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维也纳会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维也纳会议

维也纳会议Weiyena huiyi

拿破仑帝国覆灭后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的国际会议。会议从1814年10月到1815年6月,历时8个月,宗旨为恢复旧的封建统治秩序,重新安排欧洲版图,防止法国东山再起。除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外,欧洲所有国家都出席会议。但从未正式召开大会。最初,俄、奥、英、普四强密商一切,奥首相梅特涅和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为主角。列强矛盾重重,焦点是波兰——萨克森问题。法国外交大臣塔列朗为维护法国利益,提出正统原则,挤入列强,形成五国协商。1815年1月,英、奥、法秘密签订针对俄、普的防守同盟条约,迫使俄、普有所收敛。6月9日,各国代表签署总决议。根据总决议,法、西、那不勒斯、葡萄牙等恢复旧王朝;意大利、德意志维持分裂状态;建立以奥地利为首的德意志邦联;比利时与荷兰合并,充当防御法国的屏障;瑞士被宣布为永久中立国;俄国占有波兰、芬兰等;英国占有战争中夺得的大片殖民地和马耳他岛;普鲁士占有萨克森北部和波兹南等;奥地利占有伦巴底、威尼斯等。维也纳会议建立了俄、奥、普、英支配欧洲的国际政治秩序,因梅特涅起了特殊作用,亦称“梅特涅体系”。

☚ 七年战争   神圣同盟 ☛
维也纳会议

维也纳会议Weiyenan huiyi

拿破仑帝国覆灭后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的国际会议。是近代国际关系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国际会议。1814年10月至1815年6月,历时8个月。宗旨是恢复和巩固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秩序,重新划分欧洲政治地图和海外殖民地,防止法国东山再起。除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外,所有欧洲国家均出席。从未召开全体代表大会。开始时由俄、奥、英、普密商一切,以奥首相梅特涅和俄国沙皇亚力山大一世为主。后法国参加进来,形成五国协商,列强矛盾重重,争夺激烈。焦点是波兰和萨克森问题。俄、普就此进行交易,英、奥、法秘密签订防守同盟条约与之对抗,迫使俄、普有所收敛。1815年6月9日,各国代表签署总决议。据此,法、西、那不勒斯、葡萄牙恢复旧王朝统治;意大利、德意志维持分裂状态;建立以奥地利为首的德意志联邦;普鲁士占有萨克森北部和波兹南;俄国占有波兰、芬兰等;英国获得战争中夺取的大片殖民地和马耳他岛;法国承担赔款。会议建立起由俄、奥、普、英支配欧洲的国际政治秩序,即“维也纳体系”。

☚ 三十年战争   神圣同盟 ☛

维也纳会议

欧洲各国为结束反拿破仑战争,而召开的恢复欧洲封建秩序的国际会议。1814年10月—1815年6月在维也纳召开。除土耳其外,欧洲国家都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在英、俄、普、奥操纵下,根据“正统主义”和“补偿原则”,恢复了欧洲各国被推翻的封建王朝统治;不顾小国利益重新划分了欧洲地图。为防止革命爆发,会议后还成立了“神圣同盟”。

维也纳会议

1814年9月在维也纳召开的,为结束拿破仑战争而研究对策的国际会议。

维也纳会议

维也纳会议

1814年10月1日至1815年6月9日欧洲各国在维也纳召开的大型国际会议。出席会议的有英、俄、普、奥等许多反法同盟成员国的君主或代表216人,法国外长也列席了会议。它的宗旨是恢复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秩序,力图消除法国革命的影响,防止新的革命运动,满足反法同盟主要成员国重新分割欧洲领土和掠夺殖民地的欲望。会议由英、俄、普、奥四强国主宰,它们为了各自的利益勾心斗角,互相利用。根据最后总决议通过的议定书规定: 按照所谓“正统主义”和“补偿原则”,恢复了法国大革命前欧洲各国的封建王朝统治; 不顾小国的民族利益和愿望,任意划分欧洲政治地图,重新确立了四强国在欧洲的均势; 俄国获得芬兰,并把原华沙大公国改为波兰王国,由沙皇兼任国王; 英国从荷兰和法国手中获得了许多殖民地,巩固了海上霸权; 普鲁士和奥地利都获得了一些领土;比利时合并于荷兰称尼德兰王国; 德意志的39个邦和4个自由市组成德意志邦联; 瑞士被宣布为永久中立国;法国受到了制裁。这是一次欧洲君主国和英国对资产阶级革命反攻倒算的会议。会后不久就建立了“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使欧洲的历史出现了倒退。

☚ 七年战争   神圣同盟 ☛

维也纳会议

Congress of Vienna(1814年10月1日一1815年6月9日在维也纳召开。这是欧洲各国为结束反拿破仑而召开的重新瓜分欧洲领土的国际会议)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9:5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