亦可得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和粘膜炎症,常见为脂溢性及脱屑性皮炎、口腔炎、舌炎、眼炎等。其次为精神和神经系统症状,如神经过敏、抑郁、嗜睡、恶心、振动觉及位置觉消失、末梢神经炎等。维生素B6缺乏导致血红素合成和叶酸代谢受阻而引起贫血,属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但并非铁的缺乏,而是铁的利用不充分,过剩的铁以铁蛋白形式沉积于肝、脾、骨髓,临床可出现肝、脾肿大。此外,婴幼儿维生素B6缺乏,尚可出现生长迟缓、消瘦、体重减轻等生长发育异常。 狭义的维生素B6缺乏症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必要的实验检查方能确立。口服色氨酸100 mg/kg后测定尿中黄尿酸排出量,可衡量体内维生素B6的营养状况,6小时及24小时内排出量分别高于25mg及75mg,则认为机体内维生素B6缺乏。 治疗维生素B6缺乏症最有效的方法是补充大量维生素B6。服用大量异烟肼或青霉胺的病人应同时服用适量维生素B6可预防异烟肼引起的末梢神经炎及青霉氨引起的视神经炎。有癫痫发作史的结核病患者必须服异烟肼时应常规给予维生素B6,以防止癫痫发作。 ☚ 维生素B缺乏症 烟酸缺乏症 ☛
维生素B缺乏症 维生素B12缺乏症维生素B12缺乏症系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人体维生素B12缺乏所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巨幼细胞性贫血。病人骨髓中出现特殊的巨幼红细胞,临床以贫血和脊髓联合变性的症状为特点,应用维生素B12治疗疗效良好。这种贫血类似叶酸缺乏所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两者可相伴存在(见“叶酸缺乏症”条)。巨幼细胞性贫血近20年来国内报告已较多,多见于陕西、山西、四川、山东、河南等省,其中大多数由于叶酸缺乏所引起,由于维生素B12缺乏所引起的较少。维生素B12在人体内的总含量为2~5mg,每日需要量约为2.5μg,因此,虽摄取不含维生素B12的饮食,估计体内贮存量须经3~6年才会被耗尽。 病因 维生素B12缺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消化器官疾病影响其吸收所致。 ❶缺乏内因子: 维生素B12在胃肠道的吸收需要“内因子”,当全胃切除或大部切除术后、恶性贫血伴萎缩性胃炎, 内因子分泌减少或缺如。 ❷肠粘膜吸收功能障碍:如小肠部份切除术后、远端回肠重点受损的回肠炎和肠结核,热带性和非热带性口炎性腹泻等。 ❸肠道细菌过度繁殖:见于盲襻综合征、小肠吻合术后、肠憩室、小肠狭窄等和肠阔裂头绦虫病,由于肠菌和绦虫夺取维生素B12,而导致其缺乏。此外,数长期素食者或营养不良患者,摄取动物蛋白(主要含维生素B12的食物)不足;某些药物(如新霉素、PAS等)及亚硝酸盐均可抑制维生素B12的吸收,都可能引起维生素B12缺乏。 临床表现 ❶首先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贫血症状,重症者皮肤和巩膜轻度黄染、低热,肝、脾可能略肿大,甚至充血性心力衰竭。 ❷消化道症状较多见,如舌炎所致舌痛、舌乳头萎缩导致舌面光滑、色绛红,以及食欲减退、腹胀、腹泻等,可能与胃肠粘膜细胞的巨幼变有关。 ❸最感痛苦而治疗亦较困难的神经症状,主要是由于脊髓后索和侧索的联合脱髓鞘变性,也可轻度累及周围神经和大脑白质。发病较缓慢,最早表现为对称性手足麻木和感觉异常,四肢无力、共济失调、行走困难。腱反射(膝、足跟等)先活跃亢进,而后减退甚至消失。锥体束病理反射(巴彬斯基征等)可呈阳性。有时可见括约肌功能障碍。少数病例可见精神症状,如健忘、容易激动或抑郁、淡漠,甚至痴呆,精神失常。 实验室检查 血象和骨髓象与叶酸缺乏症相同。 ❶血象: 为大细胞性贫血,血片中可见卵圆形大红细胞,以及多染形或点彩红细胞、Howell-Jolly小体,偶见幼红细胞等。可见巨形中性粒细胞伴分叶过多,分叶超过5~6叶以上为本病典型表现之一。贫血较严重时,网织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均见减少,不少病例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症。有时可见巨型或畸形血小板。 ❷骨髓象: 骨髓检查大有助于巨幼细胞性贫血诊断。骨髓细胞中粒/红比值减低,幼红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可见特征性早、中、晚巨幼红细胞,胞体增大,胞核染色质疏松浅染(发育迟于胞浆)。可见巨型中性晚幼、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后者分叶可达5~6叶以上。这些不正常的幼红细胞大多可能在骨髓内被破坏(无效的红细胞生成),故骨髓内铁明显增多,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和乳酸脱氢酶(同功酶1)均可增高。巨核细胞减少,并可出现异形巨核细胞。 ❸生化检验: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偏高,血清铁升高。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减低,常可低于73.78pmol/L(100pg/ml),正常为147.56~442.68pmol/L(200~600pg/ml)。尿中维生素B12排泄减少。血中甲基丙二酸水平增高,尿中甲基丙二酸阳性。Schilling试验不正常: 口服标记的维生素B12后24小时尿中维生素B12排泄减少,在5~10%以下(正常为10%以上),提示维生素B12吸收不良。若同时服内因子,即见尿中维生素B12排泄正常,提示由于内因子缺乏所致的维生素B12缺乏。 ❹胃液分析: 胃液量减少,游离酸大多低或缺乏。在恶性贫血时无胃酸分泌,且对五肽胃泌素的刺激无反应;血中胃泌素水平高,特别是血中抗胃壁细胞抗体水平很高,提示恶性贫血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主要根据大细胞性贫血的血象和骨髓象,以及胃酸缺乏和上述神经症状,必要时应用维生素B12试验性治疗,诊断多无困难。但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伴轻度黄疸、红血病、红白血病,各种症状性大红细胞性贫血等。应考虑可能并发的各种疾病如常见的缺铁性贫血、周围神经炎等。尚应注意区分较常见的叶酸缺乏所致巨幼细胞性贫血,临床症状十分类似,两者可各自单独出现,亦可相伴存在,但有下列不同点: ❶前者(叶酸缺乏所致贫血)无神经症状,后者(维生素B12缺乏所致贫血)大多有脊髓联合变性症状。 ❷前者应用叶酸治疗后迅见疗效,应用维生素B12(一般剂量2μg/日)无效; 后者应用叶酸治疗无效,有时反见神经症状加重;而应用维生素B12有效。 ❸前者血清和红细胞中叶酸水平明显减低,而维生素B12正常;后者血清叶酸水平正常或增高,而维生素B12及红细胞叶酸水平明显减低; 前者尿中叶酸排泄减少,维生素B12排泄正常; 后者尿中叶酸排泄正常而维生素B12减少; 前者亚胺甲基谷氨酸试验阳性,尿中甲基丙二酸阴性;后者亚胺甲基谷氨酸试验及尿中甲基丙二酸均阳性。 治疗 ❶首要的是补充维生素B12。因本病大多由于胃肠疾病影响维生素B12吸收所致,故口服效差,应予肌内注射,每日一次100μg,连续2周。以后改为每周一次,连续4周或直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 一般希在6周内约给总量2000μg。以后则每月肌注一次,作为维持量,视病因不同而酌情延长疗程,有些病例则须终身给药。拒绝肌注患者,可应用大剂量口服,每日300~1000μg,这不仅浪费,且难维持疗效而易复发。在治疗开始后不久,血象即见明显进步,但神经症状严重且发现较晚者,则不易完全恢复。 ❷应尽可能的治疗病因,如改善营养、驱除肠寄生虫、停用有关致病药物等。 ❸处理各种并发症,如感染、甲亢、贫血性心脏病、缺铁性贫血、周围神经炎等。肢体运动障碍可应用体疗或理疗。严重贫血者可给小剂量输血(100ml/次),并同时给予叶酸口服和维生素B12肌注,两者有协同作用。 ☚ 烟酸缺乏症 叶酸缺乏症 ☛ 维生素B缺乏症 维生素B1缺乏症vitamin B1 deficiency又称脚气病,是因缺乏维生素B1(又名硫胺素)所致,临床上以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症状为主。 ☚ 维生素A缺乏症 脚气病 ☛ 000036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