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续红楼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续红楼梦

 海圃主人撰,四十回。有嘉庆十年 (1805) 刻本,扉面题 “续红楼梦新编”,《自序》 仍称 《续红楼梦》; 文秀堂刊本; 光绪十九年(1893)成德堂刊本,扉面题“增补红楼梦”,正文题“增红楼梦”,书口仍作 《续红楼梦》。
 
 《红楼梦》问世不久,即有续书出现,续作者对原书人物命运的安排,都有所不满,有的令林黛玉还阳,同贾宝玉完成“木石前姻”;有的让亡灵重聚于酆都,以别一形式的大团圆结束。海圃主人的 《续红楼梦》 则另开生面,由上帝命金童玉女同时转世临凡,金童持通灵宝玉投生贾府,为薛宝钗之子贾茂; 玉女持金如意投生梅翰林家,为薛宝琴之女梅月娥。八岁时由两人祖父作主,结成 “金玉姻缘”,以后贾茂三考夺魁,钦点状元,奉旨迎娶,两人才十九岁。
 皇帝得知新科状元是贾宝玉的儿子,又是元妃的亲侄,便向他询问大观园的情事。贾茂将当年惜春(现改名“仲春”,作为贾政次女)所画大观园图卷进呈。皇太后见图大喜,乃宣仲春入朝,面询一切。太后见仲春 “体态端悫,容止典重”,遂传旨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数年后,效当初元妃故事,重返大观园省亲。作为她发迹之所的栊翠庵也修葺一新。以后仲妃生子,封皇贵妃。贾府由此更见荣耀。
 贾政为官清正,处事有方,屡获升迁。在山东赈灾时,实心办事,存活甚多,感动上苍,暗中为他增寿二纪,得享百龄高寿后官至礼部尚书,九十岁致仕,退居大观园,过起田园生活。皇帝还为他建造牌坊,同时旌表李纨、薛宝钗节孝,均是意想不到的殊荣。
 由于贾政在山东任上,参降过一名失职官员,为此得罪了临安伯。临安伯乃在贾茂身上阴谋报复,串通郝中堂,举荐贾茂出使暹罗,让他远涉重洋,置身危境,以泄私愤。不料贾茂赖通灵宝玉护佑,屡屡化险为夷,又因他博闻强记,应对自如,深受该国君臣器重。三年功成返朝,圣眷甚厚。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不惑之年,始得一子,“眉目端正,品格清奇”,“又是个状元宰相的坯子”。
 贾政百龄大寿,御赐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长匾。
 当通灵宝玉随贾茂再度来到人间时,续作者借探春之口说出这么一番话:“当日宝玉哥哥带此玉落尘一番,虽屡著灵奇,究无经济大用。这个侄儿又擎此玉再世,必另有出人功业,或以文章名世。天地生才,端乎不虚。”三十多年过去,贾茂拜相时,旧话重提,探春又说: “造物生材不易,那块通灵玉在前一番并无经济大用,这次重新出世,便是上天有意了。”由此可知,海圃主人正是紧扣“经济大用”,塑造出贾茂这一具有特异功能的英雄人物,让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读书——应试——做官” 的正途,以此弥补贾宝玉的不足,或者说纠正他的过错。
 从 “抓周”开始,就显出贾茂与宝玉的明显差别。且看他“将小手把本书拿在手里,看了回,放下。把远远的一颗金印拿来,也看一看,就放在这本书上。”这是学而优则仕的先兆,贾政见了自然高兴。贾茂天性聪慧,敏而好学,三四岁时已记诵各家诗二百多首,六岁入书塾即读《书》、《易》、《诗经》、《春秋》,十岁时已“胸中博览,下笔成章,兼以质性温和,依依膝下,从无一毫外务”。为了博取状元桂冠,十四岁上远赴金陵本籍参加县考,后历经秋闱春试,双双报捷,殿试时又得通灵宝玉之助(“映得卷子通红,贾茂便觉心地朗彻,文思泉涌”),终于夺得魁首,状元及第。授以翰林院修撰之职,出使归来,又拜文渊阁大学士,居宰相之位。他不仅博闻,且有未卜先知的才能,加上通灵宝玉的神威,助他逐神蛟,收虎怪,制猿精,成为举世无双的奇才,远远超过了“经济大用” 的范围,这岂是宝玉所能望其项背的。
 再说当年元春入宫为女史,后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荣国府归省庆元宵”时,真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盛极一时; 只因长年幽闭深宫,郁郁寡欢,未几薨逝,有负皇帝的恩宠。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海圃主人把年过三十,早在栊翠庵里带发修行的惜春,乔装改扮一番,送进宫去,成为元妃第二的仲妃,还给皇帝生一太子,晋封为皇贵妃。这完全改变了曹雪芹给惜春安排的结局。金陵十二钗大抵红颜命薄,“夫妇”一伦终未圆满,海圃主人对此也深感不满。他在小说中千方百计,促成许多美满姻缘。除男女主角外,还有: 贾兰中进士后与闻翰林之女成婚,李绮嫁给也是中了进士的甄宝玉,他俩的长女康姑许配薛蝌之子薛尚义,次女端姑许配会元马云龙,巧姐由刘姥姥作伐配给周举人,贾环先收彩云在房内,做了官才正式娶范阁学之女为妻。大登科之后小登科,这是封建时代读书人的最高理想,人生极乐。于是“乾健坤顺,夫唱妇随”,封建婚姻真是美轮美奂。在这一方面,续书一扫 《红楼梦》 中悲悲戚戚的伤感气氛。
 不仅如此,在《红楼梦》里早已定型的几个不肖子弟到了海圃主人笔下都一一洗心革面,痛改前非。好色的贾琏终于“悔心”,帮助宝钗理家,充当外勤,开源节流,使贾府财政“渐渐大有起色”,还让平儿为他添了个儿子。贾环纳彩云为妾,从此收心,在三通馆办个誊录,便日以正事为务,把从前那伙匪友日渐疏了; 选上河南卫辉府经历之职以后,正式娶妻,官运亨通,名利双收,不久升任光州知州;十年后,又因卓异引见,得到皇帝的垂爱,让他做御史内用,以便朝夕侍奉老父。贾蓉也做上卫辉府知府,来京引见。一贯酗酒滋事,打死人命的薛蟠变得 “很知好歹了,同他兄弟蝌儿,逐日在铺子里张罗,酒点也不去闻” 了 (薛姨妈语),真是“薛家该当发迹,所以才有此金不换的事体”。曹雪芹淋漓尽致地写出以贾府为主的四大家族的腐朽、没落,为封建制度的衰颓崩溃唱出挽歌,而海圃主人反其道而行之,编织了许多美丽动听的故事,把原先“扒灰的扒灰,偷小叔子的偷小叔子”,酿出过好几起人命案的贾府,装点成“积善之家”。四代同堂,共享 “余庆”。从这一角度来理解,续书不啻为一部“反红楼”的小说。
 从宝玉形象的改观更可证明上述观点。在曹雪芹笔下,贾宝玉是封建制度的叛逆者。他蔑视仕途经济,把热中功名富贵的人斥为“国贼禄蠹”。在他眼中,八股时文不过是钓名干禄的工具。劝他读书上进的箴言,他一概称之为 “混帐话”。这样的与科举制度势不两立的典型人物居然接受人主敕命,甘心赴阙受职,在冥冥之中充当起管理科举的神圣 (敷文真人) 来了,而且还做得十分认真负责,在监场之际,屡显灵验,彰善惩恶,毫厘不爽,终由主考奏闻皇上,特“命贾茂在宗祠侧首为宝玉建祠,并令春秋致祭,以彰敷文之异”。为了弘扬敷文真人的神异,更为了铺叙 “读书——应试——做官”这条读书人的正途,述说科举考试的文字自然要多一些。可是,在前半部二十回中,三年一次的乡试、会试竟然一次不漏地全部写了进去。这除了反映续作者热中于此,津津乐道之外,还能有别的什么解释呢!
 试看第二十一回,写贾茂在乡试、会试中连连告捷,殿试后钦点状元,此年才十九岁。十九年内应有乡试、会试六次,再加一次恩科,算起来七次竟一次也未遗漏。贾茂登第后,因赋红梅称旨,升了学士,点上庚戌科会试房考,考场里出现了仙鹤衔卷报恩的奇事(第二十三回)。之后他又以《燕台八景》应制诗讨得皇帝欢心,放了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此时江西学政丁艰,即由他接任,赴江西各地主持科考(第二十四回)。在饶州府岁考时拿住枪手,因其考校认真,交部从优议叙(第二十五回),加之驱除神蛟,造福百姓,放了兵部右侍郎 (第二十六回)。出使暹罗回来,又值会试之年,贾茂点了正主考。他在江西提拔的寒士马云龙中了会元,后经殿试,点了探花(第三十三回)。贾茂位居宰辅,担任经筵讲官、翰林院掌院,专去教习庶吉士,便不再主持考试了,但续作者仍不忘带上这么一笔: “倏忽灯节已过,二月初,又值会试之年。曹紫庭、贾兰、马云龙皆点了主考,入闱取士。” (第三十七回),下一回又交代说: “礼闱于初九揭了晓,贾兰回府,与贾蓉盘桓了一天,自赴衙门办事。”这两笔虽然简而又简,却是为宝玉建祠的伏笔,因为正是这年会试,敷文真人特显灵奇,为贾兰目击,由曹紫庭面奏圣上,才获这一特诏鸿恩的。这与贾政建坊,李纨、薛宝钗旌表同时进行,形成全书的高潮。科举考试贯串始终,可说是小说的一根主线,有关科举的规章制度 (如“回避”,监生不得点状元),舞弊手法(冒籍、枪手),具体措施 (誊录、荐卷),以及入场前的准备,号房里的膳食,诗文试题种种,写得十分完备。特别是第二十一回写贾茂应试的情景,简直是一篇纪实文学。而考场中出现的彰善惩恶,涉及因果报应的小故事,皆可作为笔记小说阅读。小说对民俗学的贡献倒是不可低估的。
 可与写考试相颉颃的是关于官场案件的叙写,涉及政治、社会、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如: 周琼得甄士隐帮助平定海寇,第二次是十多年后,其子周廷抡挂印行师,告捷; 兵马司审理王仁聚赌伙殴案; 梅友福任湖南巡道清理江坍一案受挫,钦命贾政秉公勘定了结此案;贾政山东赈灾;贾茂出使暹罗等,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同时这些都总结续作者的官场经验,甄嘉言的《筹边四议》反映了续作者的抱负,值得社会经济史的研究者重视。
 《续红楼梦》是《红楼梦》早期续书之一,其思想性艺术性远逊原著,无法与之相提并论,近百年来未见流传,原因在此。现在重印的十多种“续书”中,本书尚有一定特色,可供进一步研究。

《续红楼梦》原文和解析 - 明清小说 - 可可诗词网

《续红楼梦》

续红楼梦

清嘉庆四年(1799)抱瓮轩刊本《续红楼梦》扉页书影

清嘉庆四年(1799)抱瓮轩刊本《续红楼梦》正文书影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又名《红楼梦续编》。三十回。秦子忱撰。秦子忱,号雪坞,陇西人。成书于清嘉庆初年。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嘉庆三年(1798)巾箱本,藏上海辞书出版社;清嘉庆四年(1799)抱瓮轩刊本,藏浙江省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光绪八年(1882)经训堂刊本;清光绪十四年(1888)善友堂刊本;1921年上海大成书局石印本。1985年春风文艺出版社“红楼续书选”排印本,1988年北京大学出版社“《红楼梦》资料丛书·续书”排印抱瓮轩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抱瓮轩刊本。

林黛玉魂归太虚幻境,先后见到金钏儿、晴雯、元春、尤氏姐妹、秦可卿等人。警幻仙子向黛玉讲述宝、黛二人的因果情缘,并送给黛玉一个宝葫芦。黛玉住在绛珠宫,服食仙药后精神大振,病态全无。接着鸳鸯、迎春、凤姐、香菱等人相继到来。凤姐罪孽深重,元春派她去地府寻找贾母,鸳鸯与尤三姐要求陪同。甄士隐给香菱留下返魂香、寻梦香,以帮助她们同下界亲人相见。

贾母去世后魂归阴府,焦大随行,一路上收下鲍二家的、秦钟、智能等人。城隍老爷是贾母的女婿林如海,贾珠、冯渊相随。凤姐三人来到地府,找到贾母,众人相见,历述往因,了结身前积案。

宝玉乡试出场,随一僧一道来到大荒山青埂峰,与柳湘莲一起潜心修行。两人经受住仙师幻化的女色考验,魂升太虚幻境。宝、黛相见,垂泪共忆往事,情意弥深。黛玉仍很矜持,定要得到父母之命才肯允婚。当夜,她让金钏儿与宝玉圆房。尤三姐与柳湘莲也当日完婚。

再说宝玉出家后,贾政夫妇伤心不已,宝钗更是悲痛万分。宝钗将自己的诗作焚化寄给黛玉,黛玉十分感动,对宝钗前嫌尽释,并借助返魂香到下界与宝钗相会,还带去了宝玉写的书信,宝钗得知宝、黛、钗将联为一床三好。月余,由刘姥姥接生,宝钗产一男孩,取名贾桂。酒宴上,众姑娘将刘姥姥灌得酩酊大醉。

凤姐随贾母在阴间出游,于望乡台上见到贾琏与人淫乐,醋意大发,后大悟。由于张金哥的告发,凤姐馒头庵谋财害命一事案发,贾珠、冯渊私下了结,赔偿金哥三千两银子,并帮她与未婚夫团聚。贾金桂死后为娼,被冯渊买来做妾,了结薛、冯一案。经过贾母求情,赵姨娘、马道婆、贾瑞等人脱离地狱,转生人世。

宝玉与湘莲离开太虚幻境,来到地府正式向黛玉父母求亲,得到应允。林如海任满转升天曹,请为酆都城隍,携同亲戚幕友赴任。他先到太虚幻境,众人相见,悲喜交集。贾母为宝、黛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宝钗的阳魂也从下界赶来,三人团聚,互诉衷情。这时林如海送信来,天帝降旨,命幻境所有注册女子同时返魂,贾、柳二人重回尘世。七月十五日,黛玉、迎春、香菱、秦可卿、凤姐、尤三姐、尤二姐、晴雯、金钏儿、瑞珠儿全部回生,宝玉、湘莲魂返肉身,元妃娘娘也在宫中回生。贾府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七日后大摆宴席,人鬼神仙济济一堂。林如海让僧、道捉来迎春的恶夫孙绍祖,将他剖腹洗肠。贾琏、薛蟠、贾环、贾蓉服仙药去除浊气。次日孙绍祖前来请罪,接回迎春团聚。史湘云的丈夫也返回阳世,做了林如海的嗣子,取名林嗣玉。不久,巧姐出嫁,平儿生子,贾母吩咐宝玉将晴雯、金钏儿、紫鹃、莺儿收为小妾。宝玉妻妾成群,推己及人,向老太太请求成全贾环、贾兰、李绮等人的婚事。嫁给蒋玉菡的袭人悔恨自尽,宝玉闻讯昏死,贾府差晴雯去太虚幻境请求袭人回生,宝玉又将袭人、柳五儿收为小妾。

宝玉去甄府赴宴,蒋玉菡将袭人陪嫁的茜香萝汗巾还给宝玉,宝玉许诺将戏班中的芳官、藕官嫁给蒋玉菡。冯紫英送给宝玉一床外国出产的鲛绡帐,宝玉拿回帐子,在闺中与二妻六妾恣情谑戏。海棠花开,十二人再起海棠诗社,每人做诗一首。

元妃喜生皇子,逢国大庆,贾府有关男子加官进爵。贾政升授工部尚书,贾赦年老退休仍领全俸,宝玉擢升为翰林侍讲。元妃八月十五日省亲,贾府布置得十分淡雅,恍如仙境。宝玉奉旨修建三贤祠,以报大士、真人之德,打醮演戏之日,冯渊化解了与薛蟠的冤仇。

已婚的年轻女子们各生贵子,并都有好的预兆,黛玉的女儿将来还是一个皇妃。宝玉提议将各姐妹的十二个孩子组织一个孩子社,惜春也来参加,并放飞亲手做的青鸾风筝,用风筝接来妙玉。惜春借荡秋千之便,故意跌死,脱却凡胎,成了正果。

林如海将去天曹赴任,老太太也要升天与老太爷团聚。黛玉与宝玉等人借神符前去送行,众人重游太虚幻境,发现太虚幻境已改名为太虚仙境,离恨天改为补恨天,薄命司改为钟情司,各种对联亦做了相应的更换,浑成一个情的世界。警幻将旧曲翻新,续演了红楼梦十二支曲子。

宝玉在钗、黛的辅佐下,力图上进,官登极品,世代簪缨不绝。


续红楼梦 - 通俗小说鉴赏 - 可可诗词网

续红楼梦

 三十回。作者秦子忱,名都阃,号雪坞,陇西人。嘉庆四年初刊本。另还有光绪八年抱翁轩本、经训堂本,光绪十四年善友堂本,民国十年上海大成书局石印本等。
 
 《续红楼梦》的故事情节基本承接前书各线而设。小说叙写林黛玉断气后,魂归太虚幻境,与先已去世的金钏、晴雯、元春、尤氏姐妹、秦可卿等会面。接着迎春、鸳鸯、凤姐、妙玉、香菱等也相继到来。其间虽为仙界,生活与人间无大异。元春仍被尊为娘娘,其他姑娘丫环身份依旧。黛玉听警幻仙姑告知前世因果,顿悟天机。其他诸钗经过谈心、忏悔,也尽释遗恨旧憾。唯王熙凤罪愆深重,自感歉疚,元妃遂派她去阴界寻访贾母下落以自赎罪,鸳鸯、尤三姐二人自愿陪同。
 贾母去世后来到地府,幸遇焦大、鲍二家的等贾府旧人,一路服侍伴随。没想到酆都城隍正是黛玉之父林如海,贾母遂与女儿贾敏、长孙贾珠等喜得团聚。此处生活亦与人间大致一样。林如海夫妇得知黛玉早已去世,悲痛万分,遂命人四处寻访爱女下落。
 凤姐三人历尽艰辛,找到贾母诸人,诉说众姐妹现状。此时,由于张金哥的控告,王熙凤馒头庵谋财害命一事案发,多亏贾珠通过关系私下了结。夏金桂生前好淫,死后在地府沦为娼妓,后被当年因争买香菱死于薛蟠之手的冯渊买来做妾,正是所谓的冤冤相报。贾母等人参观地府,前世罪孽深重,此时饱受折磨的贾瑞、赵姨娘等人求救于老太太。经林如海通融,这些人均得以解脱转生。而王熙凤发现自己的形体被泡在醋缸中,心下大悟,遂一洗妒心,革新做人。
 贾宝玉出家后,随着渺渺大士、茫茫真人来到大荒山,喜遇先期到达的柳湘莲。两人诚心修行,终于得道。渺、茫二道遂奏闻天帝,送他们与意中人团聚。不久,在仙人甄士隐的帮助下,贾、柳二人魂升太虚幻境。柳湘莲与尤三姐完婚。而黛玉此时已得父母讯息,不肯苟且。宝玉遂亲往地府向姑父母求婚。贾母因黛玉抱恨而亡深感愧对女儿女婿,凤姐更是引咎自责,两人从中一力撮合。贾敏夫妇亦喜宝玉才貌,更感其一腔真情,就应允了女儿婚事。在此前后,阳间的宝钗产下一子,取名贾桂。黛玉、香菱等人借助警幻送的宝葫芦和甄士隐给的送魂符、寻梦香等,可经常同下界亲人往来晤面。黛钗二人已尽释前嫌。
 此时林如海任满,前往天曹候旨。阴界诸人便同赴太虚幻境。亲人多年离散,一朝团聚,人人悲喜交集。在元妃、贾母等人主持下,宝黛喜缔良缘。天帝降旨,命幻境中薄命诸钗尽数返魂,宝玉、湘莲也重回尘世,而林如海则擢升为京都城隍,贾母等眷属随同赴任。于是,众人一齐来到京城,阖府大团圆,其中有的是神,有的是仙,有的是鬼,有的是人。大家重新过起了世俗生活:请安祝寿,宴饮行乐,大开诗社,男娶女嫁,一切悉如往日。
 此后的生活尽如人意。琏、环、蓉、蟠等人吃了仙界的孔圣枕中丹都逐渐改邪归正。孙绍祖被僧道抓去洗心肠后幡然悔改,与迎春恩爱异常; 湘云也托林如海索回亡夫之魂重新团聚; 雯、钏、鹃、莺均被收在宝玉房中; 惜春修行成了正果,将上幻境接替警幻之职; 元妃产下一皇子,贾府中返魂诸钗也多得贵子娇女。不久,宝玉中了进士,点了翰林。在元妃第二次省亲前后,贾府男子上至赦、政,下至蓉、兰,都纷纷加官进爵,家道重又复兴。
 三年后,林如海任满擢升天曹,贾母等也要升天与祖先们团聚。宝玉等人前往送行。途中众人重游太虚幻境。此时太虚幻境已改名为太虚仙境,离恨天改名为补恨天,薄命司改名为钟情司,所有对联也都已换过。一切都昭示着红楼诸钗婚姻的幸福美满。
 在中国古典小说名著中,《红楼梦》的续书是最多的。尽管它们都由干浓烈的荒诞色彩而招致非议,却又都以其对前书中的爱情婚姻、伦理道德等问题提出各自的看法而引人深思。《秦续红楼梦》也是如此,尽管早在刊行之初就因其“神仙人鬼混杂一堂,荒谬无稽”而被时人“戏呼为《鬼红楼》”,但剥开其怪诞离奇的外衣,我们仍能从中挖掘出一些值得注意的东西。
 作者在 《弁言》 中谈及自己病中阅读《红楼梦》后 “疾虽愈而于宝黛的情缘终不能释然于怀,”是以立志“𦶟返魂香补离恨天,作两人再生月老,使有情者尽成眷属,以快阅者心目。”(《序》)《续红楼梦》正是这种创作主旨的产物。作者让一切有情人均如愿以偿: 出家的返俗,成仙的下凡,作鬼的还魂,表现了爱情之感天动地、不可阻遏的巨大力量。作者的褒贬之意是十分明显的。小说中,贾母、凤姐对自己造成宝黛悲剧深感悔恨自责,并尽力重新撮合两人的亲事,而上至太虚幻境,下至酆都地府的人,对宝黛悲剧都深表同情惋惜。元妃懿旨中即训斥凤姐“妄言金玉,使痴情怨女红粉埋香; 巧弄机关,致薄倖情郎缁衣托钵。”作者又让凤姐辩白说自己不过嘴尖舌快地说出了老太太和王夫人的心里话,主意还是长辈们拿定的。这些描写实际都包含着对门第观念、家长意志的批判。作者的婚姻理想是“愿天下才子佳人,世世生生,永做有情之物;度世间痴男怨女,夫夫妇妇,同登不散之场。”(第三十回)。在小说中,他不但了结了宝、黛、钗、钏等人的情缘,还让宝玉推己及人地成全了伶官和贾蔷、小红与贾芹、万儿与焙茗等有情之人,“遂使吞声饮恨之红楼,一变而为快心满志之红楼” ( 《序》) 第三十回,警幻仙姑续演十二支红楼梦曲子,曲曲歌咏 “缺月重圆”、“人圆月圆”、“同偕到老”、“地久天长”,这正是作者爱情理想的集中体现。这种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作者只能托之于仙人鬼魂,虽为荒谬,却寓含着对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不满和讥刺。就这点而言,小说自有进步意义。
 小说对贾府之外的现实社会触及很少,值得注意的是有关地府的描写中,大量涉及索贿受贿,徇私枉法的问题。贾母初入地狱,路遇鲍二家的,想要她来随行侍候,解差们先时不肯,后来接受了十个元宝才同意放行。冯书办收了十个元宝,许下明日贾母过堂时“见机而作”。当贾母知道此人即被薛蟠打死的冯渊时,担心他知道自己是薛家亲戚而从中作难,焦大道: “这倒不相干,他们当书办的人,只知黑眼睛认得白银子,那里管什么仇人的亲戚呢。”这句话可谓精辟概括了官衙中“认钱不认人”的实质。所以第二天贾母看到冯渊恭恭敬敬,语言乖巧,“就知道是十个元宝的力量”。后来,冯渊得知老太太乃顶头上司之岳母,赶紧要求贾母为己遮掩,并立即送还元宝。封建官吏之丑恶面目,由此可窥一斑。又如号称清官的林如海,也因贾母的请求,到阎王那里开了好多次后门,使罪孽深重的赵姨娘等人能解脱转生,而张金哥命案,则是贾珠用哄骗、收买等手段私下了结,使王熙凤仍能逍遥法外。作者明写鬼蜮世界,暗地里影射人间社会,对封建官府的黑暗腐败,给予无情揭露和辛辣讽刺,颇能发人深省。
 作者虽是军人,其伦理道德观却属正统儒家范畴。这使小说无论是歌颂爱情理想或是批判社会,都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林如海夫妇初闻宝黛之事,疑心两人有什么苟且之举,贾敏马上脸色大变,而林公则“将书子一摔道: ‘若果如此,这个丫头还成了我们的女孩儿了吗!’”后来问明宝黛只是相互钟情,并无越轨之行,才放心高兴。林如海又说: “夫人,我想才子佳人之事,从古有之,后世相传为美谈。若像《西厢记》上的故事,可就不通之至了。”林如海是作者极力肯定的正面人物,他的观点实际代表着作者的道德准则。作者肯定男女双方的爱情,但否定不经父母之命的自由结合。第三十回,“补恨天”的一副对联写道: “色即是空天地何生男女,情出于性圣贤只辨贞淫。” 可见作者认为情乃人性天然,是无法遏止的,但须控制在一定界限,否则就成为为圣贤所不齿的“淫”。从这个道德准则出发,他把黛玉写成一个谨守妇德的封建淑女,初登太虚幻境,她就向警幻声明:“弟子与宝玉一段情缘,出自至情,并非伤风败俗钻穴踰墙之比。”而当宝玉“碧落黄泉寻踪觅迹”找到她时,黛玉一本正经地表示需有父母之命才能与宝玉完聚,否则就成了“淫奔下贱”(第七回)。由此观之,作者追求的 “有情者尽成眷属,” 乃是以家长意志为前提的一种中庸的婚姻理想。
 其次,小说展示了没落封建贵族世家重新兴盛的 “光明”前景。《红楼梦》中的封建叛逆者在这儿已“改邪归正。”黛玉与宝钗成了和谐默契、肝胆相照的闺中密友; 宝玉则重新举业,点授翰林,贾兰、探春之婿,巧姐之婿等均大有出息; 其他男子也纷纷加官进爵; 而宝钗之子长成后亦中进士; 黛玉之女更因才貌绝伦被选为皇子妃。封建制度大有 “长治久安”之势,这正是儒家的政治理想!与曹氏对封建社会必然崩溃之悲剧命运的清醒认识及客观揭示相比较,秦子忱之思想局限显而易见。
 《续红楼梦》艺术上有值得肯定之处。作者对原著是比较熟悉的,所以安排情节时从容不迫。凡前书中活着或死去的人,明的或暗的事,在此都有照应交代。如司棋与潘又安双双殉情,在地府中配为夫妇,睛雯收到宝玉祭奠她的《芙蓉女儿诔》; 秦钟与智能、贾环与彩云偷情的结果; 宝玉与蒋玉菡互赠的汗巾; 张金哥、冯渊等人的命案等等,都是续写原著并了结之。《凡例》说此书开篇“虽名之曰《续红楼梦》第一回,读者只作前书第一百二十一回观可耳。”就情节衔接之完整自然而言,此话不假。作者时而写酆都地府,时而写太虚幻境,时而又写人间荣府,来龙去脉都很清楚,前因后果历历在目。虽人神鬼混杂,但天界、冥界在书中均已世俗化,读起来恍若当年红楼众人分成三处在过日子,其生活气息仍很浓郁,因而受到清人的好评。
 《续红楼梦》的语言文字有独到之处。作者在《弁言》中谈及自己阅读他人续书的感受:“然细玩其叙事处,大率与原本相反,而语言声口亦与前书不相吻合,于人心终觉未惬。” 因此他在自己的续作中力图要保持原书风貌。“书中诸人,一切语言口吻悉本前书。概用习俗之方言。如“‘昨儿晚上’、‘今儿早起’、‘明儿晌午’ 不得换 ‘昨夜’、‘今晨’、‘明午’ 也。又如 ‘适才’ 之为‘刚才儿’、‘究竟’ 之为 ‘归根儿’,‘一日、两日’ 之为 ‘一天、两天’,‘此时彼时’ 之为 ‘这会子、那会子’ 皆是也。以一概百,可以类推。”(《凡例》) 再如 “小道消息” 之为 “荒信儿”,“厚脸皮” 之为 “涎脸”,“忽然”之为 “忽喇巴儿”、“野小子”之为 “野黄子”,“信嘴胡说”之为 “信嘴胡唚” 等等,不胜枚举。人物口吻亦颇肖于前书。凤姐之逞强戏谑,睛雯之尖利要强,宝钗之中正平和,贾政之道学古板等,都给人以熟悉感。此外,一些通假字、谐音字等也仍如其旧。与其他续作相比,该小说可谓在语言风格上较成功地保存了原作的风貌,从语言文字学的角度看,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续红楼梦

❶长篇小说。清秦子忱撰。三十卷。子忱名都阃,号雪坞,陇西 (今属甘肃)人。曾任兖州都司,以军人著书,颇引人注目。本书为《红楼梦》之续书,故事接高鹗续补一百二十回之后展开,叙宝玉、黛玉在太虚幻境成婚,上帝示梦于人间帝王,使宝、黛等全部复活,荣府再度兴旺。宝玉亦洗心涤虑,力图上进,又有钗、黛二人内里赞襄,卒成大器。后官登极品,子孙蕃衍,世代簪缨不绝。书中有近半篇幅写仙鬼之境, 清人曾因其“神仙人鬼混杂一堂,荒谬无稽”而“戏呼为《鬼红楼》”(《忏玉楼丛书提要》)。是书描写宝玉在回生后,与众妻妾同房共寝,十分庸俗,大背原书之旨,格调低下。有嘉庆四年(1799)抱壅轩刊本,扉页题“嘉庆己未新刊,续红楼梦,抱甕轩”。书首有秀水郑师靖药园序,易水谭题词等。又有光绪八年(1882)抱甕轩刊本等多种翻刻本。一九八五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杨力生、钟离书校点本。
❷长篇小说。清海圃主人撰。四十回。作者生平不详。此书系《红楼梦》早期续书之一。故事接高鹗续补一百二十回之后展开。不同于其它续书,多为宝、黛爱情悲剧翻案,本书开篇即置宝、黛于仙界虚位之上,从而“导虚归实” (第一回前自述),颂扬宝钗之贤德与才能,以及贾府后继有人, 突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主题。因其对描述嘉庆年间社会生活有较明显寄托,故官扬内情和科举、边患多反映当时现实,《读红楼梦纲领》中称此作“喜为官场热中之说。”其社会思想史和民俗学价值,远在文学价值之上。有嘉庆年间文秀堂刊本,扉页题“续红楼梦新编”。书首列嘉庆十年 (1905)自序。又有光绪十九年(1893)成德堂刊本。扉页题“增补红楼梦”,正文题“增红楼梦”,书口仍作“续红楼梦”。一九八七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杨华校点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0: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