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料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料器 料器一种类似玻璃的工艺品。一说即玻璃制品,古代称玻璃制器为料器。发明极早,确切年代不可考。从出土文物看,秦代前即有之,因非重要器具,书、史一般不载;且易于毁损,所以详情知道甚少。秦代作为普通装饰品,如耳环等。汉代,多作图章、耳环。唐代,以料器制作瓶、碗。唐以后,所制也多为普通之件。清代,料器用得较多,尤以所制“烟壶”最为精妙。料器适宜于制作各式小玩具、小摆设、日用品,小巧玲珑,晶莹可爱。主要产地在北京和山东博山。 ☚ 折扇 内画壶 ☛ 料器 料器即玻璃器。“料器” 原是清代山东博山玻璃业中的行话,因清代后期,京都地区烧造玻璃器的原料运自博山,“料器” 这一称谓,也随货物传入京城,成为玻璃器的别称。料器在清代虽与玻璃器属同物异称,但严格讲来,并不等义,它含铅量较高、熔点低,适于制作各种欣赏品,不同于今日能耐高温的玻璃制品。正因料器熔点低,易于成形,康熙时期宫中造办处设立玻璃厂大量制作宫廷用器。品种有瓶、碗、盆、盂、尊、豆、水丞、渣斗等。色彩比较丰富,有红、黄、蓝、绿、紫、白、黑、金等。装饰方法有搅料 (用不同颜色的原料在高温溶解时搅和成各种自然斑纹)、刻纹、套彩(在玻璃器胎上粘贴另外色彩的玻璃,再烧造成器)等。 ☚ 螺钿 铁画 ☛ 料器 料器也称料货。材质与玻璃相类,其含铅量高,熔点低于普通玻璃。质地莹洁、光润,色彩亮丽,采用套料、搅料、金星料、刻花等装饰方法,多制作小型器皿及各种陈设品。明清较为流行,北京和山东博山是料器的主要产地。 ☚ 牙雕 竹编 ☛ 料器又称“料制工艺”、“玻璃玩意”。先以一般玻璃原材料加入氧化铅、硝酸钠、纯碱等多种辅料,熔制成各种软(即低熔点)色玻璃料棒。再将料棒加热熔化后,运用抻、拉、吹等操作技法塑造而成的工艺品。品种可分人物、鸟兽、鱼虫、花果、首饰、台灯、盆景、鼻烟壶等类。 料器 料器即琉璃工艺品。是传统玻璃的代表,原料配方与现代玻璃略有差异,把琉璃称为“料”始于明代。博山料器工艺品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品类众多,是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品之一,详“博山美术琉璃”。 ☚ 料兽 料玉盆景 ☛ 料器glass artware 料器glassware 料器glasswar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