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州渠唐代汾河下游绛州地区的灌区。位于今山西省新绛县。其中规模最大的是贞元年间绛州刺史韦武主持兴建的引汾水灌田1.3万余顷的工程。另有永徽元年(650年)曲沃县(今山西曲沃)修的新绛渠,引古堆水灌田百余顷; 仪凤二年(677年)闻喜县(今山西闻喜)修的沙渠,引中条山、灌涑水南岸田; 贞观年间在龙门县(今山西河津)修的瓜谷山堰、十石垆渠、马鞍坞渠等一系列灌区。在虞乡县(今山西永济),唐贞观十七年(643年)开有涑水渠,自闻喜县引涑水,西入临晋县(今山西临猗)。在太原南的文水县,三年(629年)修栅城渠,引文谷水灌田数百顷。开元二年(714年)又开甘泉渠、荡沙渠、灵长渠、千亩渠,引文谷水溉田数千顷。临汾县也修有高梁堰、夏柴堰、百金泊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