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箸接篱
南朝·宋·刘义庆撰《世说新语·任诞》:“山季伦(山简字季伦,山涛幼子,为镇南将军,镇守襄阳)为荆州,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莫(暮)倒载归,茗艼(同酩酊)无所知。复能乘骏马,倒箸白接篱(一种白颜色的帽子)。 举手问葛强,何如并州儿·’高阳池在襄阳,强是其爱将,并州人也。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山简传》亦载此事。 “倒箸接篱”,是形容人酒醉不清醒或心情慌乱时,将接篱帽倒戴。“接篱”或作“接 ”。 后常以“接篱倒箸”形容人颠狂放浪的性情。 唐·李白《襄阳歌》:“落日欲没岘山西,倒箸接 花下迷。 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南朝梁武帝时童谣)。 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李太白诗》卷七)唐·钱起《山中酬杨补阙见过》诗“却惭身外牵缨冕,未胜杯前倒接 。” |