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结肠小袋纤毛虫与小袋纤毛虫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结肠小袋纤毛虫与小袋纤毛虫病 结肠小袋纤毛虫与小袋纤毛虫病小袋纤毛虫病是由寄生于人体大肠内的结肠小袋纤毛虫[Balantidium coli (Malmsten,1857) Stein,1862]侵入肠壁所引起。 结肠小袋纤毛虫 包囊被宿主吞食后,在小肠内脱囊,逸出滋养体,寄生于结肠和盲肠内,以横二分裂法繁殖,小核行有丝分裂、大核行无丝分裂,继而细胞收缩成2个滋养体。本虫滋养体有时亦行接合生殖。滋养体在大肠下段形成包囊,在适宜条件下也能在宿主排出的粪便中形成包囊。 滋养体随粪便排出体外后,在室温中能活10天左右,但不能在pH5以下的环境中生存。包囊在潮湿环境中可存活2个月,但日晒3小时即死亡。人因吃了被包囊污染的饮食而感染。 本病散在发生于世界各地,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较罕见,但在西藏有些地区的感染率可达8%。 除人外,结肠小袋纤毛虫亦能感染猪、猴、鼠等,并以猪的感染率最高。在我国,猪的感染率一般在60%以上,西藏个别地区可高达88%。一般认为人体感染常来源于猪,多数病人有接触猪的历史。 病变常见于大肠肠壁,偶见于回肠末端和阑尾,形成的溃疡和溶组织内阿米巴引起的相似,其中能查见滋养体。已知其在肠外寄生的部位有肠系膜淋巴结、肝、胸膜、肺、阴道、子宫、膀胱等处。 人感染结肠小袋纤毛虫后,常无症状,呈带虫状态。但有时滋养体侵入肠壁,可产生溃疡等病理损害,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症状。起病常突然。一般病人可不经治疗而自愈。但少数营养不良的体弱患者,可在发病后数日内死亡。部分病人转为慢性,临床表现呈周期性腹泻,受寒或摄食含大量脂肪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常是腹泻的诱因。本虫也能引起阑尾炎,但罕见引起肠穿孔,或随血液、淋巴液扩散到他处者。 确诊依据在粪便内查出滋养体或包囊。 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为灭滴灵,亦可采用卡巴胂、喹碘仿等。 预防主要在于注意个人卫生。 ☚ 肠道鞭毛虫与肠道鞭毛虫病 弓形虫与弓形虫病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